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對大自然的描繪,在繪畫領域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從人物畫中分割出來,而發展成了體系,而後在明清及近代的發展,逐步進入了寫意的境界,講究意境的表達與寓意的闡述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山水,一直是我國文人墨客的最愛,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其中各色題材都源自於山水,又離不開山水。

而山水體系的雕刻,更是講究在小尺寸的區域裡,利用玉石的俏色,描繪出豐富的內涵,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山水牌。

喜歡山水牌的人,更多是喜歡山水的意境。方寸之間便可展現世間萬物。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用料好

乾淨、底淨、色勻的原石才能雕刻出好的山水牌,山水牌的尺寸有一定的規制要求,選料太小的就只能用來雕刻人物、花鳥,缺少了山水牌的大氣和意境。

通過浮雕、鏤空,從而呈現山水畫不一樣的立體視覺。不少山水雕件也會在背面加入了詩文,這也是山水牌的一種延伸。

而當雕刻是帶有人物的山水牌時,對選料就更是挑剔了,尤其是雕刻臉面的位置,要求潔淨純粹,佛像之類的更是如此。

“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玉雕師傅們利用玉料自身的色澤差異,生動地展現山水之妙,講求形神統一,虛實結合。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雕工好

先輩們在玉雕技藝上,歷來就遵循“以少為貴,以素為貴,以簡為美,以質為美”的原則,強調“無綹不做花”。就是說,只在有缺陷的地方雕琢,用雕琢的美掩蓋或消除玉的瑕疵。

在玉上雕刻的老者,遠山,小亭,紅日,大江……,線條精密,比例精準,可見雕工技藝高超。以刀代筆,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山水情致,小橋流水,清風徐來,只要簡單幾筆,味道就吹散開來了。

平面的玉牌上,奇峰怪石,閒雲野鶴,在不同的主題中,各成焦點。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意境悠遠

意蘊悠長的山水牌,使得玉雕山水牌吸引了無數人目光,撥動了無數人的心絃,即便是平鋪直敘也不會單調乏味。

作為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是一種常態,山水牌,集詩、書、畫於一體,或清新雅緻,或大氣磅礴,或意境悠然。

山水牌簡約空靈,符合現代的審美,遠山寥寥幾筆勾勒,不失其巍峨。細膩處,可見人物的表情及衣褶。


玉雕山水牌,在方寸之間描繪詩意世界


佩戴山水牌,並不是物資的炫耀,而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在這浮華的世界,難得有一方你心目中的淨土,是緣更是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