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本紅樓夢》筆記:林黛玉之死(下)


讀《張本紅樓夢》筆記:林黛玉之死(下)

林黛玉在寶玉和寶釵大婚之際悲憤死去

三 高鶚續著:林黛玉在寶玉和寶釵大婚之際悲憤死去。

續著故事梗概:林黛玉十七歲,正月。賈寶玉瘋癲,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賈寶玉婚事。二月初二,賈母為了給賈寶玉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說,遂與賈政議定賈寶玉、薛寶釵婚事。同時,為了矇混賈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洩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見賈寶玉,二人最後一次參禪。林黛玉問:“寶玉,你為什麼病了?”賈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釵大婚,林黛玉淚盡而逝。

孫紹振《論林黛玉之死》對續著評價很高,認為黛玉之死是“悲劇中的悲劇,高潮中的高潮”。作者很有才氣:林黛玉本來就在希望和絕望之間,聽傻大姐一說,賈寶玉將迎娶薛寶釵,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外部行動和語言描寫的精深在於,她不是一聽就癱下來,變得更加衰弱。不是讓她像過去那樣,一丁點小事就大哭,而是在這樣致命的事變中,痴笑起來,讓林黛玉走路更快,行動更加迅速。打擊太大了,麻木了。走了一段,一口鮮血吐出來。心理麻木轉化為生理的創傷。黛玉在這麼五內俱焚,痛不欲生的時候,居然自己“笑道”,這個“笑”字,內涵太豐富了。對最親近的人為自己悲傷的時候,用最無情的話,恰恰表現了她們兩個人最知心,這樣的“錯位”之奇,不能不令人驚歎。賈母來了,黛玉講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這裡的“錯位”非常深邃:一是對賈母有怨恨,你既然疼我,讓我和賈寶玉耳鬢廝磨,感情深摯,你都知道,可你決策時卻不顧及我的感情,這算什麼疼?第二,對賈母歉疚,你這麼疼我,我不能按照你的願望生活下去,把身體搞成這樣,我對不起你。黛玉在臨終彌留之際,又講了一句話:“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紫鵑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漸漸的冷了。這裡一個正面的“好”字,所表現的卻是怨、怒、恨、愛、悲、苦,都是負面的含義卻用正面的詞語“好”。

這還只是正面的表現,還不是《紅樓夢》的藝術最精粹之處。《紅樓夢》續作者的才華一如曹雪芹,集中表現眾多親近人物多元交織的“錯位”反應。來了七八批人,每個人都哭了,在悲傷這一點上是共同的,但是,每個人的哭都不同,原因不一樣,邏輯不一樣,“錯位”的性質很豐富,相互之間“錯位”的幅度又很大。這就構成了林黛玉之死驚心動魄的、精彩絕倫的悲滄交響樂章。

首先是紫鵑,在黛玉垂危之際,紫鵑哭得被子都溼了,竟無一個人來看望,深深感到所有的人都“這麼狠毒冷淡”,特別想到寶玉:“今日倒要看看寶玉是何形狀!看他見了我怎麼樣過的去!那一年我說了一句謊話他就急病了,今日竟公然做出這件事來!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齒的!”黛玉之死,引起了紫鵑對對寶玉的切齒的恨,讀者明白,這與事實是“錯位”的。

第二重反應是,向來與世無爭的寡婦李紈,見紫鵑哭溼了被子,把眼淚擦乾說:“好孩子,你把我的心都哭亂了,快著收拾他的東西罷,再遲一會子就了不得了。李紈的冷靜,和紫鵑的憤激拉開了“錯位”的距離。

  第三重“錯位”反應,這是《紅樓夢》的毒筆。王熙鳳讓薛寶釵冒充林黛玉,怕賈寶玉不太相信,叫紫鵑去當伴娘,好像蓋著頭的新娘子是林黛玉。在林黛玉最悲痛欲絕的時候,居然叫她的親信去騙賈寶玉。理所當然地遭到了紫鵑的拒絕。王熙鳳與紫鵑的心理“錯位”的距離可謂達到了最大限度,到了對立的程度,

  第四重是平兒。比較善良的,新扶正的夫人,覺得這樣的事太殘酷了;提出讓雪雁替代紫鵑。“錯位”的性質沒有變化,但是幅度小了一點。

  第五重“錯位”就是雪雁了,她也是林黛玉的親信,但是,沒有紫鵑那樣死心塌地。她覺得賈寶玉說玉丟了,頭腦都昏了,其實是作假,裝出傻樣子來,好娶寶釵。

  第六重就是賈寶玉看到雪雁來了,以為真是和黛玉完婚,樂得手舞足蹈。巴不得即見黛玉,盼到今日完姻,真樂得手舞足蹈,雖有幾句傻話,卻與病時光景大相懸絕了。這一“錯位”是個過渡,暫短地加大了他和雪雁之間的“錯位”幅度,待到寶玉發現不是黛玉而是寶釵:寶玉此時心無主意,自己反以為是夢中了,呆呆的只管站著。當著新娘子——薛寶釵的面,口口聲聲地說,只要找林妹妹。豈知連日飲食不進,身子那能動轉,便哭道:“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裡的話,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橫豎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兩處兩個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發難張羅。不如騰一處空房子,趁早將我同林妹妹兩個抬在那裡,活著也好一處醫治伏侍,死了也好一處停放。你依我這話,不枉了幾年的情分。”這一筆之所以驚心動魄,原因就在“錯位”的運動,一方面和雪雁的心理“錯位”縮小到趨近於零,另一方面和寶釵的“錯位”達到了無窮大,也就是對立的程度。

讀《張本紅樓夢》筆記:林黛玉之死(下)

寶黛釵戀:苦了黛玉,苦了寶玉,也苦了寶釵!

第七重是薛寶釵,這時的處境很尷尬,很悲慘,在結婚的大典上,丈夫卻想著和別人一起死。賈母等在這種情況下叫鳳姐去請寶釵安歇。寶釵置若罔聞,和衣在內暫歇。處在這種情況下,居然“置若罔聞”,表現尖銳的“錯位”,真是舉重若輕:賈寶玉不知道林黛玉已經死了,一直要去找林黛玉,所有人都不敢告訴賈寶玉說林黛玉已經死了。他已經傻了,再告訴他,不是更要發瘋了嗎?但是,只有薛寶釵保持著冷峻,跟賈寶玉講:“實告訴你說罷,那兩日你不知人事的時候,林妹妹已經亡故了。”寶玉聽了,不禁放聲大哭,倒在床上。薛寶釵是太理性了:遲早要告訴他,讓他死了這條心。多麼冷酷的魄力啊!不是薛寶釵太冷酷,而是《紅樓夢》的續作者太冷酷了。

繼七重心理“錯位”運動的描寫: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紫鵑等都大哭起來。李紈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憐,也便傷心痛哭。因瀟湘館離新房子甚遠,所以那邊並沒聽見。一時大家痛哭了一陣,只聽得遠遠一陣音樂之聲,側耳一聽,卻又沒有了。探春李紈走出院外再聽時,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淒涼冷淡!超越記言、記事,很少的正面描寫出現了:那邊在結婚,這邊人死了,其婚禮的音樂,既不讓林黛玉,也不讓紫鵑聽,卻讓兩個和賈寶玉感情不太深的人從喜事音樂中聽出其中的“淒涼冷談”。

最後第八重“錯位”是在賈母身上。賈母對林黛玉之死有一個總結,她當然絕對是愛林黛玉的。雖然讓寶釵取代黛玉是她的決策,造成這樣的後果,她也感到悲痛,涕淚交流地表白:“是我弄壞了他了。但只是這個丫頭也忒傻氣!”聯繫到她自己也說的“白疼”, 賈母眼中的淚有自遣,也有自我開脫。聯繫到林黛玉說的“白疼”,其間的“錯位”是多麼的深邃。

  這個悲劇性的死亡是全書的高潮,林黛玉之死下面用筆相對較少,八重“錯位”的感情渲染則大筆濃墨。把全書的主要人物都調動起來了,情感性質是如此豐富,愛、怨、恨、悲、憤、痛、悔,“錯位”是如此之多元,就是沒有拿手的喜劇色彩,因為這是悲痛的交響曲,所需要的就是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