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成都的感情複雜

前幾天一個朋友問我要不要參加個活動,順便回趟成都,我說今年在成都待的時間已經超過兩個月了,短期內不回去了。

掛完電話我不禁感慨,成都今年好火噢,各種會和活動都選在成都辦,尤其是高新區,微博紅人節,寶格麗展覽、各種時尚品牌發佈會……隔三差五就聽時博朋友說,又要去成都出差了。

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我小時候,成都最好的區是錦江,“錦江錦江,城市之光”,高新區還是一片荒地吶。

高新區和天府新區,是在我離開成都後發展起來的,而且發展得太快了,現在大家說的是“高新高新,國際城南,宇宙中心”。作為一個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的人,感受還是有點複雜的。

我對成都的感情複雜

2009 年建設中的高新大源(圖片來源:高冷看房)

一直以來,我內心對成都的設定是:紅牆青瓦,林蔭道,街邊有乘涼的太婆、下象棋的大爺。街道很窄,餓了隨時走進街邊裝潢簡陋的麵館,吃兩素椒雜醬麵或者紅油抄手,很安逸。

幾年前有朋友選擇在高新區買房的時候,我真實不理解。不僅不理解,還要彎酸別人:哪個去那兒買房哦?鄉壩頭。

當時好像是 2015 年,高新區的金融城(就是搞微博紅人節的地方),房價才 1 萬出頭(我哭了)。後來越來越多人湧入成都,在高新區工作生活的人,被稱為“新成都人”。我自以為很瞭解成都,很瞭解成都的生活方式,對所謂新成都人的說法不屑一顧,直到今年第一次站在高新區大源的街道上,我才發現我錯了。

當時我在副駕睡著了,一睜眼看到 8 條車道的路,兩旁全是玻璃牆的高樓大廈,大驚失色:我們開到深圳了?!

我對成都的感情複雜

現在的高新區

下車後我忍不住讚歎:街道太乾淨了,房子的外立面太好看了,一點都不喧鬧,也不雜亂,處處井然有序。就是那種,住這兒的人素質都好高哦的感覺。各種便利店、咖啡店,生活方便,旁邊還有一個大公園,怎麼講呢,想立刻住下可以嗎。(不可以,因為限購了。)

前段時間還看了個新聞,說成都天府新區的東方希望天祥廣場,七月以來,深夜外賣訂單排名西部第一,全國第四。意思是,從今年七月以來,成都這座寫字樓,是西部地區加班最多的。這擱以前,根本不敢想這種事會發生在成都,因為都說成都人最休閒,不喜歡快節奏。

我對成都的感情複雜

我突然意識到,這才是一個城市應該有的樣子吧?永遠年輕,永遠有生命力。我之前的想法太狹隘了。

城市永遠在變化,而人卻不一定。以前我總是排斥“國際城南”,其實害怕改變的是我自己。我怕曾經熟悉的地方變得陌生,我怕自己以故人的身份回到成都,卻並不被它接納。

像我爸媽這些在成都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也有這個問題,容易把個人的喜好建立在對城市的理解上(尤其是買房上),真的不太理智。

小吳說,成都已經不是成都人的成都了。這句話可以套用很多城市,比如北京已經不是北京人的北京了,上海已經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外來人湧入,不可能有活力,也不可能有發展。不管你接不接受,這是事實。

我對成都的感情複雜

97 年的天府廣場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我每次去一個地方旅遊,問身邊的本地人有沒有推薦的餐廳,大家紛紛擺手“我不熟我不熟”。比如一個老早就離開武漢的武漢人跟我說,“別的地方都不瞭解,就知道一個戶部巷”,再比如一個貴州朋友推薦我去吃他熟悉的飯館,被生活在當地的人評價道“吃得一點都不正宗”。

我自己何嘗不是一樣?外地朋友去成都,讓我推薦可去之處,我說“武侯祠?錦裡?太古裡?不好意思只知道這幾個地方哈……”

中國這幾年到底發展有多快,我是沒概念的,直到我去年去了趟貴州凱里,高鐵站比北京西站還大,驚呆了,更何況省會城市呢?我們這些離家十年的北漂、滬漂、深漂,在認知上已經算半個外地人了。

但我一點都不難過,反而打心眼裡為成都高興。個人感情阻止不了一座城市的發展,個人意志也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你心中可以有一份故土,但所有背井離鄉、把遠方當做未來家鄉的人,也有權利定義他們心中的城市。

有句話說,故鄉是一個永遠回不去的地方。也有一句話是,且認他鄉作故鄉。我想,能同時體會這兩種心境的人,一定已經在外漂泊很久很久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