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現今,高鐵已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推動區域更新的重要引擎。極速發展的高鐵站網絡正以不可抗力改變著中國的城市格局,其在打破地域界限的同時,亦重塑了人們對於時空的感官認知。

然而,由於地處偏遠、資源匱乏、產業配套不健全等因素,很多高鐵站仍停留在“來去匆匆”的傳統模式。加之缺少鮮明的特色與度身的設計,“千城一面、千站一面”的站前現狀極為嚴重。

於此背景下,擁有豐厚文化底蘊與極佳地理位置的杭州市桐廬縣,搭乘呼嘯而來的高鐵,因地制宜、可持續地推進桐廬站建設,其將富春山水引入地景設計,令慢行系統作為城市綠道起點,進而融入“大杭州”的協同發展戰略、促進高鐵建設與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及有機協調,開啟了桐廬高鐵新城的2.0時代。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微縮地景

杭黃鐵路桐廬站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境內的“杭黃動脈”上,南依大奇山,北眺富春江,緊臨市區,且與新興的科技城和健康城相連,是范仲淹筆下的“鍾靈毓秀之地”,亦為黃公望畫中的“物華天寶之鄉”。

基地南北長約180m,東西約450m,整體呈方形。設計團隊於此展開一幅富春山水畫卷,將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資源濃縮在微地形處理中,通過建築景觀空間組織形成山水交織的空間模式,亦契合了融合、共生的生態策略和文明、高效的時代理念。

站前廣場以中心弧形水域為軸呈基本對稱佈局,通過風雨連廊、景觀道路等手法,營造出與桐廬地形相呼應的慢行系統,並從軸線南端的高鐵站單體起,綿延至縣城、江畔、遠山……令廣場內的步行道路和城市環境無縫對接,同時依照地方現有的規劃路網及綠地規劃新增步道,連接成棋盤狀,搭建起整個桐廬的一體化慢行系統。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山水凝萃

建築與環境、人交互而觸發情緒,是抵達多維度場景的途徑。因此,項目單體方案竭力打造極致的空間體驗與美學體驗。其以具有當代性的建築手法,摹寫山水神韻,在豎向空間裡演繹國畫的焦墨筆觸。

桐廬高鐵站單體建築位於場地中心軸線最南端,坐依桐君、大奇兩山,遙望富春江域。設計採用了拓撲、描摹、對比等技法,對周邊地貌特徵進行序列化研究,將其具象化後再抽象,從而呈現出更為通透、現代的感官體驗。同時站房將桐廬的山水特徵從立面延伸至室內,穹頂的流線造型與三角狀鋁扣板即呼應了遠處平緩、波瀾不驚的江面。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站房西北側的綜合樓通過層層的退臺向上延展而達到垂直綠化的目的。其平面呈弧形,立面以玻璃、鋁型材為主,精細的劃分展現出簡潔大氣的建築形象。綜合樓部分採用覆土的營造手法,與地景設計結合的更加緊密。整個建築如同從土地中生長出來一般,舒展著輕盈、柔和的體態將環境納入麾下。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城市門戶

當下,人們的工作、生活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孤立的行為模式難以持續,取而代之的是複合型活動。因此高鐵站已不再是來去匆匆的停靠點,而是集商業、休閒、娛樂、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交通樞紐,開啟了當代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作為換乘中心,桐廬高鐵站前廣場亦兼具輕軌列車站點、縣城至鄉鎮發車點、公交車始發點、旅遊專線大巴及出租車接駁區等功能,從而達到市域與縣域交通的零距離換乘的目的,並通過整體交通動線的分析,實現了人行、車行、自行車行的分流,這是中國縣級市的首次嘗試。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區別於傳統的車站模式,該項目在嘈雜的環境中開闢出一隅生機盎然、層疊錯落的綠谷。其充分利用覆土建築屋頂,將室內環境室外化;從站房引出的兩條風雨連廊及景觀綠道形成的慢行體系,作為高鐵新城的重要景觀節點與城市相連;站前廣場上景觀小品也控制了場地的空間關係和節奏。凡此種種,均打破傳統車站“匆匆而過”的刻板印象,以複合性公共空間的角色,令旅客放慢腳步,在微縮版富春山水中感知這座中國最美高鐵小站。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源動力,它對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在社會物質需求與思想能量日益增長的今天,高鐵站亦將擺脫集散功能的束縛,創造出蘊含巨大經濟力量的空間價值。作為桐廬門戶,桐廬高鐵站項目肩負起了展現城市風貌、激發區域活力、創造空間價值的使命,正式開啟中國高鐵新城的2.0時代。

又一高鐵站亮相 以當代建築的技法手法,打造極致的空間與美學

建 設 單 位 丨 桐廬縣鐵路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建設管理單位 丨 綠城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方案設計單位 丨 綠城十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範圍_站房外立面設計及站前配套工程(換乘樞紐、站前綜合樓等)

項目負責人 丨 仲磊 設計師 丨羅佳麗、袁中偉

站前廣場配套工程施工圖設計單位丨 浙江通和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鐵路車站設計單位丨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單位 丨 Ager Group Inc.意格集團公司

市政設計單位 丨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攝 影 支 持 丨 杭州奧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