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遙的《人生》看就業的選擇

從路遙的《人生》看就業的選擇

上高中的時候,讀過路遙的《人生》,彼時懵懂,看不出選擇的意味,此時再讀《人生》,已入而立之年的自己,感觸頗深。

一個晚上,一口氣讀完,最大的感受,應該是難受,看完高加林,不自覺得就把自己放進小說的主角里,高加林把“進城”作為自己人生奮鬥的目標,這和自己幾乎是一模一樣,從小就把走出小山村,進入大城市作為讀書學習的既定目標,放在這個時代是“目標”,放在高加林的時代,近乎是“奢望甚至慾望”。高加林在結局的時候,落得慘敗的結果,難受,就是難受在自己是否最終會落得高加林一般迴歸初始的結局。

放在現在的環境裡,我們不用去做農村和城市的選擇,但一直面對著“劉巧珍”和“黃亞萍”的困惑。與高加林而言,這種選擇似乎面對一種道德困境:選擇了劉巧珍,意味著選擇了某種落後和愚昧,選擇高亞萍,就好比選擇了文明和開放,同時也是選擇了冒險,在這個選擇裡,他掙扎過,但最終還是隨性了自己的直觀,但結局自己卻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犧牲品。我們的現實生活裡,一定存在著樸素無味的劉巧珍,也一定存在的新奇誘惑的高亞萍,怎麼選,難!

其實,我不覺得高加林的選擇是錯誤的,甚至被說成是可恥的,他只是在選擇了方向之後,卻沒有做好與之相對應的舉措。高加林不是陳世美,換位思考,我們在他的處境上也會給自己找到同樣選擇的思維邏輯和理由。

從路遙的《人生》看就業的選擇

如果延伸到一個現實且相近的主題,例如選擇行業,選擇職位,選擇領導,選擇同事等等,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命題,可這樣的問題,往往是沒有參照答案的,往往也是利弊互相存在的,而生活和工作又推著我們必須有所捨得,於是:前途未卜!

其實,選擇難,但更難的是怎樣做好已經選擇了的事情。

在我們選擇了一家企業之前,自己的過往經歷,經驗都會有積累,可以理解為就是自己的職場價值觀,當已形成的價值觀與新企業的價值觀相符時,那自然是錦上添花,而一旦出現衝突,就面臨了選擇。當然,多數人的選擇是:自己來適應企業。但關鍵的,是這樣選擇之後怎樣來適應企業?有的是強行來接受,或者用負激勵來逼迫自己認可,或者麻醉自己因為薪酬應該屋簷下低頭、、、、而這樣的方式,相信是企業最不喜歡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差的方式。我覺得好的效果應該是自己以信服的態度來適應企業:存在即合理,一個被重新選擇了的企業,自然是要比原單位要優秀的組織,而一個比自己經歷過更優秀的企業的價值觀,自然是被市場驗證過的,如此有效的文化,自然是應該認同,甚至要主動學習理解的。帶著這樣的想法來適應企業,自然要順暢而且高效的多。

適應了企業文化,工作模式,接下來就應該是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崗位發展相匹配了。是各掃門前雪,做好自己《崗位說明書》裡的十幾條,還是能者多勞,接受各種看似不屬於自己權責內的分工。如果是我,我肯定選擇後者。在土木集團我學會多一個成語:一專多能。我一直把這四個字作為人才培養的最佳路徑。一個部門的普通科員,幹好一個模塊是合格的專員,在一個模塊上做出業績,會晉升到業務主管,再積累,可以是業務經理,而後呢?就只能是重複的工作。而相應的,一個科員在精通了A模塊的時候,同樣兼顧了B/C,那自然就是副經理的人選,再兼顧了D/E的時候,自然就是部門負責人了。道理似乎很簡單,但大家缺忽視了這個“兼顧”的辦法。何為兼顧?在幹好自己內容的時候,主動協助別的同事,主動參與部門的緊急工作,主動協助部門負責人籌劃方案,甚至主動抗下有風險的工作任務,哪怕細節到主動端茶倒水,迎來送往。綜合而言這就是一個職場的選擇,辦法就是精在主動、貴在全面。

感受總結:人這輩子應該要經歷些波折、風雨、鮮花、掌聲,難得的是秉承初心、樸實真誠。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從路遙的《人生》看就業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