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三賢簡介

希臘三賢,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我其實沒有讀過他們的作品,以我的腦殼,應該也讀不懂。不過,既然寫到了軸心時代,孔子、釋迦牟尼都寫了,不寫希臘三賢,時代的代表人物就不夠完整,所以到處複製,排序加工,希望與大家一起增長知識。

希臘三賢簡介

【蘇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無知】

蘇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出生在一個雅典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個雕刻匠,自學成才。蘇格拉底生就有著獅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體。他容貌平凡,語言樸實,卻具有神聖的思想。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都穿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當過重裝步兵,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

蘇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賜給雅典人的一個禮物,任務就是整天到處找人談話,討論問題,探求真理和智慧。他在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室外的一切公眾場合,與青年人、老年人、有錢人、窮人、農民、手藝人、貴族、平民……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什麼是虔誠?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麼?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關於統治你學會了什麼?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征服自己的無知,等等。

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向他請教,蘇格拉底用“問答法”教授他們,他稱之為“產婆術”。因為他母親是一個產婆,他拿來比喻這種教學方法——為思想接生。在教授某種概念時,他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

有教育家把他和孔子作了個對比:蘇格拉底,是永無終止的追問,由思辨推導結論;孔子,直接給出結論,卻沒有思辨的過程。前者激發學生,後者固化學生。蘇格拉底只是學生們通向更高思維歷程的“助產士”,其身後有柏拉圖、有亞里士多德,青出於藍勝於藍;而孔子的後學們卻永遠都活在“至聖先師”的籠罩之下。

四十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他把哲學定義為“愛智慧”,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

蘇格拉底把自己比作一隻牛虻,因為雅典好像一匹駿馬,但由於肥大懶惰變得遲鈍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隻牛虻緊緊地叮著它,隨時隨地責備它、勸說它,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而煥發出精神。蘇格拉底把批評雅典看作神給他的使命,這種使命感和由此而來的思考探索,便成為他生活與哲學實踐的宗旨。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使許多人十分惱怒,要踩死這隻牛虻,但神給自己的使命不可違,故冒死不辭。

最終,這隻”牛虻“被現代人所津津樂道的“民主“害死了。他被控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判處死刑。眾弟子不忍心看老師無辜受罰,便悄悄制定了周密的越獄計劃,蘇格拉底卻拒絕了:如果我真的有罪。那麼政府抓我就是沒錯的。我應該呆在這個地方。如果我沒罪,那麼我就不應該以這種方式走出監獄。這不等於承認了自己有罪嗎?蘇格拉底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

蘇格拉底熱愛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許最神聖的信仰有絲毫的被褻瀆,因此,他毅然選擇死亡。他並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靈魂,他相信神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萬事萬物都是神有意識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沒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對他的召喚,他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於他自己熱愛的城邦,於他一生遵從的法律,於他永恆不變的理想追求。

蘇格拉底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他以一種對哲學的嶄新理解開創了希臘哲學的新紀元,更以其靈魂轉世與淨化的基本思想,給柏拉圖以極其深刻巨大的影響,並通過他們一直影響到希臘化羅馬時代乃至後世的西方哲學。

希臘三賢簡介

【柏拉圖——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柏拉圖生於一個較為富裕的雅典奴隸主貴族家庭,青年的柏拉圖起初打算繼承家族傳統而從政,但後來情況發生變化。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隨即“三十僭主”上臺執政。“三十僭主”轉而又被新的代議制政府取代。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遊遍意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據說他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創立了自己的學校——柏拉圖學院,這所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拜占庭皇帝)關閉為止。學院課程設置包括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學院培養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傑出的是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唯心主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出來的。

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回憶說是柏拉圖為論證他的理念論而提出的一種認識論學說。他強調感性認識不可靠,認為感覺的對象是個別事物,而個別事物只是“理念”(一般概念)的“影子”或“摹本”。他宣稱靈魂不死,認為靈魂在未轉世進入肉體以前,生活在理念世界中,具有理念的知識;進入肉體時,由於肉體的玷汙,忘記了這種知識,通過一些具體事物的刺激,就能喚起不朽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如通過美的花、美的人等具體美的事物,便可回憶起絕對的完全的美的理念。

柏拉圖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柏拉圖中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他從理念先於物質而存在的哲學思想出發,在其教育體系中強調理性的鍛鍊。

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裡,進行遊戲、聽故事和童話。柏拉圖認為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7歲以後,兒童就要開始學習軍人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算、騎馬、投槍、射箭等等。從20~30歲,那些對抽象思維表現特殊興趣的學生就要繼續深造,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與和聲學等學科,以鍛鍊他的思考能力,使他開始探索宇宙的奧妙。柏拉圖指出了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他主張未來的統治者在30歲以後,要進一步學習辯證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經過5年後,他就可以成為統治國家的哲學王了。

柏拉圖最重要的著作《理想國》,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哲學王)來統治,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分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柏拉圖在《律法》中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

哲學方面,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柏拉圖著作的學派。教育方面,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爾》、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教育史的三個里程碑。在傳播方面,我最早聽說的,是那個名叫柏拉圖之愛的愛情觀。

希臘三賢簡介

【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公元前384年,亞里士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這座城市是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他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御醫。17歲時,他赴雅典在柏拉圖學園就讀,從18歲到38歲,跟隨柏拉圖學習哲學二十年。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亞里士多德表現的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但亞里士多德可不是個只崇拜權威,在學術上唯唯諾諾而沒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同大談玄理的老師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種圖書資料,勤奮鑽研,甚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圖書室。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繼續呆了兩年。此後,他開始遊歷各地。三年後,亞里士多德被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召喚回故鄉,擔任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當時,亞里士多德四十二歲,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非常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

公元前335年腓力去世,亞里士多德回到雅典,亞歷山大資助他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呂克昂——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因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是“漫步的哲學”。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的第一個教科書作者。

亞里士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世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亞里士多德卻成為唯物主義的先驅。

教育方面,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

他把科學分為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關於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