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清明國祭日,風雲變色山河嗚咽,我們 。 清明過後,窗外春光如畫,正是踏青遊春的好時節。花開正濃,楊柳風暖,風物滿眼。杏花落,桃花謝,轉眼東門梨花一枝雪。東風吹過,多少落花隨流水。“林花謝春紅,太匆匆”,很快又要柳絮飛滿天了,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讓人自然地想起,南宋詞人史浩的這首春詞——《臨江仙》。這首詞鮮有人知,亦未見有人賞析。這裡 就班門弄斧了。品春詞,體味先賢的春愁,嚮往我的春天。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柳絮飛時

憶昔來時雙髻小,如今雲鬢堆鴉。綠窗冉冉度年華。秋波嬌殢酒,春筍慣分茶。

居士近來心緒懶,不堪老眼看花。畫堂明月隔天涯。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

——宋·史浩《臨江仙》

作者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政治家、詞人。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雲鬢堆鴉

註解:

雙髻小:兩個小發髻,指姑娘年齡尚幼,頭髮還不很多。

雲鬢:形容女子鬢髮盛美如雲。

堆鴉:鬢髮顏色烏黑。

綠窗:綠色紗窗,指女子居室。

秋波:喻女子的眼神。

殢酒:沉溺於酒,醉酒。

春筍:喻女子的手。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雲鬢堆鴉,秋波嬌

賞析

記得當年你剛來的時候,

年齡尚小,頭上只有兩個小小的髮髻。

到如今,你鬢髮如雲又濃又黑。

任時光冉冉,你在你的居舍內度過了幾多年華。

你醉酒時那嬌媚的眼神,分茶時那雙纖纖玉手,時常浮現腦海,想想都是心醉。

居士我近來心惰意懶,

任年華漸漸老去,到如今,我老眼昏花。

看不清,也無心去賞什麼花兒了。

在畫堂之中,明月高懸在天空,你我如隔天涯。

春風吹散了柳絮,飛絮似滿天的白雪,不知會飄落到哪戶人家?我在想念你……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畫堂春日

小結

整首詞有些香豔,史浩是一個長壽的人,生年近90歲,古時稀有。從這首詞中也可以看出,他一生“偏愛倚花枝”的風流性格,其實這是年代的特徵,是宋人的風氣。詞中回憶了與女子交往的美好時光,表達了想念之情,也生出了人生易老的感嘆,同時也能讓人體會出人生如夢,變幻不定,使人難以捉摸的無力感。詞作緣事寄情,情思幽遠。結尾寓情於景,含蓄雋永。全詞作者反覆點染,虛實相生,足稱佳作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春風吹柳絮

分茶

詞中那句“春筍慣分茶”,讓人想起宋人分茶的文化。唐人煮茶,宋人有點茶分茶的風俗。宋代的習俗,烹飲時,將茶葉用石臼碾成細末。然後注入沸水,急用茶筅攪拌,直至茶湯頂層浮起泡沫,獻給客人。到明代朱權《茶譜》中仍然講:“茶筅,截竹為之,廣贛製作最佳。長五寸許。匙茶入風,注湯筅之,候浪花浮成雲頭雨腳乃止。”今天,日本和韓國的茶文化中還有傳承的痕跡。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茶藝

到了明清至現在都是泡茶,國人不再有分茶。偶有所見,只是表演古茶藝而已,是根據古書復活的。分茶之藝複雜很難一時說清,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多說詞,少言茶。有朝一日 覓得茶藝大方,定將傾心討教,到時再與您細說分茶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春筍慣分茶

品著史浩的春詞,春詞如春茶,聆聽古人的心曲。泡一杯春茶,春茶似春詞,感受詞人的情緒。看窗外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遙想世事紛紜、滄海桑田的故事,感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開花謝總無情,卻是多情總被無情惱!先賢已矣,對史浩老先生的這首《臨江仙》, 解讀不知是否能得到您的認可?一曲《臨江仙》,與君共欣賞。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敬請大方之家不吝賜教。

春風吹柳絮,知是落誰家?|一杯春茶史浩《臨江仙》

△知是落誰家


☞圖片自網,涉權刪除。喜歡請關注 ,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