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縣石門鎮莊房村鄭周澤:種下黃金葉鋪就致富路

“這些苗盤是烤煙的苗床,每個苗床上有200個苗格,每個苗格上得有煙苗,目前要做的是保證每一格上的煙苗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樣煙苗養分才能充足,下一步移栽地裡成活率才能高。”在註明了“中國菸草”的大棚裡,鄭周澤手握著兩米多長的竹竿一邊忙活著,一邊告訴筆者。

鄭周澤是嵐皋縣石門鎮莊房村五組村民,由於交通條件落後,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依靠自家門前的幾十畝田地發展傳統種、養殖產業勉強度日。其女兒擅長繪畫,高中後主攻藝術並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大學就讀美術專業,大量的學習、生活花費使得本就不易的生活變得更加吃緊。一方面要為女兒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一方面他迫切想要擺脫貧困生活,如何增收便成了擺在鄭周澤眼前的難題。

近年來,石門鎮緊抓烤煙產業發展,將其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有著近20年種植烤煙“煙齡”的鄭周澤緊抓時機向村互助資金協會申請免息貸款2萬元發展起烤煙產業。由於勤勞管護,再加上鎮烤煙技術員的指導,現如今,不僅自己種植著24畝烤煙,還擁有7個烤煙育苗大棚,一年僅發展烤煙產業純收入便達6萬餘元。

“間苗、補苗雖不需要技術,卻是細活兒,前段時間雨水多下不了地,現在必須趕在這個周內完成5000盤補苗工作,這幾天我們早上七點多就進了棚裡,直到太陽落了才回去。”鄭周澤說話間一手捏著翠滴滴的煙苗,一手撥開苗格里的泥土,將煙苗的根莖扎進苗格中。

“老鄭給我們開著一天80元的工資,中午還管飯,活路又輕鬆。”在烤煙育苗基地務工羅仕明說,從二月烤煙育苗至今已有30餘名村民前來務工,大多數來務工村民過去也都是有著一定“煙齡”的菸農,有的多則十幾年,少則幾年種植烤煙的經驗。

“雖然先前疫情和天氣耽誤了下地,好在大夥幹起活來手腳麻利,再有兩天便能全部完成煙苗管護了。”鄭周澤看著育苗棚裡忙活的“煙友”們信心滿滿地說道。

鄭周澤的烤煙育苗基地孕育著全鎮烤煙株苗,以平均一畝種植1100株計算,此次間苗、補苗工作完成後可為下一階段全鎮移栽種植800餘畝烤煙,預計產出19萬斤菸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