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我爱发明》拍摄剥笋机“人机大战”

一堆需要剥开笋衣的雷笋,机器和6个“笋农”到底谁更快呢?4月8日,一场扣人心弦的 “人机大战”在黄山区新华乡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上演。比赛吸引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到现场拍摄,恰逢当日区政协到新华乡调研笋竹产业,也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王如俊是自动剥笋机的发明人。2017年王如俊发明了第一台机器,经过试验,虽然能剥笋子,但质量效率都不高。随后,他又研制了第二台机器,功能虽然领先第一台,但还是不尽人意。为了发明自动剥笋机,他先后花去10万多元。经过四年的试验,今年令王如俊称心满意的第五代剥笋机终于研制成功了。王如俊介绍,这台剥笋机的最大优点就是自动化效率高、生产方便、操作简单,同时也比较省时,省力。一台剥笋机在运作时,相当于8个人在剥笋,其耗费的成本远比雇人剥笋的成本低廉许多。

但是,新机器也需要对比才能验证其效果,其剥笋速度与人工剥笋效果如何,需要比赛才能印证。这场剥笋机“人机大战”就是为了检验这一发明的实用效果。比赛现场,一边是只需2-3个人操作的剥笋机,另一边是6名长期在家务农的笋农。随着《我爱发明》主持人的一声令下,双方进入了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在现场,六名笋农摧枯拉朽式的暴力剥笋法,迅速剥离笋米和笋壳,而一旁的自动剥笋机,则快速平稳地运转着,但缺点是剥笋和笋壳合在一起,则需要人工分拣。最终,自动剥笋机半小时剥笋211斤,人工队6人剥笋181斤,机器完成人工队。

随后,央视《我爱发明》栏目还深入新华乡农户家中,用镜头捕抓拍摄该乡在笋竹产业、产业扶贫以及笋竹企业生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撰稿人:欧阳如晨 审核人:汪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