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百貨的衰落,倒逼著鄭州丹尼斯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鄭州的商業發展有很大變化,尤其是百貨業態到綜合購物中心的轉型。而在鄭州零售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河南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簡稱丹尼斯)又有了新動作。

一週前,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正式開業,這是丹尼斯在鄭州本地繼大衛城後又一重點打造項目,也是其商業版圖重要佈局。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丹尼斯的全業態佈局

鄭州丹尼斯從1997年開業時定位“流行百貨”,到2002年開始逐步轉向“精品百貨”,再到2014年至今的“時尚百貨”。只是後來,以百貨為傳統優勢業態的丹尼斯看到百貨業態的“衰落”而不得不面臨轉型,進行多元化發展佈局,將購物中心、大賣場、便利店、進口超市、手藝館、農貿市場、街市等與百貨業態並相發展。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22年的時間裡,丹尼斯以鄭州為核心、輻射河南全省20個地市(包括縣級市),共開設了4家購物中心,9家百貨店、50多家大賣場、300多家便利店、4家拜特進口超市、3家全日丹集市、1家丹尼斯街市。

以下是2012年——2018年丹尼斯全業態門店數目與銷售額統計情況: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其中,在2015年開業的大衛城,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銷售額分別為26億元、42億元、53億元,連續三年獨佔鄭州零售業績“鰲頭”。

其實最初的丹尼斯大衛城一直在百貨業態與購物中心之間“搖擺不定”,沒有做出清晰明確的定位,畢竟是以百貨為主力,進行購物中心模式的經營不過是初步探索與嘗試。

不過大衛城的嘗試很“幸運”,因為迎來了鄭州“去百貨化,趨購物中心化”的商業變革。看看那些曾在“二七商戰”中的百貨“元老們”現狀就會一目瞭然。

此次新開業的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並不可與大衛城相媲美,不論是商業體量,還是業態、品牌的豐富度方面,都遠不及購物中心。只是比普通的大賣場大許多,那麼丹尼斯新天地有哪些看點呢?

丹尼斯新天地有何不同

1、首先,它是一個改造型商業體。由原來位於航海東路與經開第一大街交叉口路北的丹尼斯物流中心改造而成,其前身丹尼斯物流中心曾承擔了全河南丹尼斯大賣場的配送任務。

改造後的丹尼斯航海路店更名為丹尼斯航海新天地,建築整體為上下兩層,單層面積約3萬㎡,而常規購物中心單層面積在0.6-2萬㎡。原始建築留下的6m挑高和800㎡中庭,讓整個商場中的各家店鋪都看起來十分“高大”,這不同於其他購物商場。

2、其次,是“小而美”的商業體量。該項目的總建築面積10萬㎡,商業體量為6.3萬㎡。整體商業為2層,局部3、4層,規劃近800個停車位。其雖被官方稱為集百貨、超市、餐飲、影院於一體的綜合購物體,換句話說就是“百貨化購物中心”,不過整體來看像是一個超級大賣場。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雖然只有上下兩層,但其“回”形線路的設計,給人有街區般的感覺。高大、寬敞的內部空間是優於其他一般街區式購物商場,比如待開業的月湖廣場、下沉式CCD中央大街等。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有部分人認為“小而美”的商業體佔據一定優勢,可是消費者日益嚮往的體驗類的業態並不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得到充分展現,間接限制了消費者的消費。這或許也是“小而美”形態購物體的弊端。

3、最後,招商引進的品牌有一定同質化。目前共進駐品牌有250家,官方稱其中有50家只是經開區“首店”,並非鄭州市首店。

目前入駐品牌:

美食及茶飲類:書亦燒仙草、多樂之日、眷茶、阿甘漢堡、coco 、周沫西餐廳、嘿糖、豆撈坊、京館涮、胖哥倆肉蟹煲、白總管藤椒豆花雞、楊翔豆皮涮牛肚、花千代、張爺爺空心面、粗糧小館、蓉小月、西關味、小龍坎、快樂檸檬、阿甘鍋盔、紅薯軟軟、沙朗阿甘等餐飲品牌;

服飾類:adidas、NIKE、FILA斐樂、斯凱奇、Vans、李寧、安踏、J'Sister、詩凡黎、太平鳥、雅戈爾、波司登、361度、七匹狼、譚木匠、MYBODY、酷樂潮玩、趣趣安娜、LiLy、素柯、花崎の屋、SHINE萱子、井の色、MO&CO、ochirly、奧娜拉貝兒、米奢等運動品牌和時尚女裝。

不過在該賣場中,幾乎沒有吸引、留住消費者的體驗類的業態、品牌,這也是其不能與購物中心相比的原因之一。雖說能夠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但當消費者逛完之後,並沒有什麼值得留戀、回味的東西,這當是現代商業體的失敗之處。

是否能夠填補經開區商業空白地

“經開區真是沒啥可逛的了,周邊居民都來這兒逛。”一位從丹尼斯新天地出來的顧客發出的感慨。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相比於鄭東新區、金水區、惠濟區、二七區、中原區等各區,鄭州經開區的商業發展的確相對滯後,一直以來,該區位的居民都對購物中心“翹首以盼”。而丹尼斯新天地以“超級大賣場”的形式現身,雖沒有充分滿足大部分人對購物中心的渴望,但也給予了一定精神慰藉。


另外,丹尼斯新天地不過是由物流中心改造而來,而它目前的運營模式與當初大衛城有一定相似之處,即是對新業態的探索和嘗試。能否形成成熟的商業體還有待時間的考量,但願其不會像惠濟萬達那般“空空如也”!

航海路丹尼斯新天地,能否填充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

據瞭解,除了已開業的丹尼斯新天地,經開區還有恆大都市廣場、萬錦盛華里兩大購物商場將在2019年11月、12月先後開業,且兩大商場相距僅僅只有一公里。


恆大都市廣場是恆大商業在鄭州的首秀,並且該商場的商業體量只有3萬㎡,可見恆大對鄭州的佈局有多麼“闊綽”!

不過,這些商業體雖不比大體量的購物中心,但至少解決了片區人民無處可逛的處境。至於能否填補經開區的商業空白地,或者還需要等待大型購物中心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