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文丨金不換


放眼全球商界,鮮少有人會比孫正義更懂得,什麼叫大起大落。


20年前,互聯網火熱噴發。投資了大量互聯網公司的孫正義財富暴增,甚至在某一天超過了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不料此後一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孫正義的軟銀公司股價暴跌99%,2000億美元直接跌成了20億美元,慘不忍睹。

同樣在20年前,孫正義以2000萬美金投資了阿里巴巴。後來,這項投資創下1700倍回報率的奇蹟,被譽為互聯網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孫正義由此名利雙收,登上神壇。

20年後,被孫正義當做下一個阿里巴巴的WeWork風波不斷,估值不斷縮水,老孫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最終,孫正義還是沒能再創阿里輝煌:4月2日,軟銀髮布公告表示,由於某些條件不滿足,已終止了對WeWork價值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在這家共享辦公巨頭身上,孫正義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不僅前前後後投資了百億美元,還一直把WeWork當做下一個阿里巴巴來培養。

無奈,近期WeWork的形勢過於嚴峻。孫正義心灰意冷,最終選擇放棄。

在老金看來,與WeWork的頹勢相比,更為嚴峻的恐怕還是孫正義自身聲望的下滑。

如今,一場又一場的失敗戰役,正拼命地將孫正義拉下神壇。

而這一切,都未曾出現在孫正義的人生計劃清單之中。


01


1957年,孫正義出生於日本佐賀縣。他身高只有一米五,臉上時常掛著憨厚的笑容。

儘管貌不驚人,但孫正義內心卻藏著大大的創業雄心。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早在19歲那年,他就為自己規劃了一份橫跨40年的人生清單:

20歲,創立自己的公司,打出名氣;

30歲,賺夠1000億日元,為未來投資;

40歲, 選中一個行業,並在這個行業做到第一;

50歲時,實現營業規模達到1兆日元;

60歲時,把事業交給下一代,自己解甲歸田。

牛人之所以牛,在於其不僅有計劃性,還有執行力。此後,孫正義的確在按照自己的規劃前行,建立起了龐大的軟銀帝國。

1996年成為孫正義人生的分水嶺。這一年,39歲的孫正義以1億美金投資雅虎,袒露出稱霸互聯網投資行業的雄心。

後來,他又遇到了正在四處尋找投資人的馬雲。兩個瘋狂的男人一見如故,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六分鐘便敲定了2000萬美金的投資。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在資本的加持之下,阿里巴巴勢如破竹,孫正義也隨之登上互聯網投資大師的神壇,引得萬人膜拜。

後來,馬雲評價孫正義稱,“我是看起來聰明,實際上不聰明,那哥們是看起來真不聰明,但實際上有大智慧”。

在這份“大智慧”於阿里巴巴身上得到兌現後, 孫正義緊接著又開始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

這一次,他瞄中了WeWork。


02


2016年,共享經濟火熱。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辦公......“萬物皆可共享”的洶湧浪潮讓投資人們眼花繚亂,其中也包括孫正義。

2016年1月,在一場創業活動上,孫正義遇到了共享辦公平臺WeWork的創始人諾依曼。

身高一米九、留著一頭長髮的諾依曼,引起了孫正義的注意。雖然兩人當時並沒有過多交集,但孫正義對WeWork產生了濃厚興趣。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當時諾依曼對外宣稱,WeWork為“全世界第一個實體社交網絡”,目標是要打造一個能夠處理空間租賃、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大規模商業機器。

而彼時,孫正義正準備籌建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這支基金中意的,正是如同WeWork這般萌發於新興經濟形態下的企業。

2017年,孫正義秘密造訪WeWork位於紐約的總部。12分鐘的參觀結束後,孫正義讓諾依曼上了他的車。

聊了28分鐘,孫正義便在iPad上簡單起草了一份對WeWork 44億美元投資的協議。他眯縫著眼睛說,“WeWork可能價值幾千億美元,現在的估值很便宜”。

旁邊一臉懵的諾依曼感覺像在做夢。當時WeWork正缺錢,他沒想到數十億美金的投資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敲定,連忙在協議上籤了字。

事實上,孫正義首先看中的是諾依曼這個人,而非WeWork 。他當著諾依曼的面讚許道,“我有種感覺,你是我見到的另一個馬雲”。相反,他倒覺得WeWork還不夠瘋狂。

總之,如同當年投資馬雲手中的阿里巴巴一樣,孫正義對 WeWork的投資也延續了他一貫的手法,目標清晰、動作迅速、略帶賭性。

這一年,孫正義59歲。按照他19歲時規劃的人生目標,第二年他本就準備解甲歸田了。

顯然,孫正義並無離去之意,他還想繼續玩票大的。

但他未曾料到,自己邁出的這一步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給自己扣上了“晚節不保”的帽子 。


03


不得不說,從孫正義邁出的第一步起,其就顯露出對WeWork的真愛。

粗略統計,從2017年的首筆44億美元投資開始,軟銀燒掉了近百億美金來扶持WeWork,併成為其大股東。

孫正義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幫助WeWork上市,再度複製阿里巴巴的融資神話。

最初,WeWork的表現也還算不錯,遠不至於走到讓孫正義晚節不保的境地。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5月,WeWork擁有13萬名員工。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變為20萬,不到一年時間就增長了54%。

另外2018年,WeWork的營收達到1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了翻倍增長。儘管其淨虧損也翻倍增長至19億美元,但此時的WeWork已經連續八年實現複合增長率超過100%,市場似乎並不在意其鉅額虧損。

況且,WeWork背後還有軟銀的海量資金支持,根本不愁燒錢。

於是,走過高增長的2018年後,WeWork計劃在2019年繼續打一場勝仗,即登上資本市場。

誰也沒料到,2019年卻成為了WeWork的水逆之年,同時也擊碎了孫正義的神話招牌。

2019年年初,WeWork懷揣著自己470億美元的估值,信心滿滿地期待著當年8月份的IPO。

不料,就在WeWork遞交招股書後,華爾街的質疑聲便鋪天蓋地而來,WeWork的估值則隨之下調至70億美元,跌去了近85%。

事實上,華爾街對WeWork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首先,剝去WeWork 的新興經濟外衣,投資者發現其不過是一家靠“低價租入、高價租出”模式維生的企業。

說白了,華爾街認為WeWork就是“二房東”,其商業模式沒有任何新穎之處。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其次,在WeWork的治理結構下,權力幾乎都集中在諾伊曼一人手中,而華爾街認為,諾伊曼的經營方式太不靠譜了。

比如,2019年的前6個月,WeWork的虧損已經高達9億美元。然而在此番財務高壓之下,諾伊曼不僅通過購買豪宅、創立品牌反售給公司獲利,還頻繁套現公司股份,進一步加大了公司財務壓力。

眼瞅著WeWork估值縮水、上市告急,孫正義坐立難安。思考良久後,孫正義終於對諾伊曼下手了。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2019年10月22日,軟銀與WeWork達成協議,軟銀將為WeWork提供一系列融資救援計劃。

而WeWork要做的,便是換掉諾伊曼。

果然第二天,軟銀和WeWork便發佈聲明稱,諾伊曼將不再擔任董事長,轉而擔任董事觀察員,軟銀COO馬塞洛將接任諾伊曼的位置。

遙想三年前,孫正義豪情萬丈地將諾伊曼捧成“下一個馬雲”。眼看華爾街不買賬,孫正義轉眼就將諾伊曼踢走了。

資本就是這麼殘酷而現實。

後來,孫正義坦言自己看走眼了,“就WeWork這筆投資而言,我犯了一個錯誤,我高估了諾伊曼的優點。至於他的缺點,在很多情況下,我都視而不見,尤其是在治理方面”。

將諾伊曼踢走後,孫正義仍沒有對WeWork死心。去年11月,軟銀準備按照19.19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價值30億美元的WeWork股票。

不料,就在外界認為,孫正義會對WeWork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時,他又變卦了。

今年4月2日,孫正義推翻了自己的決策,宣佈終止此項收購。

至於為何放棄收購,軟銀表示,一方面雙方在2019年10月達成協議後,出現了新的重大刑事和民事調查。另一方面,雙方商定的收購條件並沒有滿足。

然而,WeWork對軟銀的解釋並不買賬。WeWork特別委員會稱,將評估所有的法律選擇,包括不排除會對軟銀提出訴訟。

此前,WeWork董事會也表示,軟銀有義務完成此項收購,並怒噴軟銀“不誠實”。

儼然,兩家企業之間的熱戀期已經結束,轉而開啟了互撕模式。

關係變化的背後,終究逃離不了利益二字。

對於WeWork的高管們而言,手中的股份再不套現,恐怕又要縮水了。

對於孫正義來說,他自己也已經進入了水逆期,實在不敢再輕易扶持動盪不安的WeWork。


04


今年以來,孫正義可謂噩耗纏身,水逆不斷。

一方面,他手中幾張王牌的分量越來越輕。另一方面,就連他賴以生存的根基軟銀,也在發生強烈震盪。

先拿他投資的Uber、OYO兩大明星項目來說。

Uber是2017年軟銀對外最大的一筆投資。在Uber IPO前,軟銀對其投資金額接近90億美金,併成為最大股東。

Uber也沒讓孫正義失望,其一度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然而,去年5月Uber上市後頹勢盡顯。其先是在上市當天便破發,隨後市值從824億美元,一路暴跌至如今的444億美元。不到一年時間,市值跌去一半。

此外,Uber還陷入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泥沼。3月19日, Uber CEO科斯羅薩西稱,在疫情嚴重地區,Uber網約車的業務量已經同比下滑了六七成。

作為軟銀的標杆投資項目之一,OYO酒店也一度被孫正義寄予厚望。

然而今年2月,據OYO公佈的2018~2019財年財報顯示,其虧損速度遠超過了營收增長速度:該財年OYO總營收為9.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倍;虧損3.3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倍。

另外受肺炎疫情影響,OYO近期表示將在全球裁員5000人,市場又是唱衰聲一片。


孫正義,62歲跌落神壇


當然,除了Uber和OYO外,最悲催的還是孫正義親自執掌的軟銀。

2月12日,軟銀髮布了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顯示歸母利潤550.35億日元,同比下降92%;營業利潤為25.88億日元,同比下降99%。

面對此份財報,老金只想只用一個“慘”字形容。而這份慘烈的導火索,便是孫正義所投項目估值的大幅縮水。


為了應對財務危機和提升投資者信心,3月23日軟銀髮布公告,宣佈“出售或資本化”4.5萬億日元的公司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軟銀變賣的公司資產中,包含了價值約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

可見,孫正義確實已經到了火燒眉睫的時刻,不然不會輕易出售阿里的股份。

面對如今這番境地,孫正義內心想必百般滋味。畢竟從神壇墜落到凡間,不過一年的時間。

或許他也想過回到19歲那年,在人生規劃清單上改上一筆:

60歲後,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