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選指導商戰 複製最偉大的中國創業 (2)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

【解讀】

毛髮現了最有生命力的革命力量,因此要改變之前組織內重視正規軍力量而打壓否定農民力量的做法。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好。

革命和商戰一樣。打天下是革命目的,如何選擇不同的戰鬥力量和不同的打法。佔領市場是商業目的,如何不同的銷售團隊組織,以及不同的銷售模式管理。

  組織起來。。。。。大約分為兩個時期。去年一月至九月為第一時期,即組織時期。。。。。。農會會員的人數總計不過三四十萬,能直接領導的群眾也不過百餘方,在農村中還沒有什麼鬥爭,因此各界對它也沒有什麼批評。。。。。。十月至今年一月為第二時期,即革命時期。農會會員激增到二百萬,能直接領導的群眾增加到一千萬。。。。。農民既已有了廣大的組織,便開始行動起來,於是在四個月中造成一個空前的農村大革命。

  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

  。。。。。。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紳,不法地主階級,是幾千年專制政治的基礎,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的牆腳。打翻這個封建勢力,乃是國民革命的真正目標。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一切革命同志須知: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3]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擁護這個變動,否則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場上去了。

【解讀】  

實踐證明農民力量組織起來了,而且看到組織的成熟,有領導力的農民力量在成長,組織力量在強大。而且實踐證明弄明力量推翻了封建專政。

革命對比商戰,你要觀察銷售組織中哪類或者哪個大區的團隊組織在成長,標誌是壯大同時有領導力量成熟;其二是bestpractic,也就是最佳實踐,要發現成功案例,把成功案例的組織和能力以及打法複製到大的銷售體系當中去。

。。。。。。農民中有富農、中農、貧農三種。三種狀況不同,對於革命的觀感也各別。。。。。,富農。。。。他們的態度始終是消極的。

  中農呢?他們的態度是遊移的。他們想到革命對他們沒有什麼大的好處。他們鍋裡有米煮,沒有人半夜裡敲門來討賬。。。。。。農會爭取中農入會,向他們多作解釋工作,是完全必要的。

  鄉村中一向苦戰奮鬥的主要力量是貧農。從秘密時期到公開時期,貧農都在那裡積極奮鬥。他們最聽共產黨的領導。。。。。。貧農,因為最革命,所以他們取得了農會的領導權。所有最下一級農民協會的委員長、委員,在第一第二兩個時期中,幾乎全數是他們(衡山縣鄉農民協會職員,赤貧階層佔百分之五十,次貧階層佔百分之四十,窮苦知識分子佔百分之十)。這個貧農領導,是非常之需要的。。。。。。據衡山的調查,貧農領袖百人中八十五人都變得很好,很能幹,很努力。只有百分之十五,尚有些不良習慣。。。。。要解決這“少數不良分子”的問題,也只能在農會整頓紀律的口號之下,對群眾做宣傳,對他們本人進行訓練,把農會的紀律整好,決不能隨便派兵捉人,損害貧農階級的威信,助長土豪劣紳的氣勢。這一點是非常要注意的。

【解讀】

對於最有生命力的戰鬥力量,毛也是深入分類分層瞭解,並卻分對待。首先有清楚的百分比,瞭解85%是好的力量。對於15%要幫扶引導。其次瞭解最貧民是發展為領導者的來源,因此有意識的培養領導人群。

對於商業而言,就是管理優秀的銷售團隊,你要要對隊伍進行分層分類,就知道鐵桿的力量和搖擺的力量對比,出幹部核心的力量來源。這樣,就會找到組織力量的最關鍵的人群,找到組織中最具有領導力的關鍵人群。要分類分層看透組織人群力量,抓準關鍵資源和能力的人群,對於銷售組織工作管理和精準分工分配資源很重要。  

十四件大事

  。。。我們須得把農民所有的行動過細檢查一遍,逐一來看他們的所作所為究竟是怎麼樣。。。。。總共作了十四件大事,如下所記。

  第一件 將農民組織在農會里。。。。。。

  第二件 政治上打擊地主

  農民有了組織之後,第一個行動,便是從政治上把地主階級特別是土豪劣紳的威風打下去,即是從農村的社會地位上把地主權力打下去,把農民權力長上來。這是一個極嚴重極緊要的鬥爭。這個鬥爭是第二時期即革命時期的中心鬥爭。。。。。

  第三件 經濟上打擊地主。。。。。。

  第四件 推翻土豪劣紳的封建統治——打倒都團

  舊式的都團(即區鄉)政權機關,尤其是都之一級,即接近縣之一級,幾乎完全是土豪劣紳佔領。。。。“這回農村造反的結果,地主階級的威風普遍地打下來,土豪劣紳把持的鄉政機關,自然跟了倒塌。

  第五件 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

  。。。。。這樣由反動的地主手裡拿過來的武裝,將一律改為“挨戶團常備隊”[16],放在新的鄉村自治機關——農民政權的鄉村自治機關管理之下。這種舊武裝拿過來,是建設農民武裝的一方面。建設農民武裝另有一個新的方面,即農會的梭鏢隊。。。。。。湖南的革命當局,應使這種武裝力量確實普及於七十五縣二千餘萬農民之中,應使每個青年壯年農民都有一柄梭鏢,而不應限制它,以為這是可以使人害怕的東西。。。。。

  第六件 推翻縣官老爺衙門差役的政權

  。。。。

  (一)凡事取決於縣長和革命民眾團體的聯合會議。這種會議,由縣長召集,在縣署開。有些縣名之曰“公法團聯席會議”,有些縣名之曰“縣務會議”。出席的人,縣長以外,為縣農民協會、縣總工會、縣商民協會、縣女界聯合會、縣教職員聯合會、縣學生聯合會以及國民黨縣黨部[17]的代表們。在這樣的會議裡,各民眾團體的意見影響縣長,縣長總是唯命是聽。所以,在湖南採用民主的委員制縣政治組織,應當是沒有問題的了。現在的縣政府,形式和實質,都已經是頗民主的了。。。。。

  

  第七件 推翻祠堂族長的族權和城隍土地菩薩的神權以至丈夫的男權

  

第八件 普及政治宣傳

  。。。。。

  政治宣傳的普及鄉村,全是共產黨和農民協會的功績。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講演,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下子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據農村工作同志的報告,政治宣傳在反英示威、十月革命紀念和北伐勝利總慶祝這三次大的群眾集會時做得很普遍。在這些集會里,有農會的地方普遍地舉行了政治宣傳,引動了整個農村,效力很大。今後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種機會,把上述那些簡單的口號,內容漸漸充實,意義漸漸明瞭起來。

  第九件 農民諸禁

  共產黨領導農會在鄉下樹立了威權,農民便把他們所不喜歡的事禁止或限制起來。最禁得嚴的便是牌、賭、鴉片這三件。

  。。。。。。這些禁令中,包含兩個重要意義:第一是對於社會惡習之反抗,如禁牌賭鴉片等。這些東西是跟了地主階級惡劣政治環境來的,地主權力既倒,這些東西也跟著掃光。第二是對於城市商人剝削之自衛,如禁吃酒席,禁買南貨齋果送情等等。。。。。。。農民為了經濟自衛,必須組織合作社,實行共同買貨和消費。還須政府予以援助,使農民協會能組織信用(放款)合作社。如此,農民自然不必以阻谷為限制食糧價格的方法,也不會以拒絕某些工業品入鄉為經濟自衛的方法了。

  第十件 清  匪

  。。。。。

  第十一件 廢苛捐

  全國未統一,帝國主義軍閥勢力未推翻,農民對政府稅捐的繁重負擔,質言之,即革命軍的軍費負擔,還是沒有法子解除的。但是土豪劣紳把持鄉政時加於農民的苛捐如畝捐等,卻因農民運動的興起、土豪劣紳的倒塌而取消,至少也減輕了。這也要算是農民協會的功績之一。

  第十二件 文化運動

  。。。。。。

  第十三件 合作社運動

  合作社,特別是消費、販賣、信用三種合作社,確是農民所需要的。他們買進貨物要受商人的剝削,賣出農產要受商人的勒抑,錢米借貸要受重利盤剝者的剝削,他們很迫切地要解決這三個問題。。。。。。。

  第十四件 修道路,修塘壩

  這也是農會的一件功績。沒有農會以前,鄉村的道路非常之壞。無錢不能修路,有錢的人不肯拿出來,只好讓它壞。。。。。

  。。。。。

【解讀】

革命裡出現了有生命力的農民群體,他們自發的形成組織,面對爭取天下,主要的競爭對手地方地主等,自己在實踐中找到了一個鬥爭的方式,包括如果幹掉地主階級的政治地位、經濟寄養、武裝保護,並且在農民組織內搞好政治宣傳、自己建立經濟發展給養。這些都是他們的優秀做法。毛做了很好的總結提煉。

商業上一樣,我們自己的作戰隊伍,要看到競爭對手的不足和優勢,也知道他們的關鍵資源、關鍵能力。這樣,我們自己的隊伍一方面要想方法拆除掉對方的優勢資源能力,建立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對應革命中就是武裝、政權、經濟,商業上銷售的話可以理解為,產品或服務的多快好省的資源及能力,體現在研發、生產、銷售、採購、創新等方面的資源能力組合保證產品的競爭力。

其中還有一點值得從革命中借鑑的是組織能力發展,其中重要的是農合會組織會員,其實就是招聘合格人員;宣傳,也就是現在的企業文化,目的是統一思想共識,大家有共同的信仰的行動方向。還有就是在組織內建立政權,商業本質上就是管理權限授權等,建立優秀人員構成的管理層,能夠更好團結人,發展人,提升組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