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最江苏”导读

2018年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带动引领作用。“最江苏”推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系列文章,从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十大产业领域切入,解读各地发展经验。

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是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正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江苏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巩固和提升在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的优势,开发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新型电力网络等产业核心技术,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和消费比重,增强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

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示范基地

一路上,车窗外不时掠过铺满电池板的屋顶。穿行在居民各具特色的房屋间,七绕八拐,汽车终于停在了三茅街道滨江村。小巷深处有一户人家正在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工人吊装着最后一块太阳能电池板。

从曾经“上门做工作”,到如今“主动要求”,越来越多扬中居民、企业在屋顶上建起了“光伏银行”,尽享绿色能源建设带来的红利。截至2019年6月底,扬中地区共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达到6055个。

扬中是长江第二大岛,依托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布局优等优势,近年来在全市大力推广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2015年,扬中率先提出了绿色能源岛(太阳岛)的建设目标,促进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2016年11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扬中成为全国4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唯一的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盐城市射阳远景能源生产车间内,2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地生产。“近几年,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我们的产品订单也纷至沓来。未来两年的生产任务都已经排满。”射阳远景能源工厂负责人梅彪介绍,“由于受场地局限,目前我们正规划新上二期、三期项目,希望推动射阳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

“历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内到外’等发展阶段后,我市海上风电已建容量、在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排头兵’。”盐城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目前,盐城市海上风电产业以大丰风电产业园、射阳风电产业园、阜宁风电产业园、东台市风电产业园为载体,基本形成了覆盖设计研发、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多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省特色产业集群、省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特色产业园,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征凸显。

盐城市以打造全市域地方标志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海上风电、分布式能源为开发重点,着力招引全球风电光伏领军企业,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举办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突破国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基地、海上风电集中运维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重点发展先进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核电关联等产业,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

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提速

作为国内领先的混合所有制电力企业,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从能源生产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步伐,运用其独创的“源-网-售-用-云”能源互联网发展模式,打造鑫微网智慧内核。

位于苏州的协鑫智慧能源在能源供给侧、输配侧、用户侧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大胆实践,特别是在储能、增量配电网、微能网集群、能源大数据等方面开拓创新,不断突破,落地了一批重量级的示范项目,已然走在行业前列。

在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协鑫智慧能源坚持顶层设计与项目落地相结合,实现“上”与“下”无缝衔接、有效呼应;在整体推进中聚焦重点定向发力,做到了“面”与“点”的有机整合,互为支撑。依托传统产业的扎实布局,激发未来能源的智慧因子,协鑫智慧能源正全力以赴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提速。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作为光伏行业“领头羊”,组件累计发货量突破30GW,全球排名第一,引领中国光伏企业开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再到全球能源物联网“开拓者”,布局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说,天合光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推动由“造、发、储、配、售”全链条产业模式向“发、储、配、用、云”创新和成果输出转型。“我们要忘了以往众多的第一,走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去。”

天合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整合智能终端、能源管控和云平台,实现三位一体,用大数据技术增加能源互联深度,推进“能源+大数据”“能源+区块链”“能源+分布式交易”等场景应用,打通能源、设备、通道、消费大网络。

目前,该公司与华为、阿里等领先企业合作开展新能源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以能源数字化为切入点,以帮助用户提升能源管理和优化效率为目标,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利用天合自主开发的能源PAAS平台和SAAS应用,实现发、储、配、用、云等能源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常州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能源上云,将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涌现出天合光能、星星充电等垂直平台。

江苏推动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培育能源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能源智能生产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智能化生产,以及多能源智能协同生产等技术。

为“氢能社会”提供江苏经验

“10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氢能源的时候,便被深深吸引,由此开启了一段割舍不了的情缘。千年古城,因为氢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魅力!”如皋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0年,如皋立足已有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放眼未来,开始发力氢能产业。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在内的“五位一体”氢能产业链。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氢经济示范城市”,围绕氢能产品的一系列示范应用正在如皋全面开展,先试探索。13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市内穿梭运营;部分建筑照明由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提供电力;与中国移动合作的由氢燃料电池系统供电的移动通信基站启动运行;赛麟人才公寓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可为楼宇住户提供绿色、稳定的电力及热水供应。

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8—2019中国氢经济发展年度评价报告》称,如皋氢能示范应用全面开花,“氢经济”城市名片标识日益显著,如皋在氢经济领域持续创新探索,为世界氢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行样本。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运营、医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氢能小镇研发大楼热电联供示范等项目,努力为建设‘氢能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如皋经验’。”如皋市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2019年6月,张家港在苏州地区范围内开通首条氢能公交线路,15辆绿色牌照“氢车”遍布大街小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韩涤非表示:“与传统燃油动力系统不同,氢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行车过程几乎没有噪音,而且无尾气,唯一的排放物是纯净水。”

张家港市拥有富瑞氢能、中集圣达因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氢气储运装备企业,华荷氢电、朔景动力、氢云新能源等创新能力较强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带动了氢能产业的集聚发展,全市涉氢企业30余家,覆盖了氢气制备与储运、燃料电池系统等各个环节。

近年来,张家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作为构建绿色高效能源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布《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全力推动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盐阜大众报、金山网、镇江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电力网、交汇点、苏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