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又是一年春節將至,“過了臘八就是年”,可隨著新年的到來,大部分人都感覺到莫名的平淡,沒有一點期待或者欣喜的心情。


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事實上,從跨進二十一世紀以來,曾經惦念著的“年”,也漸漸失去了吸引力,春節聚會,變成了天天胡吃海塞和家長裡短的嘴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失去了“過年”的感覺呢?

小編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沒有儀式感,或者說,原來幾千年約定成俗的儀式感被打破,又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我們更加找不到作為中國人,“年”的感覺。


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一、交通的發達,通訊的便捷,沖淡了團圓的喜悅和珍貴。

時至今日,我們國家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高鐵,各種交通運輸工具能隨時為大部分人出行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加上幾個小長假一放,親人們想團聚,一般不是很困難的事情,這就沖淡了原來那種,一年只回家一次的喜悅和珍貴。

二、物品的豐富沖淡了味覺

不用說,現在的物資極端的豐富,只要有錢,什麼山珍海味吃不了?更何況,以前只能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回的食物,成了家裡餐桌上的常態,這就造成了,過年的吃食,並不讓人期待。


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三、古老的民俗變味或者消失

說起過年,最多的人想到的是長輩發的壓歲錢還有滿地紅的爆竹,以及年三十夜裡,那寒冷的夜中,紅紅火火的一陣脆響,就爆竹來說,除非是相當偏遠的農村,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已經禁止燃放,沒有“動靜”的大年夜,就靠央視那幾副面孔在臺上表演著偉光正的節目,根本就吸引不了人。


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另外,還有壓歲錢,以前是長輩給孩子的一個祝福一片心意,一般是自家孩子給的比較重,一般外邊的孩子十塊五塊,大家都圖個高興,可現在不同了,你發我孩子兩百,我還得還三百,一來二去,就光是送來送去的紅包,不但花費不菲,更要費盡心思的怕得罪人。

那麼,我們要怎麼找回中國年的感覺呢?

整個社會風尚的風向,向來是靠官方引導,在現在政府提倡文化自信的時候,是不是大力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提倡在傳統節日穿本民族的服裝—漢服,能不能生產環保安全爆竹,讓我們的年又生動起來呢?

沒有儀式感,年味從我們的生活漸漸淡去,要怎樣找回中國年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