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致以津浦路为界分为两部分,以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以西属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我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本身实力雄厚,也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连接华中、华北的纽带,到抗战胜利时山东八路军(八路军山东军区)已经发展为二十三多万人的庞大兵力,可谓兵强马壮。

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山东八路军是华东、东北两大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八九月间,八路军山东军区为执行大反攻任务将军区主力及基干部队编为山东解放军,共组建了八个野战师及十三个警备旅,这八个野战师可谓是山东八路军的绝对主力,分别由各军区主力部队组建。

抗战胜利后为开辟东北解放区,山东八路军主力一部分海陆两路挺进东北,其中八大野战师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师及第五师大部(三团中的两团)共五个半师挺进了东北,仅第四师、第八师及第五师一个团留守山东,而八个师长中四位到了东北,四位留任山东。

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山东八路军第一师、第二师由滨海军区部队编成,其中第一师师长为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两个师及其师长、政委均挺进了东北。1955年,梁兴初授衔中将,罗华生授衔少将。

山东八路军第三师、第四师由鲁中军区部队编成,第三师师长由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兼任,政治委员为周赤萍,第四师师长为廖容标,政治委员王一平。第三师由政委周赤萍率领挺进了东北,第四师留守山东,两位师长王建安、廖容标均留在了山东。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安曾任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等职,1956年授衔上将。廖容标曾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中将。

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山东八路军第五师、第六师由胶东军区部队编成,第五师师长为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第六师代师长聂凤智,政治委员李丙令。第五师大部、第六师在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吴克华等率领下横渡海峡挺进了东北,聂凤智留任山东。解放战争时期,聂凤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7军军长等职,1955年授衔中将。1955年,吴克华授衔中将。

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山东八路军第七师由渤海军区部队编成,师长由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兼任,政治委员周贯五。第七师、渤海新编师等渤海军区部队在渤海军区司令员、第五师师长杨国夫率领下挺进了东北。1955年,杨国夫授衔中将。

山东八路军第八师由鲁南军区主力部队编成,由军区政治委员王麓水兼任师长及师政治委员。第八师留守山东,王麓水将军于1945年12月底进攻滕县(今枣庄滕州)的战斗中遭到炮击牺牲。

山东军区八个师,留任山东的师长有四位,一位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