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凡事都要與人比,比過了開心,比不過難過,我們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一、攀比,是人的本能

人先天就有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渴望被別人認可、被別人崇拜,認為自己就是最強的那一個。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猴王心理”,其具有三個重要特徵

1.焦慮性

人的猴王心理與焦慮反應直接相連

2.向上趨性

猴王心理的焦慮反應決定了人具有某種趨性:竭力用行動證明自己是最好最強的,以博取人們的尊重,肯定,認可;並極力做出某些可能被人批判,排斥,否定給人留下弱者形象的行為。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3.排他性

既然人人都渴望成為他人認可的最強者,人人都希望自己就是站在頂端的那個人,也不能和他人成為並列式的強者。事實上猴王心理具有明顯的唯我獨尊式的排他性。

如果其中一方的“猴王心理”過重,爭強好勝,會直接或間接地引導或影響我們去處處與人相比。

只是,一比較就會有輸贏,分強弱。若比較的後果差強人意,我們自己會失落,其中一方也會去責怪我們。

以下的語言也許是你經常對另一半說的:“麗麗的老公給他從香港帶了一套神仙水,你看看你摳死了”,婷婷的老公剛買了一輛寶馬,你還在騎哈嘍單車。

自卑的人自我價值感低,甚至無價值感,這種對自我的否定,其實是對自我的攻擊,導致自我封閉、抑鬱症的發生。

俞敏洪曾經花十年時間才從自卑中走出來,他說:"自卑是一種比狂妄還要糟糕的情緒,因為它導致你怕失敗,而什麼都不敢去做。"

而現在我才明白,什麼都不敢幹,才是最大的失敗。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二、嫉妒,是“攀比心”的附產品

嫉妒是一把雙刃劍。

適度的嫉妒使人不斷努力,去追趕、去超越。

周國平給嫉妒定過性,他說:既然嫉妒人皆難免,也許就不宜把它看作病或者惡,而應該看作中性的東西。

只有當它傷害自己時,它才是病。只有當它傷害別人時,它才是惡。

小我們的嫉妒心理表現出來,只是小病小惡。

有時候,小我們的嫉妒僅僅是出自對愛佔有的本能。

而其中一方有意無意地比較,才會讓這種嫉妒變本加厲。

嫉妒情緒裡的人是不會有絲毫同情心的,嫉妒只會使人攻擊性增強,變得狠毒。

莫泊桑小說《項鍊》裡,小職員夫婦為了虛榮心,付出整整十年的青春,容顏已老,皮膚粗糙,一串低廉的石頭項鍊,摧毀了兩個人的生活。

攀比是酒,美酒雖好不可貪杯,貪多則致命

猴王心理直接決定了人具有自尊心理丶崇拜心理丶嫉妒心理丶自卑心理丶丟人心理,當然也決定了人具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三丶感情問題,閨蜜面前罪加一等

女孩子大抵都有自己的閨蜜,為什麼會成為閨蜜呢?因為你們性格脾氣,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共同話題,甚至人生軌跡具有相似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而人們喜歡或擅長對親近的人展示自己的“好”,過度了則為虛榮攀比心作祟,並從中取得優越感丶快感。在一段感情中,炫耀自己的幸福有兩個作用,一是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好,二是通過別人羨慕的眼神和讚美的言語確認自己的幸福感,獲得安全感!

並且這種心理只會在親近,或者說自己的圈子裡適用,因為總統首富離我們太過遙遠,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急切需要展示的心情遇到了冤家路窄的“閨蜜”,這個時候,細小的問題只會被放大,罪加一等,那種自己不幸的境況和被撞破的羞憤心情,讓自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很多塑料姐妹花,衰的時候幫助你,你好的時候拼命打擊你。漸漸的不想和這些朋友待在一起了,但又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多的朋友,自己仍然孤單;但是想徹底斬斷又覺得愧疚和牽掛。

在閨蜜面前,多是希望你過得不壞,但不能比我好。

一個人的幸福,來自於平和的心態,來自於不太貪婪的追求,來自於恰如其分的虛榮心,根據自己能力去追求力所能及的物質和精神改善。不要住別墅還嫌棄房子小,沒多餘的錢卻打腫臉充胖子買車炫富,學會奮進足而不貪婪,你就會擁有更多幸福感。

四、攀比的前,是正確評價我們

要正確評價我們,其中一方要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

幸福不是比出來的,而是愛出來的。

其中一方要承認自己不完美,並能做到去學習去提升自;其中一方要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掌管好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不斷學習和提高愛的技能。

扮演不同的角色,難免會犯錯,但感情無小事,請懷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彼此。

被攀比心毀掉的“中國男女”,不要讓別人打擾你的生活


我們的成長過程,也是其中一方的成長過程。

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一書中寫道:

我們看到別人的子女或伴侶,難免想比較:"你為什麼就不能像那個誰呢?"嗯,對家人一定有期許,但最好別比較,比較多了,彼此都學得嫉妒和怨懟,毫無養分。

因此,其中一方的心態要平和。

要成為我們的人生教練,讓我們成為球場上的球員,允許我們犯錯和受挫。既要贏得起,更要放得下。

請鼓勵我們與自己比,別讓“別人家的生活”毀了自己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