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市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重磅!北京市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大突破


4月1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主持。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在會上介紹了北京市新冠疫苗研製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許強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要加快推進已有的多種技術路線疫苗研發,爭取早日推動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依靠科技,向科技要答案、要方法,責無旁貸。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疫苗的研製作為科研攻關的重中之重,及時啟動“戰時機制”,組建工作專班,中關村科研機構和企業盡銳出戰,爭分奪秒,全力以赴為“阻擊”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繼我市科研單位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獲批臨床試驗之後,又一技術路線的兩家企業——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科興中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單位(簡稱“國藥中生”)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臨床試驗,這是我國,也是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

加強組織協調,實施“戰時工作”機制

“用藥如用兵”,疫苗是戰勝疫情的終極“武器”,也是當前民眾最關心的話題。

面臨戰時的挑戰,如何快速響應需求,如何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完成攻關任務時刻考驗著我們,這是一場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常委會統籌疫苗研製,做出科學部署,市領導靠前指揮、統籌協調,建立市級層面科技防控聯席會議機制,及時調度解決疫苗研發中的病毒毒株共享、BSL-3實驗室使用、生產能力佈局、動物實驗安排、國際臨床試驗註冊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確保疫苗應急攻關順利實施。

加強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的主動對接,在其指導下,成立由市科委牽頭的疫苗研發工作專班,建立臺賬、掛圖作戰,每個工作節點精確到天。重點項目配備項目專員,責任到人,“一對一”服務,及時協調解決科研攻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與此同時,組建由王辰、周琪、謝曉亮等24名科學家組成的科研攻關專家組,建立全病程信息與樣本資源平臺,先後應急部署啟動了疫苗領域3批5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疫苗研發。

舉全市之力,全鏈條精心服務北京疫苗研製“突擊隊”

聚焦重點抓突破

服務和保障國家佈局的5條技術路線齊頭並進、步調一致,對其中北京科研機構、企業參與的重點項目,專班跟進服務。結合本市疫苗科研和產業優勢,聚焦滅活疫苗研發,從協調資源、立項支持、對接審批、國際合作等方面,為科興中維和國藥中生等優勢團隊疫苗研製提供上門服務、專人服務、全時服務。這兩個團隊的滅活疫苗,均已納入國家疫苗專班重點服務項目,獲得國家應急科研攻關立項,以及“研審聯動、同步審評”的快速審批支持。

聚焦產業鏈抓協同

採取“分階段立項支持、提前籌備生產保障、全鏈條同步推動”原則,加快疫苗研製進程。疫苗研發經費投入大、研發週期長,在科興中維疫苗研製最艱難的起步階段,市科委啟動應急機制,雪中送炭,給予應急科研立項,一週內完成立項和經費下達,成為企業開展疫苗研發獲得的第一筆財政資助資金。這一支持,更加堅定了企業的信心。

為保障該疫苗研發提速,相關部門和協同單位給予了全力支持。市科委專門立項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員團隊,支持其快速建立動物模型,為疫苗臨床前研究中最重要的攻毒保護試驗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市財政局充分保障疫情科技防控專項經費並迅速下達;市藥監局提前服務指導科興中維疫苗生產許可資質審批。

大興區政府第一時間協調出7萬平方米廠房,專門用於科興中維新冠疫苗生產車間,並“特事特辦”短時間內辦理了各項開工手續。

“克冠行動”彰顯硬核力量,滅活疫苗研製取得重要進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中國疾控中心公佈病毒的基因序列後,1月28日科興中維快速啟動了疫苗應急研發,代號“克冠行動”,平移SARS滅活疫苗關鍵技術,按“戰時狀態”並聯推進以滅活疫苗技術路線為主的疫苗研製工作。

除夕剛過,科興中維科研團隊就奔赴多地疾控中心的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開展毒株選育、工藝研究、檢定方法建立及驗證等工作。

與合作單位專家團隊深度融合,無縫銜接,24小時連軸轉,爭分奪秒開展了細胞毒種、質量工藝、藥理毒理研究和臨床方案制定,建立疫苗生產用三級毒種庫、進行單次給藥毒性試驗、過敏原性試驗、重複給藥毒性試驗等安全性評價以及對疫苗進行了不同劑量、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攻毒保護性等研究,在尊重科學規律、確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優化工藝和研發流程,全速推進疫苗研製,僅僅2個多月就高質量地完成各項臨床前研究工作。

科興中維、國藥中生正式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別審批程序獲批臨床試驗,成為最早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許強代表市科委,對企業和科研機構,夜以繼日堅守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祝賀!

科興中維和國藥中生滅活疫苗能夠取得科學嚴謹的階段性研究結果,如此迅速的獲批臨床試驗,是在企業努力、合作單位支持、政府服務、全社會支持下取得的“科技支撐抗疫里程碑”,為最終戰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燃起了“希望之火”。

下一步,市科委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健康的關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疫情科技防控工作要求,加快完善應對重大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科技協同攻關體系,繼續服務推動包括科興中維、國藥中生及其下屬單位滅活疫苗等在內的各條技術路線疫苗加快後續研發,全力推動疫苗早日實現上市應用,祭出攻克新冠肺炎病毒的“殺手鐧”,發揮科技的作用,為全球戰勝新冠疫情貢獻中國智慧和北京力量。

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

北京正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談談如何發揮首都科技優勢,支持新冠疫苗的研製?

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科技資源豐富,在疫苗研製上,具有貫通的創新鏈和完備的產業鏈。首先,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林立,能夠為疫苗研製提供智力資源和人才儲備;其次,與疫苗研製密切相關的中國疾控中心、中檢院、中國醫科院動物所等權威機構也都在北京;同時,不乏科興中維、國藥中生這樣的產業化核心企業。因此,在科技抗疫上北京義不容辭。

一、強化頂層設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科研攻關,蔡奇書記靠前指揮,對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作出科學部署,並深入創新主體和科研一線既是調研,也是督戰。陳吉寧市長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建立市級層面科技防控聯席會議機制,充分調動北京科技資源服務疫情防控。隋振江副市長多次深入中國醫科院動物所、科興中維大興新冠疫苗生產基地等現場辦公,協調推動疫苗動物試驗、生產線建設與生物安全三級生產車間認證審批等工作。市級層面搭建醫藥健康科技支撐工作專班,成立科技防治專家組,迅速出臺加強新冠肺炎科技攻關的10條措施。

二、強化精準服務

加強與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的主動對接,在保持與國家佈局的五條技術路線步調一致、同步推進的情況下,還通過公開徵集到二十餘家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的新冠肺炎疫苗項目,一併梳理形成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技術路線,遴選出優勢團隊,進行專班跟進服務。特別是結合本市疫苗科研和產業優勢,針對科興中維、國藥中生等兩個優勢團隊滅活疫苗在實驗條件、動物實驗進度保證、檢驗標準確立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上門服務、專人服務、全時服務和精準服務。

三、強化“政、醫、研、產”協同聯動

堅持以實戰為導向,綜合多學科力量,組織動員高校院所、科技企業、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迅速開展“聯合作戰”。在國家疫苗專班指導和市科技防控聯席會議機制協調下,市衛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藥監局等相關部門早期介入、全程指導,從協調資源、立項支持、對接審批、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為疫苗研發提供支持和幫助。科研人員夜以繼日,聯合攻關,在不降低標準、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爭分奪秒,無縫銜接,最大限度的提高研發效率。

記者提問

2003年SARS以來,科技取得了巨大進步,請問科技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有了哪些明顯變化?

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主任許強

17年來,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經過持續佈局,已經形成若干在國內外具有優勢的機構、學科和人才梯隊,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生命科學方面

近年來基因工程、抗體工程、細胞工程技術快速發展,在預防、診斷和治療產品的研發生產逐步得到應用。

這次疫情暴發後,中國科學家在不到兩週內就測出新冠病毒的完整序列並在第一時間向全球公佈,為新冠肺炎的檢測和研究奠定了基礎,依靠的就是新一代高通量核酸測序技術,而2003年SARS爆發時,最早的序列是由加拿大團隊足足用了5個月的時間才測出來。

另一個突破是單細胞基因組學,利用這一技術可以測得單個細胞的基因組,為這次疫情防控中的特定細胞抗體篩選提供了關鍵手段。

同時,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可高效編輯基因組,同時可以靶向細胞中特定序列,改造細胞,在新冠肺炎診斷試劑、疫苗研製中也已經在發揮作用。

市科委近年來重點佈局支持結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等方向的基礎研究,並推動基因檢測及新型測序技術、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發展,這些佈局的科技成果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抗疫”的有效“武器”。

二、信息技術方面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醫療設備開發、社區防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市科委組織推動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產品研發試用,每個病例要篩查200-300層CT圖像,當病例迅速增加時放射科醫生不眠不休也難以保質保量完成,但是AI產品僅需3秒即可發現、確認和分隔病變,10秒即可給出病變的分佈、形態、密度等數據,完成病變的分期和轉歸,而且結合臨床檢查,可以基於全數據的學習實現精準診斷。目前,本市推出的相關產品在國內外已累計處理病例40萬次,敏感性超過95%。

再比如首次開放共享AI算力算法,助力藥物和疫苗研發,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提速120倍。

同時,基於AI技術的智能測溫設備,具有自動進行環境溫度補償、體表溫度檢測轉換、體溫異常報警和智能辨識人臉等多種功能,便於進行動態監控、聯網分析。

基於這些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還組織開發了用於重點人群體溫監測的可穿戴式智能體溫計(具有檢測精度高、可連續監測體溫、數據聯網分析、三級分層管理等功能),推出了新冠肺炎線上醫生諮詢平臺,顯著提升了“戰疫”的效率和水平,這些產品及其所發揮的作用在2003年都是難以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