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於現在的孩子適用嗎?

夢裡花開fcm


古話流傳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原因所在,就看你怎麼去理解和借鑑。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得拿出棍棒來強行管教,也不是捧在手心裡或藏在溫室裡,使用棍棒和寵溺都是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效果自然也意料之外,因為你不知道他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孩子,也許更加叛逆,也許性格古怪,也許是“巨嬰”,也許……甚至擾亂社會、違法犯罪。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思維,本質都是單純善良的,孝與不孝、好或壞,父母其實就是鏡子,父母對家裡的長輩如何,對別人怎麼樣,孩子看得到,也感受得到。


Jing1228


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於現在的孩子不適用,就好比一句古話“老方子不治少病”一樣。

現在的孩子處於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比以往任何時期的同齡人都要懂得更多,他們是敏感而又早熟的一代,在棍棒的教育下,你可能教育出來的不是個孝子,而是個叛逆的孩子。

父母應該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對待,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的態度。如果孩子犯錯了,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和孩子交流,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比你想象的懂事。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學,於是將其制止,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陶行知回到辦公室以後,見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摸出一塊糖遞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該結束了。”

其實每個家長都是從小時候過來的,對粗暴的教育都會有一些反感,但是當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一著急,不僅不講究方法,甚至還會採取武力來解決問題。要知道教育的方法是尊重,棍棒解決不了問題。如果還是按照幾十年前老一套的模式動不動就棍棒教育,你教出來的可能是一個特別逆反的孩子。

如果孩子犯錯了,當然可以批評,但是不能採取諷刺挖苦、翻舊賬、打罵等方式。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壞毛病,養成好習慣。對孩子批評也要講究方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是批評的最終目的。

下面我介紹幾種批評孩子的方法:

第一種,用委婉的方式批評,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第二種,用愛來感化孩子代替批評。

第三種,用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方式批評 。用沉默來代替語言,實際上是對孩子無言的譴責,讓孩子有自我思考和感受的空間。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想想孩子犯錯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有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呢?孩子犯錯了,家長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正孩子的錯誤,而不是棍棒教育 。


寒梅落雪


解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得先思考一下自己或周圍的人的經歷。

回想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是因為父母打我們而變成孝子的嗎?還是因為現在的我們理解了父母當時的心意?

因為怕捱打而順從父母的人,到了今天有了謀生能力後,對父母當年的打罵還是沒有一絲怨恨嗎?是打心眼兒裡尊敬著父母嗎?

這個唯父母命是從的孩子還是真正的人嗎?他還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嗎?有了獨特的見解,他敢在組織裡提出來嗎?

一個沒有獨立思想的孝子於家於國於今日還有什麼意義?

而反過來從父母角度:

生一個孩子就是為了給自己添一個傀儡?

根本不在意子女感受,只要求子女完全服從自己,這種幸福會不會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用武力威懾一個孩子獲得的順從,光榮嗎?是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表現?

棍棒相向時到底是父母情緒的發洩還是真的在教育?

當我們入土的時候,是希望子女是真正的緬懷我們,痛哭去了最愛的朋友,人生導師,還是希望子女想可算都走了,終於可以作自己的主了?


成長必修路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就這個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老古話能延續至今,說明有其合理之處,但是“棍棒”需有度,這句話的運用是要有一定前提的。

上世紀末,我國受西方“快樂教育”的強烈影響,我們反對體罰,拒絕打罵,取而代之的是講道理、鼓勵和誇獎。但是很快我們發現一味的快樂教育,讓孩子變得自大、自私、冷漠、脆弱,所以我們又開始思考我們這句老古話的意義。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是體罰教育的反對者,但是面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屢次勸說無效,終於在有一次他氣急敗壞地打了那個學生一巴掌,沒想到那個學生居然因此變好了,以後對馬卡連柯還特別的尊敬。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都明白,有時候一味地民主教育、道理教育是行不通的,必要的懲罰和強迫是有必要的;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也難免會打罵孩子。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一定的“棍棒”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度和前提。

以尊重孩子為前提,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馬卡連柯曾說“要儘可能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有些家長,盲目認為“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不管青紅皂白先打一頓,殊不知這樣的打罵不僅不會“成材”“成器”,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起到反作用。

1.弄清事情前因後果。

有些家長一聽說孩子這次只考了89分,就把孩子痛打一頓,殊不知這次考試卷子比較難,全班90分以上的寥寥無幾。

2.不能以身份來震懾孩子。

不能因為你是家長或者你是老師這個身份就打孩子,無論是打罰還是勸說,都應該站在和孩子同等的位置。有些家長自己一天到晚玩手機,而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打一通,這種不能以身作則,而只能以大人的身份來震懾孩子,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棍棒”要有度

家長和老師不能盲目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就凡事棍棒伺候,或者就下手無輕重,甚至往死裡打孩子,這樣只能給孩子留下陰影和傷害。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還是講究以理服人,對孩子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但是在屢次勸說無果以後,適當的懲罰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勸說和適度懲罰相結合

俗話說教育要“嚴慈相濟”,我們教育既要有“慈”的關懷,又要有“嚴”的管束。在孩子初期犯錯主要以引導為主,後期適當責罰,不論哪種方式,都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朝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父母出氣的手段。

管理好情緒,理性的“棍棒”教育

很多家長,往往打孩子,只是自己一時火大,控制不了情緒。往往這樣,並不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候的“棍棒”教育也是無效的,我們要做到有理性的懲罰。

根據孩子個性,“棍棒”教育需因人而異

我們都知道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有的孩子生性膽小,批評兩句就會謹記於心,;而有些孩子膽子比較大,說兩句無濟於事。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在“棍棒”底下,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去講道理。

總之,不能盲目追隨快樂教育,也不能盲目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應該結合具體情況,嚴慈相濟,本著理智、有度的選擇,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寶姐姐的教育小感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最近日本有個特別火的話題——育兒衝擊畫像,講的是孩子在家作妖,導致父母各種崩潰的畫面。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經歷過孩子的惡作劇行為,有些父母對孩子比較嚴格,可能會直接採取暴力的方式來解決,而有些父母則覺得更應該以教育為本。

古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應不應該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朋友的孩子洋洋今年6歲了,帶孩子逛商城的時候因為沒有給孩子買心儀的玩具,洋洋獨自一人趁媽媽不注意自己走回家了。為此朋友在商場足足找了1個多小時,就在朋友看商場監控的時候,奶奶打來電話說孩子回家了。

隨後朋友匆忙趕回家,話都沒說,上來就抓起孩子朝屁股打了幾下,孩子邊哭邊鬧,朋友也又氣又心疼,覺得自己不應該打孩子。

在以教育為本的社會現在,到底應不應該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1、看孩子承擔壓力的能力

現代社會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承擔著不同的壓力,成人在面對壓力時會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調節。但對於孩子來說,當她們不懂得如何發洩自己情緒時則很容易變的內向,不願意和外界溝通,長大後容易被困難擊倒。

而那些從小受過父母捱打的孩子,則更容易發洩自己的情緒,長大後的抗壓能力也會更強。

2、性格差異

家庭氛圍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如果父母經常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或者父母之間經常吵架,那麼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而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能夠注意方式的選取和輕重的衡量,做到既不偏袒也不太過於暴力,孩子長大後也會更加理性。

至於能不能打孩子,家長需要把握好尺寸,當孩子太過於頑皮或者發生了原則上的事情,這種情況下,適當地打孩子會增加孩子對結果的深刻認識。

但不建議父母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隨意打孩子,導致孩子變得唯唯諾諾、性格內向,反而是害了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長也要根據孩子情況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才更好。

 


慎獨164165614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對孩子適用,對他說咱們是講道理呢還是捱打呢?他說講道理,可是講道理根本不怕,管不了,壓不住!事實證明棍棒底下絕對出孝子,沈榮峻兒子考99分還捱打問那分為什麼丟,人家孩子就是有出息,我小時候捱打最多,可是我最愛的人就是我媽,想她想的心扎疼。但是反對暴力打孩子,別把小孩打壞了!


橋南記憶


棒棍底下出孝子在以前可能還有點用,在現在很難行得通。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以前相對封閉的我們不得不接受這種洗禮。讓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定,給予我們正確的引導,當然,這也是基於以前沒有更好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只能以這種最快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來處理。

第二,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體罰甚至是打孩子有可能觸及到法律層面,這個做法可是行不通的哦。通過這個棒棍可能會讓你們的關係更加惡化,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能不用棒棍還是儘量避免。

第三,現在的孩子聰明的很,打他可能會給他留下陰影,對他的身心成長非常不利,適得其反。

第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瞭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有哪方面的困惑,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作為家長的我們細心開導孩子、陪伴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一有什麼就想到棒棍,我們也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有什麼不足,為什麼會這樣。

綜合以上四個說法,棒棍之下出孝子是行不通的,還是另尋他法,多關心陪伴孩子吧!






小吳夜聽


我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累積十次打一次,狠狠打了一次讓他至今難忘,現在的人帶孩子動不動吼兩下笑一聲,打兩下疼三下,孩子怕你們才怪嘞!等叛逆來襲時就想棍棒出孝子,等你們老了就不擔心他們拔了氧氣管嗎?[捂臉][捂臉][捂臉]樹苗從小不扶正長大了硬掰直——晚了


雲捲雲舒17290


應該適用。

有些孩子確實是在棍棒的教育下成才的。而在溺愛中長成的孩子,不出格則已,一出格就捅大簍子。昆明孫小果之類人,就是沒有棍棒教育的結果。

話又說回來,近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家庭佔社會的絕大多數,在四下祥和經濟漸優的年代,一家只有一個寶貝疙瘩,誰還捨得“棍棒”伺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