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皋 「五獎五扶五帶動」 產業脫貧新路徑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讓更多貧困群眾搭上產業脫貧“快車”,嵐皋縣通過對符合標準的貧困戶、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和科技人才等五類主體進行獎勵,採用金融、資金、項目、用工補貼和以獎代補五種方式進行扶持,引導各類經營主體以資產收益、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股份分紅、訂單收購五種方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嵐皋特色的“五獎五扶五帶動”產業脫貧新路徑。

“五類獎勵”激發脫貧新動能

嵐皋縣光華畜牧現代農業園區,位於石門鎮芙蓉村山頂,是集生豬養殖、藥材種植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2017年4月,該園區被評為安康市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後,次月便獲得了縣政府50萬元獎勵。

有了產業發展資金,該園區負責人羅光華當即引進了山東省萊蕪市黑豬進行飼養,並擴大了黃柏、厚朴等中藥材種植面積。如今,該園區不僅成為全縣龍頭企業之一,而且與芙蓉村60戶貧困戶簽訂勞務扶貧協議,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

去年以來,為加快產業脫貧步伐,嵐皋縣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實現脫貧的,按照每戶獎勵最高不超過3000元的標準,一次性獎補兌現;對帶動貧困戶60戶以上、建設規模達到市級龍頭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達到省、市級農業園區的,分別獎補500萬元、50萬元;對縣級農業園區中產業發展後勁足、示範帶動能力強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同時,嵐皋縣還對創建為市級、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分別獎勵5萬元、10萬元;並對聘請各類技術人才提升生產技術水平的園區、新型經營主體(企業),給予一定獎勵。

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嵐皋縣共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4個,培育2000萬元以上產值的園區4個,使72個貧困村縣級園區和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全覆蓋。全縣2.3萬貧困人口通過自主發展、經營主體帶動等方式,實現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五項扶持”培育產業大發展

位於嵐皋縣六口工業園區的嵐皋縣明富魔芋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受資金制約,無法做大做強。2016年年底,縣財政先後拿出700萬元對該公司給予扶持,使公司很快新增了兩條加工生產線,拓展核心種植園區1萬畝,並每年拿出70萬元紅利分發給種植魔芋的貧困戶。

今年65歲的藺河鎮蔣家關村貧困戶吳守貴就是受益者之一。據吳守貴介紹,他不僅免費從嵐皋縣明富魔芋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得到了100公斤魔芋種,而且每年還能從該公司拿到2000元的分紅,年收入4萬元左右。

去年,嵐皋縣對符合金融貸款扶持條件,完成年度幫扶任務的省級、市級、縣級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產業貸款貼息;對符合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林)場,分別給予不超過50萬元、20萬元的產業貸款貼息;對發展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鎮上的產業發展互助資金協會,給予不超過5萬元的產業貸款。去年,全縣共對符合標準的29個經營主體投入“三變”改革扶持資金2060萬元。

2017年,嵐皋縣爭取各類產業扶貧項目47個、資金9525萬元。縣上對符合條件的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以及被縣人社部門認定為新社區工廠或就業扶貧基地的,在享受一次性崗位補貼、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補貼等方面,給予獎勵扶持;對按時完成幫扶任務的各類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給予5萬元以內的獎勵扶持。

大扶持帶來產業大發展。2017年,全縣魔芋種植面積達到9.4萬畝,茶葉種植面積達到7.4萬畝;生豬存欄18.1萬頭、出欄21.76萬頭;特色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1.7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3萬畝,林下養蜂4萬箱。

“五種帶動”拓寬群眾致富路

南宮山鎮桂花村的貧困群眾周春笑原先撂荒的6畝水田,如今都租給了陝西安康金興葛業開發有限公司來經管,每年每畝可獲300元的租金。同時,周春笑還在該公司上班領取工資。

“我們公司這兩年已經兌現給群眾260多萬元的資金,其中工資160多萬元、土地租金106萬元。”陝西安康金興葛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程發金說。

去年以來,嵐皋縣為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先後採取土地流轉帶動保基本、資產收益帶動賦股權、入股分紅帶動提收益、勞務用工帶動增收入、訂單收購帶動促雙贏等5種帶動模式,加快產業脫貧步伐。

嵐皋縣通過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流轉貧困戶土地,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帶動貧困戶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該縣引導產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將產業基金作為股本金,根據貧困戶家庭實際情況,按照一定比例確定每戶所持的虛擬股本進行分紅。嵐皋縣還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貧困戶以土地與林地資源、自有資金、勞務技術等,按照股份合作的形式,參與合作經營。該縣同時把吸納勞務用工作為現代農業園區、新型經營主體爭取項目和政策扶持的前置條件,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落戶於南宮山鎮宏大村的安康市宏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納宏大村6個組的貧困群眾100人參與獼猴桃園區建設,自2016年以來,已累計為貧困群眾兌現工資近100萬元。 記者 程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