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华学子展开社会实践 调研岭南畲族文化传承问题

为更深入地了解岭南地区的畲族文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于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清晨进入梅州市丰顺县凤坪畲族村进行调研。第一站来到了凤坪村的畲族学校,与小学校长进行交流。

凤坪畲族学校的校长姓吴,已有十八年的教龄,在这所学校当了七年校长,见证了这个村子这些年的发展。为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吴校长先后为学校争取了少量的教学资金和教学设备。在这个仅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小学里,只有8位正式教师,每位教师一周至少要上17节课,教龄稍大的教师要上20节课。这些教师里年龄最低的为37岁,教师总体年龄偏高。

在谈话中,吴校长介绍了本校正在开展的一些畲族语言、茶艺等教学活动,不过当下仍存在文化教学器材、畲语师资力量缺乏,本村生源流失于城镇等问题。

中大新华学子展开社会实践 调研岭南畲族文化传承问题

实践队队员与凤坪畲族学校校长进行交流

与吴校长谈话后,她给我们展示了学生们的手工艺品,以及用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茶艺用具。即使乡村的教育资金有限,但他们依旧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才艺特长并重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校长对"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说,畲语课程一个月内会有一到两节的教学安排,学生参与的畲族舞蹈也在本县舞蹈比赛中拿过第一的名次,而且多次向外展示畲族茶艺,并获好评。

在校长的引领下,"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来到村里一户会做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村户家中,接待我们的是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两位老人热情地向实践队的队员们展示了当地鲜有人会做的一种手工艺品—畲族彩带。据了解,这种手工艺品主要用于婚嫁场合,不仅是女方出嫁时的祝福象征,也是畲族男女的定情信物。在装饰畲服的同时,还可体现女方的心灵手巧,但会做这种手工艺品的人已屈指可数。老人家还向实践队的队员们介绍,畲族原来还有民族歌曲、剪纸等,但由于战乱及文革时期"破四旧"的冲击,许许多多的畲族文化形态都已失传。

中大新华学子展开社会实践 调研岭南畲族文化传承问题

当地畲族民族特色手工艺品

离开两位老人后,"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参观了各家各户仍旧居住的传统建筑群,它们依山连片而建,根据村户的介绍,这些民族建筑叫做"下山虎",因该种建筑的俯瞰酷似一只老虎,拥有"身体"和两只"前爪"又依山而建而得名,同时也表达了这户人家希望家人中会出达官贵人的美好憧憬。

中大新华学子展开社会实践 调研岭南畲族文化传承问题

畲族独特民族建筑 "下山虎"

接近中午时,"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员与来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实践队员在畲族学校交流了调研经验,也分享了生活趣事。这个过程笑声满满,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新华少年怀毅志,风坪青山任我驰。经过与校长以及村民们的交流,实践队员们获益匪浅。希望"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的这次三下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出一分微薄之力。

中大新华学子展开社会实践 调研岭南畲族文化传承问题

两支实践队伍在畲族学校门前合影留念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供稿

图/卢雨菁 潘颖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