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12级原理篇》(极度烧脑慎入)∣​袁劲松 思维导师

《系统思维12级原理篇》(极度烧脑慎入)∣​袁劲松 思维导师

原理篇

一、系统思维的界定

1、系统思维——以“系统论”为基模的复杂性思维方式

它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系统思维不同于本能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简单来说,系统思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

2、系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A、整体观

1)把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苹果是由果皮、果肉、果核组成的整体


2)从整体角度认识事物——苹果的整体是苹果树


3)整体是认知的“起点”和“终点”——思考活动自整体开始,由整体结束。(先整体目标,中方方面面,后全局方案。)(综合—分析—综合)

B、组织观

1)普遍联系视角——任何事物都不是自由的,它处于多维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交织的复杂网络之中。


2)结构决定功能——事物的要素是功能的基础,而结构是从要素到功能的必经的中间环节,在相同的要素情况下,结构如何对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3)整体涌现性——事物的局部有机组合后会“涌现”出整体层次的特殊属性和功能。

C、动态观

1)生命周期变化——任何事物都会存在一个生成、发展、灭亡的过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事物呈现不同的形态变化。


2)交流互动变化——任何事物都会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互动是事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事物的有序稳定依赖与外界交流,事物的无序创新也依赖与外界的交流,而完全封闭的事物注定会死亡,所以开放性是系统生存的大前提。


3)动力动能视角——任何事物运动变化都需要有动力支撑,无论是从起点到终点,还是从低阶到高阶,没有足够能量驱动,事物的运动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趋利避害是一种心理选择动力,而冒死拼搏则是靠一种生理体能支撑。

3、系统思维的渊源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以及系统间的联系,并对其功能进行数学描述的新兴学科。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系统论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


系统论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

 


中国的《易经》是最古老的系统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建立了最早的系统模型和思维方法。后来它们成为中医的整体观与器官机能整合的理论基础,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较早提出“非加和性”整体概念,但西医还是以分解和还原论方法为指导思想主导。


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把系统思维方式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整体系统思维方式——近代机械系统思维方式——辩证系统思维方式——现代复杂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他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37年提出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思维12级原理篇》(极度烧脑慎入)∣​袁劲松 思维导师

二、系统思维的作用

1、思维范式的革命

A、还原论——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思维方式

世界像一台钟表,每个零件可以拆分,可以研究,重组后我们就认知和掌握了世界整体的本质奥秘。


B、整体论——现代系统论的思维方式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不等于局部简单叠加之和,有可能小于或大于。

2、传统思维方法论

A、简化法——把复杂事物简化抽象,在损失“真”的理想状态下,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B、局部法——从局部的角度看问题,或者把整体问题分解成多个局部,逐一解决,然后整合求答案。

3、传统方法论无解问题

A、整体性问题——宏大不可简的事物

B、复杂性问题——综合不可分的性质

C、混沌性问题——规律不可循的变化

注1:系统思维就像是高数微积分,可以用来解决传统算数函数无法解决的难题。

注2:系统思维遵循逻辑思维原则,但在其上发展出了更复杂高妙的解题方法论。这是科学进步提升的必然结果,从简陋工具方法论时代进化到精良工具方法论时代。

注3:系统思维不仅能解决一般逻辑思维无法解决的高阶难题,而且也向下兼容,可以更高效处理一般性逻辑思维的低阶难题。(如同用高数方法解决中小学难题更容易。)

三、系统思维基模

1、静态基模

系统=(要素+联系)X结构(理论模型)

目的=(局部+关系)X模式(实用模型)

注1:静态系统是指事物的组成形态整体。

注2:要素——事物的组成部分

注3: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空间关系、因果关系、主从关系等)

注4:结构——由主要联系构成的“虚系统”(类似于楼房框架、人体骨架、企业机制)

2、动态基模

系统=(模块+流链)X循环(理论模型)

功效=(节点+动力)X闭环(实用模型)

注1:动态系统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整体。

注2:模块——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注3:流链——推动事物运动的动力关系。(如物质动力、能量动力、信息动力等。)

注4:循环——由主要流链构成的反馈闭环。(类似于每天上班、都市物流、研讨交流)

四、系统思维10原理(系统论所揭示的一些客观世界必然奥义)

1、整体法则——局部的简单叠加不等于整体。

2、 要素法则——重要的少数制约整体的行为。

3、 联系法则——联系比要素更重要。

4、 结构法则——结构决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优劣。

5、 层次法则——相同的要素在不同的层次上价值不同。

6、 全局法则——战略上的失败,不可能靠战术的成功弥补。

7、环境法则——环境是系统的“母系统”。

8、开放法则——封闭性系统的最终结局是死亡。

9、混沌法则——混沌性系统具有创造性和倍增性。

10、自组织法则——自组织性系统的形成源于“高智能”

《系统思维12级原理篇》(极度烧脑慎入)∣​袁劲松 思维导师

…………………………………………………………………………………………………………………………………………………………

附:系统论介绍

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核心思想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基本方法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分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此外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的相对区别。


系统论任务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出现的意义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是笛卡尔奠定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而不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


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正当传统分析方法束手无策的时候,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当前系统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朝着统一各种各样的系统理论,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目标前进着。有的学者认为,“随着系统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系统(理)论,而这些系统理论的统一业已成为重大的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