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四

限制你的選擇

《選擇的悖論》作者、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的研究讓我們看到,選擇太多會對我們的幸福感造成困擾。

施瓦茨將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人會在面對諸多選擇時充分地進行挑選;另一種人則是“滿足型”,只要選項符合標準他們便會接受。充分挑選是完美主義的一種表現,在做決策的時候,一些人會把所有的選項都搜索一遍,希望挑出“完美的”選項。

由此可見,快樂的人容易滿足,而充分選擇對於完美主義者則有很大的誘惑力,但也可能導致不幸福和不滿足。

表面看來,進行充分選擇的人似乎擁有較高的標準,因此也更容易做出明智的決策,但事實並不盡然。實際上,進行充分選擇的人更容易對自己的決定感到不滿。這是為什麼呢?

如何摒棄充分選擇而滿足於最低標準

(1)概括出你對成功的標準。有什麼客觀的標誌能表示某個項目已經完成或者某個選項已經足夠好嗎?在你挑選牙膏或是汽車的時候,有哪些因素是必須滿足的?你不必把標準放低,但要把標準設定出來。

(2)一旦有符合標準的選項就做出選擇,或者一出現事先設定的“完成”標誌就停止工作。例如,如果你要找一款不含某種化學物質的美白牙膏,由於這類牙膏的價錢相差不大,因此你並不是很在乎價錢,那就選擇你看到的第一款美白牙膏。如果你想買輛車,那就去做調查,尋找一款符合你的標準的車。一旦發現了你的目標,你就應該停止調查了,不要因為好高騖遠而考慮超過預算的汽車。有選擇恐懼症的人或完美主義者也可以設定一個決策時間上限(比如說兩分鐘),或者規定自己每天瀏覽汽車網站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

(3)一旦你做出決策或完成了工作,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選擇或成果帶來的積極面上,享受工作成果吧。

正念到底是什麼?

喬恩·卡巴·金認為,“當下不加判斷地對當下每一秒鐘所顯露出來的體驗加以留意,由此而生的覺知”便是正念。修習正念不但有益於我們的免疫系統,而且能增加我們的幸福感,緩解壓力,拉近我們與伴侶的距離。

最簡單的事:什麼也不做

這一章的內容原本是要幫助大家緩解壓力的,但這些建議可能已經讓你應接不暇了。那麼,你可以試試什麼也不做。

《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四

《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