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宣城鴨腳包


----- // 文化宣城 // -----

宣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有中國文房四寶之鄉的美稱。2002年宣城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

宣城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7項。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宣城宣紙製作工藝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宣城非物質文化遺產 —— 鞦韆 · 抬閣

----- // 宣城特色美食// -----

宣城特色美食首推鴨腳包,鴨腳包並非外來,純屬宣城水陽本土人士近年之發明。採用特殊醃製的鴨腳,每個鴨腳的中間裹以特殊醃製的鴨心,外面用特殊醃製的鴨腸纏繞。蒸熟後香氣四溢,咬起來筋斗而生津。其特殊的工藝和上佳的口味令其遠近聞名。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 // 起 源// -----

鴨腳包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末,提起鴨腳包的故事,還得從民國時期一個叫錢文繼的人說起。話說錢文繼當年經營祖傳小食店,尤以板鴨、滷鴨、燉鴨等“鴨食品”為名。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鴨爪、鴨心、鴨腸等“下腳料”。長長的鴨腸不易打理,極易纏住鴨爪,錢文繼索性用細細的鴨腸一圈一圈纏住了一隻只鴨爪,卻見被纏住的鴨爪中間空,似乎還在“虛位以待”。看見一邊散落的鴨心,錢文繼靈光一閃,將鴨心填在鴨爪中間,再以鴨腸纏之。這樣奇特的鴨爪、鴨心、鴨腸的“三合一”,被錢文繼用祖傳秘方輔以醃製加工。從此,錢家小食品多了一種“特產”,錢文繼以形命名為——“鴨腳包”。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 // 承 傳// -----

民國時期誕生的“鴨腳包”並未順利流傳下來。1980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在宣州區水陽供銷社工作的錢文繼之孫錢德明意欲商海一搏。1982年,他辭去“鐵飯碗”,選擇了“重操祖業”。這時已年滿20的錢德明還從未聽說過家傳的“鴨腳包”。他只是憑著對祖傳小吃的感情,想做強錢氏“鴨事業”。看著自家的“鴨食品”又越來越紅火,看著市場開放的前景越來越光明,錢德明的母親終於解除思想包袱,送錢德明一份“大禮”,告訴他鴨腳包的製作方法。創立了家喻戶曉的鴨腳包品牌。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安徽人說鴨腳包著吃讓人回味無窮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