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豫湘桂會戰,國軍失利的四大因素!

解析!豫湘桂會戰,國軍失利的四大因素!

豫湘桂會戰形勢圖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間進行的旨在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對於國民黨軍而言,這場戰役是徹徹底底的一場失利!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五六十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丟失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六千萬人民!

會戰一開始,日軍就一路勢如破竹,而國軍是一再潰退!此次會戰,國軍除了在衡陽保衛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外,其餘的戰役幾乎是一觸即潰!

國軍敗得如此狼狽不堪,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日軍兵鋒空前強大!

此次會戰,日軍出動的兵力達到了41萬!這是什麼概念?自七七事變以來,在華的小鬼子就從沒出動過如此規模的兵力!抗戰初期,號稱血肉磨坊的淞滬會戰,日軍前後增兵也不過20萬!武漢會戰,日軍出動的兵力最終為三十萬左右,和此次豫湘桂會戰相比,依然差距不小!

筆者查閱了資料,發現,八年抗戰中,但凡日軍出動兵力在10萬以上的會戰,國軍除了抗戰尾聲的湘西會戰取得勝利外,其餘的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南昌會戰、中條山戰役等,全部戰敗!戰敗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此次會戰,日軍幾乎是集結了當時在華所能集結的最高兵力!可以說,日軍對於此戰是精心策劃的,是孤注一擲的,他的目的就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打通中國的大陸線!

解析!豫湘桂會戰,國軍失利的四大因素!

豫湘桂會戰中的日軍坦克群

二、國軍統帥部對日軍的戰力,以及作戰意圖判斷失誤!

與日軍的精心準備相比,國軍的準備就顯得很不足!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國軍統帥部錯誤地認為,在華的日軍已經很難再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型戰役,腦子裡滋生了依靠盟軍等待勝利的想法!直到豫中會戰開始時,國軍統帥部才發現了日軍的作戰意圖,但為時已晚。戰場主動權已經被日軍牢牢控制!

三、國軍的習慣性崩盤!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抗戰影片叫《血戰臺兒莊》,影片中日軍的坂垣徵四郎大將對國民黨軍作了一個很獨到的評價,“破其一點,全線動搖”!對於坂垣的這一句評價,我是這樣解讀的:當戰場處於膠著狀態時,國軍的將士還是能與敵人進行血戰的,而當戰場的某一平衡點被打破時,國民黨部隊往往很容易指揮混亂,進而崩盤!之前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國軍都在會戰的尾聲全線崩潰!而此次豫湘桂會戰,國軍的崩盤則來得更早,從會戰開始到結束,國軍幾乎都是處在崩盤的局面!

四、國軍一些部隊的戰力下滑令人瞠目!

這裡著重要提到的是湯恩伯兵團!

解析!豫湘桂會戰,國軍失利的四大因素!

湯恩伯

湯恩伯的37集團軍是日軍在豫中會戰(豫湘會戰的第一場戰役)所要重點打擊的對象。而湯恩伯兵團的表現著實讓人大跌眼鏡,37天瘋狂丟失38座城市,平均一天丟一城!戰後,湯恩伯受到了撤職留任的處分!

平心而論,豫中會戰之前的湯恩伯其實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初期的南口戰役、臺兒莊戰役、以及後面的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湯恩伯的表現都非常不錯,日軍更是稱其為“天字第一號大敵”!

而在抗戰中期,湯恩伯晉升主政河南的一方大員後,部隊快速擴充,兵員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湯恩伯又管理不力,部隊的紀律性很差,戰鬥力斷崖式下降,最終導致了豫中會戰的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