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有"错别字",此事小学生亦知晓,至今未得到更正

近年来移动支付在我国十分火爆,人们出行购物几乎可以不带现金,但是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主要流通的价值符号还是货币,其中纸币是货币中流通最为广泛的一种;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大动脉",而且每个国家发行的纸币,上面的图案都不尽相同;纸币图案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与价值取向,向国内外人民传达了此国度的文明与历史,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名片"。

人民币上有

据史料记载,欧洲在1661年首次使用货币,由大名鼎鼎的瑞士银行发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再次发行货币,从而风靡了整个欧洲;我国在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人民币,至今已历时72年,但连小学生都知道,在人民币上有一个"错别字",并且至今未更正,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人民币上有

我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祖先就开始使用贝币、圜钱、蚁鼻钱等货币来交易,秦始皇统一货币后,方孔钱开始大行其道,在其后的200多年中扮演着重要金融角色;我国使用纸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提起宋朝很多人都认为其"积贫积弱",事实上宋朝的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与科学也是十分繁荣;宋朝人在当时已经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热兵器,而且经济实力也赶超了盛唐;此外终宋一世,还是我国封建史中,唯一没有亡于内讧的王朝。

人民币上有

在宋朝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原始货币已经无法满足交易通商需求,例如买一匹布,都要用上重约500斤的金属钱,同时宋朝连年对外用兵,也需要发行新纸币,来填补财政上的赤字,于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由此诞生了,据专家考证,宋朝的交子,最初是在成都万佛寺印制而成;随后元、明、清三朝,也都印制发行过便于使用的纸币。

人民币上有

光绪年间清政府还从国外购买了造币机器,大量印制新纸币;纸币铸造的工艺不断发展,使流通两千多年的方孔钱,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为人民币的发行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历史与技术基础;72年来,我国先后发行了5套人民币,设计也是与时俱进,我们今天要谈的错字,就是"圆";现代人通常都是说的和写的,都是"一元钱、两元钱",而看到人民币上,印着的并非是"元",而是"圆",这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觉得此字是错别字。

人民币上有

其实在1910年,清朝铸造银圆之时,颁布了《币制条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圆","圆"便由此开始作为货币使用单位,一块大洋的面值即为一圆;到了民国时期,袁世凯下令铸造"袁大头",也是规定以"圆"作为货币单位;1948年发行人民币之时,未改动此货币单位,并采取"圆"的繁体字"圆"印在货币上,一直到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才将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

人民币上有

虽然1995年换发第四套人民币之时,将"圓"改成了简体字,但也未将此"错别字"更正为"元";也有现代专家学者,向国家建议改正此字,但为了保护历史,提醒国民记住自己的"根",而且人民使用"圆"字体人民币,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字眼,并不会产生汉字"误导"倾向;随意改动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人民币上的这个"错别字",就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参考资料:《中国货币史》,《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