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杨康(5):对比郭靖、黄蓉、拖雷、赵敏

5、杨康和郭靖

做对比的话,还是要从根儿上说,这两人的成长,三观的逐步形成。

最主要的有影响的三个人,母亲,妻子和师傅。

第一是母亲:李萍和包惜弱。

从郭靖还是个孩子,义救哲别这里就能看出来。

那人一顿大嚼,登时精神勃勃,一骨碌跳起身来,叫道:“好兄弟,多谢你!”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粗大的黄金镯子,递给郭靖,道:“给你!”郭靖摇头道:“妈妈说的,应当接待客人,不可要客人东西。”

接着,铁木真带人来捉哲别,鞭子痛打、放獒犬咬、给珍宝,无论威逼还是利诱,郭靖都没有出卖哲别。

郭靖心中打定了主意:“我只是不说。”

这都是李萍平常的言传身教,教给郭靖的一些非常朴素的价值观。

同时也是郭靖自身性格的一方面因素,就是朴拙倔强,遇强则强,越遭遇挫折,越能奋勇向前。

在最后大军南征郭靖遭遇道德困境,忠孝难两全时,李萍自杀成全郭靖的节义,可以看出平常这样的言传身教还有很多。李萍为郭靖以后人生的三观奠定了一个非常基础性的作用。

还有一点,是身份认同的问题。

拖雷劝道:“安答,你自小生长蒙古,就与蒙古人一般无异。赵宋勾结金人,害死你的父亲,逼得你母亲无家可归。若非父王收留,你焉有今日?你我兄弟情深义重,我不能累你做个不孝之人,盼你回心转意,遵奉大汗令旨。”郭靖望着母亲,就欲出口答应,但想起母亲平日的教诲……

这里可以看出郭靖也有犹豫,也确实准备答应的。拖雷这一番话,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很中肯了。

要不是因为母亲,郭靖在这个十字路口,是极有可能站在蒙古一边。

这里就写出了杨康和郭靖,准确说也应该是包惜弱和李萍的区别,李萍对郭靖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就是身份认同,不要忘祖,在一些非常根本的大局层面的东西,对郭靖抓得很紧。教育到位。

这里显然能看出作者的影子,金庸明显也是要做个对比,郭靖虽然贫民,但后来和拖雷相交,又做了金刀驸马,已经相当于一个蒙古贵族了,不比杨康差,但最后还选择了南宋,杨康自然是作为反面教材。

但其实这两者是不一样的。郭靖和他母亲在蒙古的情况,可以参考金庸《白马啸西风》无论是之前或者之后,他们总是作为异族人而存在的,蒙古包甚至也是单独在一块的。

而杨康出生及成长的这种情况,是和金国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但即使如此,不论杨康还是郭靖,这选择,总是两难选择。以现代的标准来看,打个比方,郭靖就相当于华裔蒙古人了。虽然是华裔,但如果出生地、成长地、兄弟、女朋友都是外蒙和外蒙人,那国籍自然也是外蒙,现在中蒙打仗,你要他怎么办,他也一定是处于两难困境的。

跟杨康差不多,假设杨康出生地、成长地、家庭朋友学校教育,都是日本,而杨康还不知道自己是华裔,从心底身份认同就是日本。

这又能说什么。

所以,放大了,以现代国家标准看,郭靖帮蒙古,杨康帮金国都没什么问题。毕竟国籍都在那放着。也不能站在这边立场,强自道德批判。最好当然是两个民族都好好地,不打仗,自己也两不相帮,不然无论如何,自己都是处于道德困境的。

这种困境,就是说你怎么选都不对,但是以小说的伦理道德观看,自然是郭靖正确杨康错误,另外再加一些其他的道德贬压,比如贪图富贵之类的。塑造成为反派,作为和主角光明面的一个对比。

所以如果按小说的道德观看,李萍给了郭靖最关键的身份认同。少年人都是懵懂的,关键看母亲怎么做。包惜弱呢,从来没提他是南宋人,以至于十八岁刚提的时候,杨康睁大眼睛,一脸懵懂。最关键的一点身份认同,没有。

第二是妻子。黄蓉和包惜弱。

李萍教给郭靖非常朴素的价值观,义气大于富贵,在一些大关节上给郭靖把握住了。而黄蓉在相处过程中,认同,丰满,并且主动维护了他的价值观。

黄蓉给郭靖讲过范蠡的故事,辛弃疾的故事,范仲淹的故事,韩世忠、岳飞的故事。黄蓉只是讲故事,郭靖做选择,譬如郭靖更认同文种,而对范蠡飘然离去置之一边,要是令狐冲,黄蓉讲完故事,必定选择的是范蠡。最后选择如何还是母亲的影响和郭靖自身性格因素。

所以黄蓉在相处过程中,不断地丰满了郭靖朴素的价值观,加入了民族大义的层次。并且她能够认同他,主动维护他的价值观,以黄蓉性格,是不可能会守襄阳几十年,最后甚至殉国而死的。但是因为郭靖,她愿意和他在一起。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再看穆念慈和杨康。

靖蓉夫妇实在是少有的能够互相理解的一对,理解本来就难求,所以穆念慈不理解杨康,也属于正常。

黄蓉给郭靖了很多影响,不断地鼓励他,依赖他,夸他,让他从自卑变得自信。两个人是互相成长的良性关系。而且是比较平等的关系。

穆念慈杨康这一对,相处中,穆念慈其实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杨康是掌握主动权的,穆念慈希望杨康向好,杨康一直是表面敷衍对付,两个人在书中看来,也没有正经的谈话过。

第三是师傅。

丘处机对杨康一直是处于放养的状态。除了教武功基本没教怎么为人处事。看杨康的手段行事,基本都是跟从完颜洪烈学的。

对比下江南七怪,尤其是柯镇恶,痰唾东邪,杖打西毒,掌掴北侠,怒斥西狂,急了连南帝和北丐一块骂。

虽然武功不行,人硬气得很,得罪了这么多人,还得以善终,活了一百多,很厉害的。你不佩服不行。

武功不行,但有侠义道精神,也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对郭靖影响很大。

所以相比起江南七怪,虽然武功比不上丘处机,但是论起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师傅,丘处机却是远远不如的了。

从上面三层对比来看,杨康的成长过程中,关键的教育全部都是处于缺失状态。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师傅,母亲,妻子,都没有给予过正常的引导教育或者理解。倒是平常和完颜洪烈相处学习比较多,看他行事风格,跟完颜洪烈如出一辙。

6、杨康和黄蓉

黄蓉其实并不比杨康正义多少。

说杨康不是坏人,欺负弱小才是坏人,从书中看,杨康对付的都是他看做的敌人,而且确实也是有分量的对手。杨康是否欺负弱小了?他对付的反倒都是武功远胜于他的。

再说好与坏,用好人或坏人来评价一个人物,是非常方便然而也是非常粗暴的,人性是复杂的,伟大的小说往往能描写出好人的缺陷,坏人的优点,描绘出人性的复杂和幽微。

再看黄蓉呢,

郭靖奇怪:“你干甚么?”黄蓉叫道:“我瞧瞧这位太太的模样。”

她听到了黄蓉那句话,竖起一对浓眉,恶狠狠地瞪目而视,粗声说道:“有甚么好瞧?”黄蓉本就有心生事,对方自行起衅,正是求之不得

……

那胖妇人横卧在地,口中更是污言秽语滔滔不绝。黄蓉左手伸出,抓住了那胖子抽来的鞭子顺手一扯,那胖子登时摔下驴背。黄蓉提鞭夹头夹脑的向他抽去,那胖妇人大叫:“有女强盗啊!打死人了哪!女强人拦路打劫啦!”

黄蓉一不做、二不休,拔出峨嵋钢刺,弯下腰去,嗤的一声,便将她左耳割了下来。那胖妇人登时满脸鲜血,杀猪似的大叫起来。

“黄蓉本就有心生事,对方自行起衅,正是求之不得”,碰到出气筒,就把人左耳割了下来。

杨康有没有这么干过,真正的欺辱过普通人呢。杨康真正在书里做的所谓“坏事”,是有的,但却绝非为了泄愤,而迁怒他人。

另外某些地方,黄蓉和杨康行事风格是颇为一致的。

杨康杀了欧阳克,要接着追杀程瑶迦和陆冠英,因为怕被人泄露出去,虽然最后也并没有杀成。

看黄蓉呢。

黄蓉心念忽动:“这姑娘如此痴呆,只怕逢人便道:‘他两个躲在橱里吃西瓜,傻姑不说。’只有杀了她,方无后患。”

和郭靖密室疗伤,怕傻姑泄露他们的行迹,于是便要杀了傻姑。

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只见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

最后不杀,也并不是因为觉得不好,而是因为怕郭靖吵闹,不跟她好了。

所以黄蓉又比杨康正义多少呢。

这里多提一点。

看古典的武侠小说,不能以现代道德标准来评价。

在武林这种地方,几乎所有人都不干净,道德都有瑕疵,都有案底,也都有杀性,像黄药师,无端连坐弟子,废了人家双腿,搞成残疾,这放到现代都要坐牢的。黄蓉,一言不合,割了路人的耳朵,算是故意伤害罪了,还想杀了傻姑,仿佛一点后果都没有。

就算像郭靖,把梁子翁推下悬崖了,律师表现出色,给你算一个防卫过当,运气差,那就只能坐牢了。如此等等。

《水浒传》描写的才算是比较接近现实的景况,杀人之后也得跑路,还有刺面,流放,都是有惩处的,这才是江湖武林人士的现实。

而武侠小说,在这方面始终是架空的。

我们看小说,不能以现代化视角来要求古人,古代和现代,武林和现实,都是不同的,如何能以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完善的道德法律标准,来要求小说人物,古代人物,以及江湖武林人物。

武侠小说,总体上是悬空的,不仅悬空于现代社会,而且亦悬空游离于古代社会法律之外。

再比下计谋聪明,几乎是不分伯仲。杨康格局层次高一些,黄蓉懂得更多。

第一次斗智,是烟雨楼一役,是杨康人生的辉煌一笔,别说黄蓉,黄药师,洪七公,老顽童全都束手无策。

第二次斗智,间接地,杨康遇到拖雷,编了谎话。

郭靖低声道:“那段天德不是早在归云庄上给他打死了吗?”黄蓉摇头道:“我也想不出其中道理。用刀刺你的,难道不是他自己么?这人诡计多端,心思难测。”

从这里看,杨康智计甚至还在黄蓉之上,只因胸怀不同,杨康着眼更多的是军国大计,天下大势,从小处入手,离间敌国,所以黄蓉想不明白。要是换了赵敏在这里,一定瞬间就能想清楚。

第三次斗智,就是杀死四怪,嫁祸东邪这里,杨康是布局者,黄蓉是破局者,杨康这里布局,因为配角,主视角不在这里,所以是略写,但是可以略作推想,整个布局破局过程,非常精彩,最后算是打了个平手,黄蓉略胜一筹。

杨康这里嫁祸东邪,也是为了削弱南宋民间武装力量,为金国利益做的考量,着眼点也是军国大计。所以他后来做的几件事,都是以金国王子身份做的,我们接受了他的选择,便也无可厚非了。南宋蒙古及金国之间,就是战争,是作为对手之间较量,而无关所谓道德。

除了这三次斗智,也有一个小插曲也非常有趣。

杨康见完颜洪烈已经逃走,心中大慰,抢在前面,大声喝道:“完颜洪烈你这奸贼躲在哪里?快给我滚出来。”黄蓉笑道:“杨大哥,他早听见咱们啦,您不必好心给他报讯。”杨康给她说中心事,脸上一红,怒道:“黄姑娘何必开这玩笑?”

杨康叫道:“大哥小心,莫要是僵尸作怪。”黄蓉将抓着他的手重重一摔,恨道:“你还要吓我!”她料知棺材中必是完颜洪烈躲着,但她总是胆小,生怕万一真是僵尸,那可怎么办?

黄蓉惴惴不安,微一沉吟,说道:“靖哥哥,我试一手劈空掌给你瞧瞧。是僵尸也好,完颜洪烈也好,我隔着棺材劈他几掌,且听他是人叫还是鬼哭!”

杨康大急,叫道:“使不得,你劈烂了棺材,僵尸探头出来,咬住你的手,那可糟了!”

黄蓉给他吓得打个寒噤,凝掌不发。

黄蓉杨康要是配成一对也是其乐无穷了。

他们之间的斗智斗计后来到《神雕》,就发展成为杨过和黄蓉之间的了。

7、杨康和拖雷

同样都是结义兄弟,然而关系是不同的。

郭靖和拖雷可以算是发小,从小交好,一起相处了十几年,感情深厚。这是“存在”。结义则是“本质”,基本参数,概念。因为“存在”,才有了“本质”。有了感情的基础再行结拜。

而杨康与郭靖之间并无情感基础,他们的结拜只是基于上一辈的“遗产”,同原生家庭,血缘,国家,甚至宿舍关系一样,都是不可选择的,命定论的。他们之间,客观地描述,只是一个相处了数天的半个陌生人。

这是第一层不同。存在。即有无十几年感情基础。

第二层不同,是“本质”。

郭靖最后在南宋和蒙古之间,选择了南宋——应该说不是选择,而是由于母亲的自杀,成吉思汗逼迫太急,而“不得不”倾向南宋——两人变成敌对国的关系,然后这毕竟是公器,不影响私义。历史上敌国的统帅间,同样存在良好私谊。

所以郭靖与拖雷,尽管两个国家的敌对状态,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私交。以后郭靖回想起拖雷,也总是我的安达,

但对于杨康就不是了,而是“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人人得而诛之”。

但其实杨康和拖雷又有什么不同呢?

拖雷代表蒙古来进攻南宋,他表示理解。

杨康代表又何尝不是代表金国呢,他们之间又何尝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敌对呢。但是郭靖以及书里,甚至书外的其他角色,就是认为他应该是个汉人,就是卖国求荣。

但即使如此,郭靖还是把杨康当兄弟,后来也把杨过当自己孩子,郭靖及其所代表的,就是本质主义者,命定论者,而杨康更倾向一个存在主义者。

这就是纯粹的理念之争了。

再说杨康捅了郭靖那一下。

对他来说,郭靖只不过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结义兄弟,还是回归到前面讲存在主义那里,相处时日加起来也不过半个月,而且逼迫要他杀他父亲,其实只能算半个陌生人。

在禁宫抢夺武穆遗书,郭靖和欧阳锋对掌,当时情势已经有大批官兵过来了,要知道杨康一直都是作为金国人的身份认同,自始至终都是站在金国这边的,这点说的很清楚了,不必再解释。他与郭靖本身没有私人仇怨,前面讲过,杨康做的事,除了杀欧阳克那一件是私怨,其他的都是基于敌对国的状态,杨康,是南宋和金国作为国家战争碰撞的一个具象化代表因子。

而郭靖,郭靖就代表个人吗?

郭靖的第一次出门远行,是带有政治任务的。

郭靖去向成吉思汗请示。成吉思汗道:“好,你就到南方去走一遭,把大金国六皇子完颜洪烈的脑袋给我提来。义弟札木合和我失和,枉自送了性命,全因完颜洪烈这厮而起。去干这件大事,你要带多少名勇士?”

他的远行,就是代表蒙古国,去刺杀完颜洪烈。不是一般的武林游侠。

也是蒙古国与金国之间的一次较量。

这本书中,无论郭靖,还是杨康,都是不同于《射雕》其他角色的,就是说,他们格局更高,不同于江湖武林其他角色,是带有政治的象征。

再看抢夺武穆遗书这件事,同样也是国家之间较量的一种,而不单单是一般的武侠情节。

《武穆遗书》,是岳飞的遗产,而对《武穆遗书》的抢夺,代表的是南宋和金国的政治军事较量,是国家利益之间的一次碰撞。

郭靖本身的政治立场就是代表蒙古和南宋来抗击金国,而这次抢夺武穆遗书,他代表的就是南宋。

而杨康,自始至终代表的都是金国。

所以这次的碰撞,依然还是基于国家利益而非私人仇怨。

8、杨康和赵敏

我们前面比较过杨康和黄蓉的智计水平,

杨康当时对拖雷用计,黄蓉猜不出来,杨康想问题的格局更高一些,是天下大势,黄蓉猜不到也是正常,因为心思没往那儿放。

要是赵敏在郭靖身边,一定瞬间就猜出来了,因为赵敏跟杨康,是在同一个格局层次上考虑问题的。

所以,如果比较的话,赵敏杨康格局更大,黄蓉懂得更多。各擅胜场。

再对比赵敏和杨康。

杨康前面讲过,无论是上面的烟雨楼一役;冒领丐帮帮主;与裘千仞结交;禁宫抢夺武穆遗书;害死四怪,单放走一个飞天蝙蝠,嫁祸东邪

哪一个不是惊天动地,非智谋、手腕、胆识,无一不有之人才能干得出来。

文本细读的话,小说可以看出很多原本没有的乐趣的,因为你开始能够主动发现,补足空白,杨康在射雕是配角,所以很多都是略写,但如果你补足空白,甚至把他作为主角,才会发现,杨康,以及他做的事,他掀起的风浪有多精彩。

如果没有杨康,这本书精彩性完全会丧失一大截。

再看赵敏。

说话之间,群豪已将十八尊罗汉像都扳转身来,除了极右首的降龙罗汉,极左首的伏虎罗汉之外,余下十六尊罗汉背后各划了一字,自右至左的排去,十六个大字赫然是:

“先诛少林,再灭武当,惟我明教,武林称王!”

殷天正、铁冠道人、说不得等人不约而同的一齐叫了出来:“这是移祸江东的毒计!”

群豪见这十六个大字张牙舞爪,形状可怖,想到少林寺群僧惨遭横祸,这笔帐却要算到明教头上,无不戚然有忧。

这样的智计手段,赵敏甚至一点不逊于杨康。

再到后来,分别收服峨眉、崆峒、武当诸派,把他们关押到一起,威逼利诱,学习他们的功夫,这么一比,杨康甚至有点弱了。

赵敏和杨康其实颇为一致,因为他们俩都是站在同一个格局位置看待问题,布局筹策的。

无论是赵敏的嫁祸明教,搅乱武林,抑或杨康的嫁祸东邪,离间敌国,目的都是相同的,

前面讲过,从文化研究的观点看,从阶级性上分析,江南七怪可以看做江浙沪一带的地方豪强的势力代表,全真教,丐帮也都是参与破坏金国北方粮草和交通枢纽的一股重要力量。

同样的,《倚天》里的赵敏,对武当,明教,这些江湖门派做的事也是出于同样的政治考量。事实上,小说里结局也确实是明教最后灭了元朝。

总体上来说就是,他们所代表是金国上层的政治考虑,对南宋民间武装的一种力量上的削弱。

一般通常的评价,或是由于格局所限,道德感强烈,所以进行批判,或是受限于立场因素,对南宋汉民族有代入感。

但是看小说,毕竟要尽量抽离出来,现代社会和古代民族之间也有很多差别。而且对于艺术,不论小说还是电影,如果总用道德去要求去评价,格局总是低了,小说文本的艺术性也会丧失很多。

再说一个前后对比。

金庸到后期格局大了,也更加贴近现实,看赵敏手下的阿大阿二阿三,玄冥二老,实力都是顶尖儿的。

这才是权力的真实模样。

杨康手下都是什么二流选手。

另外一个有趣的假设:

如果把华筝替换成赵敏,那和郭靖在一起的会是谁?

在《倚天》里,赵敏还是后手,周芷若殷离小昭都是在她之前,并且彼此有情谊的。

赵敏情智双高,现在又占了先手优势,智力手段丝毫不弱于黄蓉,还有黄蓉出招的机会吗

前景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