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在三國曆史上,諸葛亮雖然不是一方諸侯,不過其影響力和知名度,卻足以和劉備、曹操、孫權等相媲美。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將一生都投入到復興漢室的事業中。不過,到了公元234年,積勞成疾的諸葛亮還是離開了北伐中原的戰場。到了公元263年,後主劉禪面對鄧艾的大軍,選擇開門投降,標誌著蜀漢的滅亡。從公元234年到263年,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首先,對於蜀漢可以在後諸葛亮時代存活三十年,自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在筆者看來,就外部因素來說,蜀漢存活三十年,離不開魏國自身的問題和東吳的北伐。其中,對於魏國自身的問題,則是高平陵事變和淮南三叛。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控制京都洛陽。自此之後,曹魏大權落入到司馬懿家族手中。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司馬氏卻要面臨內部勢力的反叛,也即發生於高平陵事變後的淮南三叛。


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從結果上來看,支持曹魏皇室的力量基本被司馬氏消滅殆盡。但是,這無疑給蜀漢的防禦減輕了壓力,也即從公元249年到公元258年的近十年時間裡,司馬氏是很難集中主力來吞併蜀漢的。同時,就外部因素來說,東吳的北伐,也為蜀漢的防禦減輕了壓力。比如在公元252年,諸葛恪取得了對魏國的東興大捷。公元253年春,諸葛恪再次出兵伐魏。


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魏國的實力要遠遠超過蜀漢,但是,在諸葛亮去世後,因為司馬氏和曹魏皇室力量的爭鬥,加上東吳諸葛恪等人的北伐,所以很難集中兵力來進攻蜀漢,而這無疑是蜀漢存活三十年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就內部因素來說,雖然諸葛亮去世了,但是其依然為蜀漢和劉禪留下了不少賢良之才。而這些對於蜀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蔣琬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在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迅速穩定了蜀漢的局勢。並且率軍屯駐漢中,六年之中,魏國不敢來犯。


蜀漢失去諸葛亮後,靠什麼存活30年呢?


最後,除了蔣琬這位賢相,費禕和董允兩個人,同樣是棟樑之才。費禕擔任尚書令時,執行休養生息的策略,促進了蜀漢國力的恢復,而董允曾擔任費禕的助手。值得注意的是,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依然堅定不移地執行諸葛亮的攻勢防禦思路,多次率軍進攻魏國,促使魏國很難集中兵力反攻蜀漢。當然,不管是蔣琬、費禕、董允還是姜維乃至諸葛瞻、諸葛尚,都無法改變蜀漢和魏國實力上的懸殊。公元263年,劉禪投降,姜維、諸葛瞻、諸葛尚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