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鉅鹿之戰是項羽的成名之戰,然而,再來細細品讀有關鉅鹿之戰的記載,小編髮現實際上鉅鹿之戰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第1, 過程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之迅速建立起來張楚政權,但是這個倒黴的政權並沒有迎來最終的勝利。秦二世胡亥任命章邯為主將,大赦天下後由章邯率領二十萬刑徒前往剿滅陳勝吳廣的農民軍。在章邯的不斷逼迫下,陳勝吳廣的部隊節節敗退,最後陳勝被車伕謀害,張楚政權宣告滅亡。

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不久之後,楚國的名將項梁擁戴熊心為楚懷王,在今天的江蘇淮安建立了政權。

這一次,章邯就和楚國項氏一族槓上了。定陶之戰,章邯殺死項梁,立即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向北挺進。章邯部在過黃河後就開始了圍攻鉅鹿的戰役。

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此後就是廣為人熟知的鉅鹿之戰了。項羽在奪得兵權後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率領麾下的楚軍大戰章邯,章邯九戰九敗,不得已撤退,但當章邯得知咸陽發生了變故後,就投降了,鉅鹿之戰也就此結束。

第2, 疑點

當時項羽面臨的敵人主要有兩股,一是上將王離率領的邊軍,二就是後來敗給他的章邯的部隊。但是,關於這兩支部隊的歸屬問題史家歷來都有爭議,即這兩支部隊究竟聽命於誰,或者說乾脆由王離、章邯二人共同指揮呢?

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史料記載,章邯手中兵力大概在二十萬左右,這支部隊前期是由刑徒組成的,但這二十萬人有長期與張楚政權的軍隊作戰的經歷,還有後來的援軍增援,很難說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弱了。至於王離所統帥的軍隊則在十萬上下,且這支部隊是原蒙恬麾下的邊軍組成的,戰鬥力也不能說弱。

而對場項羽手上兵不過六萬,其戰鬥力也難以和秦軍相抗,即使經過"破釜沉舟"的BUFF加成,想打敗章邯、王離也十分難以想象。

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王離的部隊主要負責鉅鹿的圍攻,章邯的二十萬人在其後鉅鹿南側負責防守。那麼項羽的六萬軍力是如何在破釜沉舟後突破章邯的防區,合圍王離的部隊呢?史書上說項羽是在前208年11月開始渡河的,但王離卻是在兩個月後才投降的。如果項羽部真的只帶了3天的糧食,難麼他是如何與章邯、項羽的部隊周旋長達兩個月之久的呢?

鉅鹿之戰的不合理之處有哪些,項羽為什麼能打敗章邯呢?

綜上,其實整個鉅鹿之戰疑雲頗多。所以,小編覺得,章邯、王離的投降更有可能是因為秦國的內部變動導致。不過,真相究竟如何現已無從考究,至於歷史,也給項羽戴上了一頂戰神的桂冠。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各位小夥伴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會在第一時間回覆大家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