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三章)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崇尚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於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使人民不做盜賊。不顯露足以引起貪心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於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犟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慾,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得到全面的治理。


【心得】

本章“是將天地自然的法則引申應用到人世間的治道的發揮。”“天地自然的法則”是什麼?結合第一章老子“尚無”的觀點和在反覆吟誦時對原文的理解,我覺得這段話其實還是老子“尚無”思想的延伸或拓展。

凡此“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者,皆是讓人民“無知無慾”;而人民“無知無慾”,則使“智者”不敢為所欲為;不敢妄為,即“為無為”;“為無為,則無不治”。這還是“無為而治”的“尚無”智慧。

初讀時,真感覺老子的這些話就是“愚民”,人民“無知無慾”,真的很好管理。現在讀來,仔細琢磨,重新理解方知“無知無慾”的真正含義,“無知”不是不讓人民“知”,而是不讓人民有過多的“成見”,不擁有太多負面的“知識”; “無慾”,不是不讓人民有“欲”,而是不貪慾。這樣理解。“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此句中的“智者”是帶雙引號的,即指在老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為爭地稱霸,不惜代價網絡的為他們的“貪慾”出謀劃策的“賢者”。

在疫情初期,我呆在家裡,每天獲取大量的關於“疫情”的信息,於是恐懼、焦慮與日俱增。當我不再過多關注“疫情”信息,在如何防護的基礎上,讓自己對疫情儘量“無知”時,心情便漸漸安靜下來。所以,有時候“無知無慾”真是利於修身養性。在現代浮躁的社會,讓內心趨於純淨,少涉獵負面的信息或知識,是明知的。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三章)

此外多讀《老子》版本封皮

2020年4月11日星期六

鄒城市鳧山小學周廣玲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三章)

此為周廣玲頭條號二維碼,歡迎大家觀眾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