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讀書太少,想的又太多

你就是讀書太少,想的又太多

在周星期電影《逃學威龍》裡有一個片段,臥底到學校偵查的周星星功課總是不及格,被學校逼得很狼狽,不得不用功讀書,每天一大早就發憤圖強。

同是臥底的搭檔達叔被感動了,看到周星星這麼努力,不好意思偷懶,也跟著早起。於是達叔從枕頭底下翻出成人雜誌,裝模作樣用功讀書。雖然讀的是少兒不宜的成人雜誌,但畢竟是書嘛,達叔起早貪黑也是很用功的。

這個橋段一度讓人笑得擠出八塊腹肌,看似荒唐,卻又是那麼形象真實。我們成年人很多人所謂的努力用功,跟達叔讀成人雜誌不是很像嗎。貌似很努力,可誰知道他們在幹啥,把功夫用在了什麼地方。

就好比有些人,打麻將的精神頭一個比一個大,可以連著幹一天一夜,這也很累的呀,他也是在用功嘛。要我說,他們把打麻將這股勁用在幹事上,還有什麼幹不成?當總統雖然有難度,不過考哈佛商學院都有可能!

可惜啊,人的天性本能裡好逸惡勞的基因佔比太大,我們大部分人吃喝玩樂的精神頭很足,吹牛抬槓扯淡的能力一流,幹正事的本事卻樣樣稀鬆,一動真格的就跑得比劉翔跨欄還快。

不信你試試,請吃請喝的時候一呼百應,真要遇到點事需要人幫手,回頭一看,原本一大幫人,瞬間就跑了個精光。有的人還生怕自己跑得慢,只恨爹孃少給了一條腿。

其實大部分人從學校出來後就基本上什麼書都不讀了,讀也只讀一些他們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工具書,或者一些教人怎麼發財,怎麼炒股,或者怎麼養生的書籍。

在這些人看來,讀書是學生的事,自己成年了就沒有讀書的必要了。讀書有什麼用呢,又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錢花,還浪費時間,有這功夫打幾圈麻將多好。切,百無一用是書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這似乎是一種普遍認知。

這樣想錯了嗎?其實也不見得有錯,不愛閱讀的人,不認可知識價值的人,自然會持反對意見。你就是花錢僱這些人讀幾本書,他們硬著頭皮捏著鼻子也讀不進去,一讀書就打瞌睡,很快就鼾聲如雷。

為什麼讀不進去?在我看來,這類人基本上喪失了任何學習能力,拒絕成長,拒絕接受新鮮事物,故步自封,在自己狹窄逼仄的空間裡出不來了。

太多的人太急於求成了,急吼吼的想賺錢,想成功,想要一蹴而就,表面上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忙著吃喝應酬,就是沒有時間靜下來,認真讀幾本書,給自己充充電,給自己的腦袋充實點營養。讀書再沒用,起碼你出去吹牛還有點談資,吵架的時候還能口吐蓮花,罵出新花樣來,也不至於一動嘴就是XXX這老三樣。

打個比方,吃飯喝水有什麼用呢?吃完了還得拉出來,喝完了也得排洩出來,既然認為是無用功,那你就不要吃喝了,省得麻煩。起碼讀進去的書,走過的路還停留在你的腦袋裡,你的血液裡,這才是真正的養分。

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個人十分崇拜錢鍾書的夫人楊絳,高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楊絳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外,楊絳的信裡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這其實是對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惱的最簡潔而樸素的概括。要麼多讀書,要麼少想點亂七八糟的東西,其實這兩點都是十分困難的。

而有的人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讀完就完了,根本就沒過腦子。想問題不過腦子就沒有層次,沒有深度,所能想到的只是一些脫離常識烏七八糟的東西。沒受益他就覺得讀書沒鳥用,是書本的問題。這樣的人,還不如不讀書,免得把自己不成功沒成就甩鍋到書本頭上。

一個人活著,總不能只滿足於吃喝拉撒睡這點最基本生理層面的需求,腦子裡總需要填塞一些東西吧,整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活得跟行走的殭屍一樣,白白糟蹋了爹孃給的皮囊。

所以,一個人想要成長,想要進步,書還是要讀的。就算你實在不喜歡閱讀,也要支持鼓勵孩子多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人讀過的書會沉浸在自己的血液裡,平時悄無聲息,某個特定時刻自然會被喚醒,幫助你度過艱難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