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現在的西班牙被稱為“歐豬四國”之一,他們四頭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懶得要死,國家都瀕臨破產,旅遊業是支柱產業,搞點輕工業,好吃的比較多,美女比較多,專注一些輕工業產品,比如包,衣服什麼的。

很難把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倆貨和“列強”這個詞聯繫在一起,事實上西班牙開啟了歐洲的列強模式,西班牙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在它之前幾百年,歐洲一直是被暴打的地位,在這“兩顆牙”之後,西歐逐步開始對世界呈碾壓態勢。

但是誰能想到,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西班牙的崛起就跟一個拆遷戶一樣迅猛,拆遷了南美洲,獲得了天量財富,也跟一個拆遷戶一樣,德不配位,迅速歸變回他應該的狀態。

以前玩遊戲的時候,發現科技樹上有個節點,叫“宗教狂熱”,還納悶這玩意是啥東東。瞭解了西班牙歷史之後,才明白說的是這貨。

我們前文講過,基督教最早起源於中東沙漠,從耶穌傳教到公元313年的這三百年之間,基督教一直處在被鎮壓地位,羅馬帝國殺起基督教徒就跟殺蠻族似的,耶穌的那倆最重要的徒弟都被羅馬帝國給殺了,但是基督徒不屈不撓,抗爭了三百年,終於讓羅馬屈服,羅馬滅不了基督教,就加入了基督教,在公元313年發佈了《米蘭敕令》,宣佈羅馬整個國家入教了

沒想到加入基督教沒多久,羅馬就被蠻族,也就是北方的日耳曼野人給滅了,人種也被換了。現在大家經常說意大利人怎麼看怎麼不像羅馬人,嚴格意義上講,真羅馬人已經在跟蠻族作戰過程中被屠光了,剩下的人和蠻族融合,成了現在不靠譜,愛吹牛的意大利人。現在的法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都是蠻族野人們的後代。

野人滅了西羅馬,佔了歐洲之後,迅速就信了教,野人信教,能搞出啥正經事來?歐洲隨後陷入沉沉黑暗上千年。

公元600年左右,伊思蘭崛起並擴張到亞非歐,也就是我們下圖綠色部分,並且沿著兩個方向進攻歐洲,其中一個方向是進軍巴爾幹半島,也就是我下圖靠上的那個箭頭。越過多瑙河,進攻奧地利,從那以後奧地利就是“基督之盾”,一直頂著穆斯林的暴擊,還有一個“基督之矛”,我們前文講的大波波。

另一個擴張方向是繞道非洲,從後方包抄歐洲,我畫紅圈的那個地方就是西班牙:

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西班牙那裡的基督教和伊思蘭教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雙方都費盡心機想讓對方信自己的教,為此相互做了一些難以啟齒的事。

以往說基督徒和穆斯林在那裡打了六百年,其實不是,他們是一邊打一邊過日子,天天打誰能受得了啊,這個過程中基督徒和穆斯林勾勾搭搭,混血混的很厲害,這也是為啥大家現在去西班牙會發現那裡的人長得不太像歐洲人,有點黑,這就是長期和阿拉伯人以及黑人混血的結果。典型的西班牙人長這樣:


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並且在長期相處過程中,穆斯林順便教會了西班牙人怎麼耍大炮,怎麼航海,是的,西方後來搞大航海的帆船和火炮技術是從穆斯林那裡學的。

在1469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期,西班牙那麼個小半島上的兩個王國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聯姻合併了,這種情況在中國比較費解,但是在歐洲非常常見,後來的那個奧匈帝國,就是通過不斷的聯姻,版圖擴張了好幾倍。

合併後的西班牙本土基督教勢力大增,在二十年後對島上的阿拉伯勢力發動最後一擊,徹底將穆斯林趕出了半島,從此西班牙獨立。不過獨立戰爭結束的時候,西班牙人把穆斯林的附庸猶太人也給趕走了,因為猶太人也是異教徒嘛,從那以後西班牙人一直不太懂怎麼理財。

這裡有個奇怪事,猶太人跟著穆斯林幹嘛?其實他倆除了在以色列立國問題上有衝突,其它方面一直挺和諧,教義差不多,都不吃豬肉,現在的以色列國內也有20%的穆斯林,伊朗國內也有近十萬猶太人不回以色列去,他倆的關係非常一言難盡。

到這裡,咱們先把這條線索放下,講點別的,惡補一下經濟史,不然理解不了西班牙為啥要去搞大航海,也理解不了為什麼他們能搞大航海。

我們知道,歐洲在大航海之前曾經陷入令人窒息而絕望的中世紀,在那一千多年裡,歐洲跟地獄差不多。貴族大字不識一個,道路上汙水橫行,人畜糞便都直接倒在街上,只要有一個城堡,就有一堆衣衫襤褸的公主王子,上到國王下到老百姓,一輩子只洗兩次澡(歐洲人一度認為洗澡會得病),味道實在沒法忍受,就使勁噴香水,嗯,香水就這麼來的。

而且基督教把最醜陋的那一面拿給世人看,把醫生等女性全當女巫給燒掉了,獵巫運動前後殺死了上百萬無辜女性,教皇熱衷於小男孩,贖罪券什麼的,最逗的是,教會覺得貓這種生物很邪惡,把貓也給滅了,下場就是老鼠肆無忌憚地傳播鼠疫,歐洲無數的人死在了鼠疫的屠刀下。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歐洲受到了“雙絞索鎖死”,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歐洲當時的貨幣是金子,金子本來就是貴金屬,貴金屬由於產量有限,有升值趨勢,大家有了金子後第一反應是存起來,等升值後再拿出來。大家都這麼想,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金子果然升值了。升值後大家發現之前的預期是對的,於是繼續“窖藏”金幣,流通貨幣進一步減少,繼續升值,形成了“正反饋”,整個市場沒錢了,這種循環狀態讓歐洲掉進了坑裡。

是不是看著眼熟,對,我國現在的房價大概也是這麼個邏輯。事實上一個商品如果供應有限,持有成本低,但是流通性好,一般都會引發持有潮,進一步推高價格,如此循環,唯一的破解就是增加持有成本,房產稅,或者增加供應,需要打破持續上升的預期。

最後歐洲市面上沒錢了,陷入了“通貨緊縮”,這玩意比通貨膨脹要嚴重的多,這種狀態下,基本上啥都幹不了,因為沒錢,商品價格倒是不高,但是就是沒錢。這種困局只能通過外部介入才能打破。這只是歐洲面臨的其中一個問題。

歐洲還有一個問題,叫“內卷化”。由於生育率高,歐洲和中國曆朝歷代末期一樣,陷入了嚴重的人口爆炸,人均擁有土地極低,而且人口供應量大,所以工人工資低,工資低的話工人就沒錢消費,對經濟學有點了解,這是典型的“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就沒錢買東西,沒錢買東西,就沒法生產,你生產出來也賣不出去,就這樣,歐洲徹底被鎖死了。

我們之前講到了,如果陷入內卷,只能以外界資源注入解決。

只有一個辦法能救歐洲,就是天上掉下大量的金子來。只要有金子,就可以去買東西,別人拿到錢後可以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就得僱傭工人,工人有了錢後就可以繼續消費,工廠就可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社會就循環運轉起來,這樣才會有科學革命,有工業革命,有技術進步,才會有後來的一切。

所以歐洲人,尤其是西班牙人,在患上“宗教狂熱”之後,又得了一個新病,叫“黃金狂熱”,急切地要去找黃金,所以後來亞當斯密就把大航海形容為“神聖化的黃金渴望”。

哪有黃金呢?這時候我們的一個老朋友馬可波羅上場了,他說東方有,他聲情並茂地介紹了他在東方,也就是中國,看到的景象,聲稱遍地是黃金,蒙古大汗的宮殿都是金子做瓦片。歐洲人崩潰了,臥槽,那得趕緊去東方啊。

多說一句,馬可波羅到底是不是騙子至今沒有確認,不過絕大部分學者傾向於認為他沒來過中國,他是在別的什麼地方聽說了中國的事,然後回去歐洲後添油加醋編給大家聽,說的有模有樣但是漏洞百出,非常符合二手信息的特點,要不就是蒙古大汗用金瓦把他的腦子給拍壞了。

反正歐洲人基本都信了馬可波羅的鬼話,但是看剛才的圖就知道,去往中國的路已經被穆斯林給阻斷了,十字軍進攻過穆斯林十來次,越打越矬,硬來不行,怎麼去?這時候就得提另一個觀念,叫“地球是圓的”,歐洲人當時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是一個疊一個的烏龜,有的覺得是一個三葉草,還有一部分認為地球是圓的,比如我們接下來介紹的這位仁兄就是這樣一個人,同時相信馬可波羅和“地球是圓的”,他就是哥倫布。

哥倫布這人現在當然是各種讚譽有加,航海家,冒險家,美洲大陸的發現者,其實回到他生長的那個年代,哥倫布同志是個不折不扣的loser,而且有病,現在很多學者認為他就是第一個把瘧疾帶到美洲的人。哥倫布從二十歲開始就狂熱地向各國推銷他的那套理論:既然地球是圓的,朝西走也能到中國。

這個想法在當時如此大膽而不切實際,以至於大家都不太能接受,大家對他理論的難以接受程度,相當於現在有人要集資研究水變油一樣。所以哥倫布一直蹉跎到四十歲基本一事無成,他是意大利人,卻先後遊說了法國,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當時歐洲平均年齡也就四十歲,到了1492年,哥倫布同志已經41歲了,眼看這輩子就要交代了。真讓他碰上了天使投資人。

打敗穆斯林的西班牙人投資了哥倫布,西班牙為啥投資哥倫布?主要是因為絕望了。西班牙人跟葡萄牙當時在海上競賽,到1492年,西班牙已經處於完全的劣勢,試盡了所有的辦法,也沒能找到出路,這時候才想起來早就被扔到垃圾堆裡的“哥倫布方案”,準備死馬當作活馬醫,來個激進療法。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得了癌,醫生讓他回家吃好喝好,他不服去找中醫,竟然神奇地好了一樣。而西班牙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好同志。

就這樣,西班牙給哥倫布七湊八湊弄了三條舢板,又找了幾百個死囚,封他為海軍上將,哥倫布就氣勢洶洶地出發了。

隨後他就找到了古巴,然後他得意洋洋的覺得到了印度,中國就在眼前,這個“執念”一直持續到死,真是個lucky buster,如果死前知道自己去的地方離中國印度還有一萬公里,會不會死不瞑目?

有一個關鍵問題,他當初忽悠西班牙王室說要去找黃金,那他找到黃金了沒?他連草泥馬都沒找到(羊駝在秘魯高原上),古巴那一帶除了鸚鵡啥也沒。所以哥倫布就帶著幾隻逮到的鸚鵡和抓到的“印度人”回到了歐洲,順便去當面侮辱了每一個當初鄙視他的人。

黃金沒找到,但是很快地找到了當時的阿茲特克帝國。現在的歐美白左們把阿茲特克帝國各種美化,似乎這夥人是“純天然”民風淳樸無公害,其實這夥人也是一堆宗教狂熱分子,喜歡活人獻祭,往往打完仗,隨手就把上千戰俘捆起來,放到祭臺上,大祭司們手持石刀,活人開膛破肚,取出心肺,同時又是念咒語又是跳大神,場面血腥不堪。

而且這個阿茲特克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成幾百份,其中有幾個大的,還有一堆小的,文明程度停留在我國商周那個水平,唯一點了的技術點就是弓箭和毒藥,這麼一夥人,碰上前來殖民的西班牙人,簡直是土匪碰上了強盜。

雙方各種虐殺,而且印第安人內部矛盾重重,一直有印第安人在支持西班牙人打別的印第安人。最終滅掉阿茲特克文明的那場大決戰,也成“墨西哥城之戰”,當時800名西班牙士兵和2500名別的部落的印第安士兵一起進攻阿茲特克首都,圍攻了四個月,最終攻陷,城中男女老幼全部被屠殺,首都被毀,現在的的墨西哥城,就在阿茲特克首都舊址上,不過一點阿茲特克的痕跡都沒留下。

西班牙人就這樣通過分化瓦解,聯合一部分印第安人打另一部分,慢慢拿下了整個阿茲特克,阿茲特克是有黃金的,西班牙人賺了一大筆。

在西班牙人拿下阿茲特克沒多久,另一支180人的探險隊滅掉了印加帝國,也就是現在的秘魯那一帶。其實在當時,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西班牙人,而是印第安人沒有組織,互相攻擊,這樣的民族,跟豬差不多,很快就被西班牙人徹底征服了,這兩國國內天量的金銀都被西班牙人搬回歐洲去了。

現在大家明白了為啥南美很多國家都操著西班牙語了吧?那些地方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那南美為啥沒有西班牙人呢?西班牙人跟黑人,印第安人什麼的融合了,變成了現在的墨西哥人那種既有白人又有黑人的特點的中間人種。現在在美國,亞裔說的是中日韓東南亞眼睛比較小的黃種人,長得像耶穌他們的是中東人,南美那些半黑不黑的人統稱“西裔”。

後來日本一度人口壓力大,也把本國人往南美送,現在智利那地方有很多日本人和當地人雜交的後代。美國種族隔離比較嚴重,我們前文說了,清教徒建國嘛,清教徒眼裡黑人不是人,後來通過法律規定黑白不準通婚,美國現在依舊黑白分明。不過這種隔離現在已經被打破了,越來越多的黑白開始通婚,再過百十來年,美國也變南美了。

現在的南美已經看不到西班牙人了,但是西班牙人的一些惡習卻遺留了下來,比如宗教狂熱,幾乎人人都信教。再比如熱愛亂搞男女關係,懶,沒有經商頭腦,及時行樂,沒法執行長期目標,沒法儲蓄,熱愛喝酒,完美繼承了西班牙人。

一般來說吧,每個民族都要點自己的科技樹,比如英國人,技能點主要是坑隊友,我在微博上經常說的那句話,“印度人,澳大利亞人,加拿大人等殖民地人民沒有死光之前,大英帝國絕不投降”,今後大家慢慢就明白了,英國人特別擅長用別人的性命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各種合縱連橫,各種拉幫結派,大英帝國現在都特麼完蛋了,現在還在到處坑人。

德國是由普魯士軍事貴族發展過來的,擅長打劫,也擅長生產打劫的工具,現在的那幾個生產汽車的公司,寶馬奔馳保時捷什麼的,以前都是造坦克的,現在賣電梯那個克虜伯,以前是造大炮的。

西班牙嘛,大航海之前的八百年就沒幹啥,盡打仗了,錘子的眼裡滿世界都是釘子,西班牙人的眼裡滿世界都欠砍一刀。至於美洲土著,科技點基本都點文身,石器,天文,祭祀等沒卵用的東西上了,最牛逼的是連“輪子”這個最基礎的科技點都沒點,說點啥好,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整個西班牙的壞逼們在利益的驅動下前往美洲,堅固的鐵甲,刻著十字的盾牌,鋒利的重劍,偶爾還操作火銃,對於新大陸上舊石器時代的土著來說,簡直就是變形金剛降臨,經常出現幾百個西班牙人追著幾萬美洲土著在砍,對了,土著還在使用石頭製成的武器,那場面,一言難盡。通過這種血腥的屠殺,西班牙人打下來一個面積比西班牙本土大十倍的地盤,那個地盤上的印第安人嘛,落後就是原罪,沒有被砍死也被西班牙人帶過去的天花給搞死了。

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上圖紅色的區域,就是西班牙的地盤,可以看出來,西班牙人的勢力基本避開了後來的美國,美洲大陸總共三個級別的地盤,最好的是南美,種啥長啥,甚至不種糧食都餓不死人,礦產豐富,只是人不行,又懶又笨,而且被西方殖民者把他們的經濟和腦子給搞壞了,參考委內瑞拉,石油國都能混成那樣,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奇葩。

其次是美國,又大又平,但是前工業時代只能種地。最差的是加拿大,這個國家只有不足5%的地盤適合人類居住。西班牙打下了如此大的版圖,讓西班牙成了“日不落帝國”,是的,西班牙才是原版“日不落”,日不落這個詞最早也是個西班牙語詞彙。

打下這麼多的殖民地,而且在秘魯發現了大量的金礦,但是西班牙人少,怎麼辦?難不住西班牙人,對於西班牙人來說,只要能搶,他們就不會費力去買,他們先是驅使印第安人,後來又去非洲抓黑奴,讓黑奴給他們種菸草,種可可,挖礦,種甘蔗和橡膠,西班牙人一方面人少,另一方面也不會幹這些,他們會幹啥,你們都懂的。

有了錢之後的西班牙人繼續一路風騷的走位,黃金拉回本土,他們基本上幹了兩件事,一是去買奢侈品,在16世紀,什麼東西才最酷最炫有型最配得上土豪西班牙的品味呢?

當然大明的絲綢和瓷器啊,乖乖,現在大家知道中國南方在晚明為什麼工商業非常繁榮了吧?當時全世界一大半產量的金銀跑中國來消費來了,搞得大明一度把種糧食的地都種上桑樹養蠶,大明糧食產量一直處於紅線附近,後來發生糧食減產,餓死了一堆人,華北立刻就亂了,李自成也就出來了。

那還幹啥了呢?還能幹啥,繼續打劫唄,為了維持打劫力度,防止被打劫,西班牙跟現在的美國似的,一直維持著同時和第二第三強國開一仗的標準,造最大的炮,喝最烈的酒,去最好的醫院,就是西班牙人那些年的日常。

就這樣,沒多久,前蘇聯領土那麼大的美洲殖民地被打下來。西班牙在美洲主要是搞了兩條產線來維持收入:

一是黃金白銀,據歷史學家布羅代爾計算,西班牙人在美洲驅趕著各種奴隸總共挖出來2000噸黃金,45000噸白銀,大家可能對這個數沒啥感覺,我說件事大家就知道了,明清兩代五百多年總共消耗了這些金銀的35%,中間還夾著一個康乾盛世,問題是西班牙人只有600萬人,當時中國同時期的明朝近兩億人,西班牙人口是中國的個零頭,卻用著中國人三四倍的貨幣量。你們想象一下西班牙當時有多富有。

其次是種地,西班牙人自己當然不會種地,但是他們趕著黑人去種,黑人本來在非洲平原上歡樂地玩耍,突然來了一夥人把他們一棍子敲暈,抬到附近的“奴隸海岸”,被英國人被裝船送到南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了。幾百萬印第安人黑人在深不見底的礦井裡,濃密的甘蔗地裡,沒明沒夜地給西班牙幹活,死了就再去抓一批。

需要多說一句,去非洲抓黑人的也是黑人,白人很少去,英國人當時是中介,英國人就是給歐洲薅羊毛織布起家,順便去抓奴隸,英國人多會搞事情啊,善於用市場的手段解決問題,找個海岸擺個攤,說是要招聘黑人去南美務工,不給五險一金累死算,自然有人去抓奴隸,抓到後送過來,其中還包括大量的戰俘什麼的。

這兩項業務讓西班牙富得流油,既供應了歐洲的原料,比如甘蔗,菸草,棉等經濟作物,又拿著無數的錢去買歐洲亞洲的各種東西,可以說相當美滿了,當時的西班牙有多牛逼,大家知道被英國人打滅掉的無敵艦隊吧?那只是西班牙人1/10的海軍,而且第二年就補充了上來。

英國人儘管打贏了仗,不過依舊得給西班牙人當馬仔出去抓奴隸。而且那次戰役之後,英國跟西班牙又爆發了四次大海戰,只是英國人很注意宣傳效果,故意只宣傳戰果最好的第一次,給人的感覺是他對西班牙一擊必殺,其實早著呢。

西班牙向歐洲供應原料而且有大量的貨幣輸入,明眼的小夥伴已經注意到了,這不跟那誰一樣嘛,對,沙特,西班牙和沙特像極了。

對比下就能發現,現在沙特有的問題西班牙都有,比如在中東一堆國家跟沙特過不去,西班牙當時也跟德國人,英國人,荷蘭人,穆斯林過不去,事實上一直到西班牙徹底沒落,他一直在和這幾個國家開戰。

沙特現在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去過中東的話就知道,那地方窮人特別多,只是我們一般看到的是沙特皇室,富麗堂皇的不像人間。西班牙也一樣,金銀從美洲回國後,不是均勻地分給大家,而是占人口少部分的上層人拿走了絕大部分,剩下的人喝湯。

現在沙特常年維持著一支又美國裝備武裝的龐大的軍隊,西班牙當時也維持著一支龐大到離譜的軍隊,四百萬人口的國家,維持著近二十萬人的軍隊,20抽1,就跟我國有6000萬軍隊一樣誇張,而我國現在維持著230萬。

由於海上有我們將來要講的知名“攪屎棍”英國在一直使壞,還有荷蘭人,法國人,沒一個善茬,一直在折騰西班牙,所以西班牙需要維持著跟現在美國似的海軍,同時能打三場戰爭的級別。陸地上要跟穆斯林,法國,德意志等國家槓,維持著傳說中的“西班牙大方陣”,鐵甲長矛火銃,能攻能守,非常犀利。喏,就是這個:

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拆二代是如何快速返貧的?


這個大方陣的核心是70%的長矛手護著30%的火銃手,離得遠就用火銃突突,敵人敢衝鋒就放下來如牆的長矛 。當然了,成本巨高無比。這玩意當時在歐洲基本是無敵的。不過西班牙一直可以打趴下隨便一個歐洲國家,但是沒法把他們都打趴下。

而且海量貨幣讓西班牙像沙特一樣徹底喪失了生產能力,錢來的太容易,就沒必要費力的去搞生產,事實上他們也搞不了生產,通貨膨脹的太厲害,人力成本高到離譜,就算生產出來,也賣不出去。而此時英國把工人工資壓的極低,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英國成了世界工廠,厄,怎麼這麼眼熟?你們不要多想

但是西班牙的海軍的軍艦,陸軍的裝備,都需要生產,只能去找別國生產,找誰呢?找荷蘭人,英國人。這樣就出現一個悖論,西班牙人越強大,荷蘭人和英國人就越強大,因為裝備是敵人生產的嘛,打仗就是資敵,氣人不?客觀上相當於說整個歐洲的軍隊都是西班牙養著。這個星球上永恆的一個真理:生產的是大哥,消費的是屌絲,就算現在不是屌絲遲早也會變屌絲。

這還沒完,當時西班牙人帶動歐洲有錢了,需要改善造型,要買衣服,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英國工業革命,日本崛起,中國1978年改革,南北戰爭,棉紡織都是關鍵因素,為啥呢?因為人類對衣服的需求是接近無限的,現在的女孩那麼多衣服,依舊每天都沒有合適的,需要買買買,當時就更需要買了。英國人下手沒輕沒重,立刻就把全國一半的農民從土地上趕出來,讓這些人去自生自滅,然後這些地上全部放羊,準備薅羊毛搞紡織,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羊吃人”。

這些農民當場死了一批,剩下的去大城市城鄉結合部貧民窟待著,把倫敦什麼的大城市工人工資衝擊到極低的水平,人人都處於活不下去的邊緣。而且法律極其嚴苛,偷麵包剁手,偷錢直接吊死,英國國內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一船一船逃往新世界碰運氣。

留在國內的老百姓動輒就觸犯法律變成罪犯,英國把罪犯發配到非洲美洲,或者澳大利亞,讓他們去跟土著互砍,砍死土著就佔對方的地,被砍死活該,正好幫國家減輕壓力,才有了後來到處是英國殖民地。

英國人就是這樣使勁折騰西班牙,後來折騰荷蘭,而且從來沒有放棄折騰自己,終於在1800年之前引發了工業革命。

更扯的是,西班牙從美洲挖回來的黃金白銀流入市場,去英國荷蘭買裝備,去德意志地區找僱傭兵,這些錢然後被存入銀行,也就是傳說中的尼德蘭銀行團(位於荷蘭)和德意志銀行團(在德意志),咱們前文講過,這倆貨就是近代銀行的始祖,事實上現在歐洲那堆銀行家族基本上都能追溯到這兩夥人。

大家梳理下這個現金流,黃金最早是從南美奴隸們給挖出來,然後西班牙運金船拉回歐洲,這些錢拿去英國荷蘭買武器買裝備,去德意志僱傭軍隊,英國荷蘭的工業主拿到錢再存到銀行團,銀行團再給西班牙人放貸打仗,西班牙人繼續用美洲挖出來的金子還利息,這個利息,後來就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這時候你們理解了馬克思的那句話了吧:“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銀行團拿到錢後,開始投資歐洲工業,歐洲近代資本主義茁壯成長起來了,隨後歐洲的歷史就進入了新的階段,資本,戰爭,科技,工業四個輪子開始互為動力,很好理解嘛,打仗就得借錢,為了打贏就得發展科技,科技往前推進,遲早進入工業革命的快車道,世界歷史進入了新紀元。

奴隸們把錢挖出來,通過戰爭形成國家信用,最終用在了工業循環,人命只是資本循環這個大機器上的潤滑油。

捋清楚“資本”這條線非常重要,咱們接著說西班牙,西班牙挖了那麼多金子,但是扛不住軍費太高。高到啥程度?發現美洲半個世紀後,西班牙當年軍費開支就達到了當年美洲黃金產量總額的10倍!入不敷出,怎麼辦?借錢唄,借的錢太多,以至於每年財政收入不夠還債務利息的,政府都要關門了。。。等等,怎麼這麼耳熟?美國現在就是這樣,國債比GDP都高,達到了恐怖的20萬億美元,每年的經濟增速如果趕不上國債利息,那一年的經濟增長全還債了。

如果當時西班牙能滅掉德意志或者荷蘭,把自己的債主給滅了,也可以理解為一條路,但是一直也沒做到。西班牙當年就掉這個坑了,到了後來,挖的黃金都給銀行家當利息了。而且還違約,還不上錢,還不上就得被制裁,利息更高了,更還不上,1557年,西班牙政府破產了,此時距離發現美洲才65年。

如果不理解為什麼它必須要還錢,可以看看我那篇聖殿騎士,把這個事說清楚了。

而此時海上崛起了三個巨頭,英法荷蘭開始肆無忌憚地打劫西班牙海上運金船,西班牙更沒錢,連利息都拿不出來了,怎麼辦,只好把美洲所有的金銀全部拉到歐洲(之前一部分被送到中國去買絲綢和瓷器了),這時候就有了一個副作用,明朝沒錢了。明朝慘啊,後來明朝末期銀貴錢賤(這裡的錢是銅錢),老百姓賺錢賺的是銅錢,交稅是銀子,銀子升值,可不就壓力大嘛,有點像大家平時賺人民幣,交稅是美元,美元一升值大家交稅可不就壓力大,那明朝為啥搞了這麼一套倒黴機制呢?這個就是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的結果,比較複雜,我們將來慢慢講。西班牙政府沒錢,就沒法打仗,所以西班牙和明朝差不多相同時期衰落的。

到了1620年,幾乎所有的運金船都被英國人打劫了,沒有一艘運金船能到達西班牙,西班牙的國運也就徹底被打斷了,1639年,我國明朝馬上就要完蛋之際(明朝是1644年完蛋的),荷蘭海軍和西班牙海軍爆發了決定性的唐斯海戰,西班牙大敗,西班牙的海軍頭號地位讓位於荷蘭海軍,世界頭號強國讓位於荷蘭,世界歷史進入了新階段,從那以後西班牙的戲份慢慢越來越少,慢慢也就無足輕重了,到了“二戰”前,西班牙已經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試驗場。

不過有意思的是,西班牙還有一部分黃金沒拿出來,一直在壓箱底,這筆錢加上後來又弄到的共500噸,一直撐到二戰前西班牙內戰,德國支持的是保守派舊軍人弗朗哥,蘇聯支持的是執政黨,執政黨為了換取蘇聯武器,把最後500噸黃金拿出來去換武器,不過蘇聯說黃金沒收到,大家都知道咋回事。後來西班牙政府被推翻,弗朗哥上臺了。二戰爆發後,西班牙派了1.5萬人跟著德國入侵蘇聯,有說法就是想搶回他們黃金,不過結果可想而知,最後也沒搶回來。

就這樣,西班牙人完成了一個閉環,當初他們窮極生變,去海外冒險打劫,搶到錢後惡霸乍富,快速成為了歐洲一極,只不過德行跟能力都撐不住那樣天量的財富,為各種愚蠢的理由四處開戰,最終天量財富也被債務給撐爆了,多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那些拆遷戶和彩票中獎者迅速被各種理財產品收割,財富迅速離場留下一地雞毛。

整體來講,如果把時間跨度拉大,財富才是真猛獸,它只跟著能駕馭的人,如果你駕馭不了它,它就是收拾你,而是最終會離開的一個子都不剩,這個過程中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