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人民币是中国官方流通货币,新中国建国以后就发行了人民币,人民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已经非常完善。但是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人民币上面有个“错别字”,从第一版人民币到现在的新版人民币,这个“错别字”始终没有改正,许多小学生都知道这个“错别字”,你知道吗?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七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所以从这条规定来看,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但是人民币上印的却是“圆”,这是为什么?这就要说到习惯问题了,“圆”的称呼要久远很多,从清朝晚期进行货币改革后,货币的单位就是“圆”,而“元”是繁体字简化后才逐渐出现的。虽然在1995年的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但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停用“圆”。“圆”和“元”的意思是一样的,二者的区别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宋朝时期,商业发达,纸币在中国小范围出现,没有在全国范围传播,明清时期中国人还是喜欢用真金白银进行交易,但是碎银子大小不一,纯度也不一样,给买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到了后来,随着中国和外邦的贸易越来越频繁,欧洲使用的圆形货币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这些货币大小一致,银的纯度也一致,由于是圆形的银币所以被人们称为“银圆”。这些银币材质统一,大小一致,不必纠结其价值是否一致,比碎银子更好识别,很受商家的欢迎,但清朝时期,中国进行了闭关锁国,关闭了对外贸易,欧洲的银币也逐渐从中国消失。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轰开了清朝的大门,大量的外国商人涌入清朝,随之带来的是各国货币蜂拥而至,脆弱的小农业根本抵抗不住资本主义的挤兑,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货币改革。清政府决定废除在中国流行千年的银两制度,重新铸造货币,货币的样式、大小仿制西方的银币,命名为“银圆”,所以从这时开始,“圆”就成为了货币的单位。到了民国时期,民国也沿用了这种叫法,规定货币的单位为“圆”,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币也被称为银圆。

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很多小学生都知道,你知道吗?

新中国成立后,也是沿用了“圆”,因为“圆”在中国已经流行多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叫法,所以就没有更改。人民币上的“圆”从语义上来说并不算是错别字,是古今异形罢了,只是在日常的汉字简化中,人们更习惯使用“元”,而人民币由于传统和习惯则一直保留着繁体字形“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