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文景之治?我刘章不是很服气啊!

周勃诛灭诸吕在汉朝初年算得上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情,这次政变结束了刘邦死后,吕氏掌权的局面,汉朝的江山重新回到了刘家人的手中。然而大多数人却并不清楚,这场名为"周勃诛吕"的政变,最大功臣其实是朱虚侯刘章,年轻气盛的刘章前面刀口舔血的闹革命时,胜利的果实却让周勃给摘走了。

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朱虚侯刘章,是刘邦的庶出长子齐王刘肥的次子,在大汉朝的宫廷之中,他是个出了名的个"顽主",下手既狠又毒,就像只狼崽子一般,什么都不怕。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姓刘的里面有这么个角色吕后肯定是要寝食难安了,当时一手遮天的吕后,想除掉刘章,比捏死只蟑螂都简单,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吕后偏偏对这只姓刘的"蟑螂"宠爱有加,不仅没有杀他,而且还让他进了宫,做了"带刀侍卫",有的时候待他比亲孙子都亲。

有一回,吕后在皇宫里摆酒设宴,刘章做监酒官,本来这也就是个给大家助兴的角色,但是没想到这个刘章就是给满朝的大爷们助兴,也要弄出点新花样来,大家喝酒的时候,刘章提出一个新玩法,要求大家伙:"以军法行酒"。大家听到这个新鲜好玩的法子之后,都没想太多,吕后说:全当玩玩吧,大家热闹热闹,就这么办了。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刘章此举是早就算计好了的,席间有个吕家的人,不知被谁灌得七荤八素,实在喝不下去了,便拒绝喝酒,离席而去。没想到刚才嬉皮笑脸的刘章竟然拔剑追了上去,一下就结果了那个家伙。人头落地、血溅华堂之时,所有的大臣都惊呆了,连吕后也没这场"突发事件"给弄蒙了。然而没想到刘章却神色淡定的向吕后报告:吕某某,不守规矩,私自离席,我对他进行了军法处置。

吕后先应允了他以军法行酒令,这时也没法治他的罪了。整个事件,想必是这位朱虚侯一手策划的吧,大胆狠辣,足智多谋,偏偏老太后还很喜欢他。从此以后,很多大臣都依附以他为首的宗室了,刘氏集团实力在暗中潜滋暗长。

吕后死了,"装孙子"装了许久的刘章终于等到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了。他首先和哥哥齐王刘襄沟通好,里应外合共诛诸吕。刘襄收到弟弟的"特快专递"之后,也毫不含糊,立马点起大兵,直逼首都长安。吕后死前安排的接班人是吕产和吕禄,面对来势汹汹的刘襄,吕产任命灌婴为"剿匪司令",可是吕家兄弟忘了灌婴本是刘邦的老部下,灌老将军见到了自己主子的孙子,自然是阵前倒戈,双方在长安城外举行了隆重的会师仪式之后合并一处。

本来是派出去"剿匪"的队伍,反而跟着一块上了山,足见吕家兄弟在用人上的智商之低。这时对吕氏兄弟来说,城外大兵压境,城内刘氏宗亲蠢蠢欲动,可谓是内忧外患。城内老刘家的子子孙孙们,只差一个带头的,然后一呼百应,内外夹击,诛灭诸吕,重新恢复炎汉的"正统政权"。

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这位"先行者"将会是谁呢?看起来非刘章莫属,城外领兵的是人家的亲哥哥,而且此次行动也是他跟自己哥哥里应外合首先发动的,看来诛灭吕氏之后,刘襄顺理成章的会登上帝位,而刘章作为拥立的大功臣、新皇帝的亲生弟弟,必然也是裂土封王,贵不可言。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这个头领最后竟然变成了周勃。

培根说过:存在即为合理。既然周勃能够成为"诛吕运动"中的男一号,那就一定有他的原因。周勃虽然没啥弯弯肠子,但是好歹也跟刘邦打过天下,而且能在吕后当政时依旧身居太尉、位列三公,那自然会有些真本事,再加上周勃可有一位不倒翁式的人物——陈平的指教,二人一个文,一个武,珠联璧合,刘襄、刘章这样的小娃娃怎是对手。

这时拱卫京师的南北两军全部控制在吕禄吕产手中,周太尉这个三军总司令的军衔只是个虚名。"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没问题,两千年前的周太尉,更是有着深刻的了解。谁掌握了军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无论是政治斗争之中,还是政变结束之后的权力再分配,只要军权在手,那就是生杀予夺、顺者昌逆者亡。于是在政变中,周勃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夺取军权的任务上。

但是军权的夺取会这么简单么?当年信陵君可是各种法子都使遍了,最后用了类似于下三滥的招数,才偷出来的虎符,如今周勃该如何夺取这个军权呢?

着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谁都知道,只有牢牢掌控兵权,才有一丝生机,只要不是白痴,就没有人会轻易交出自己的兵权。按常理,夺军权不会是件轻松的事,因为谁都应该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中,军队对于自己的作用。除非他是个白痴,可惜的是,吕禄吕产恰恰是白痴。

一个叫做郦寄的家伙被周勃派去做说客,这个家伙在吕禄面前说,当年吕后当政时,你们老吕家封了三个王,满朝文武都没什么意见,由此可见,汉室宗亲、文武大臣们对你们老吕家没啥意见。他们现在不是想杀你们,只是想让你们把权力交换给老刘家而已。你交出军权,去做一个富贵王侯,安心享受生活,岂不妙哉?

也许连郦寄自己都没有想到,如此幼稚的说辞,竟然让吕禄心动了。也许在吕禄的心里,他的兴趣完全不在那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朝政之上,错综复杂的局势、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早就让他感到厌烦了。若是有机会的,吕禄一定选择找个什么地方,过自己的悠闲日子,每天吃喝玩乐、歌舞升平,这才是吕禄想要的生活,这时候郦寄的话正好对准了吕禄的心思。吕禄仿佛把军权视为烫手山芋般,他如释重负般的将北军的兵符交给了周勃,手握兵符的周太尉终于再次回到大汉王朝的权力中心。

北军校场内,"周老总"登高一呼:"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北军的小伙子们,怀着对大汉王朝的一腔忠诚,全都揭开了左边的衣服。北军虽然已经到手了,但是吕氏家族的另一个实权人物吕产还掌握着实力更为强大的南军,如果等吕产明白过来,带兵反扑的话,这次政变很有可能会流产。

于是周勃制定了一项冒险的进攻计划,发兵直扑吕产所在的老巢——未央宫,当然这种冲锋陷阵、拿命换功名的事周勃不会去做,当然陈平就更不可能去做了。这种事教给天生好勇斗狠的刘章去做就行了,反正那个愣头青也热衷此道。

此时的吕产在宫中领着卫队,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状态,不说是万无一失,那抵挡一下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然而吕产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白痴弟弟,竟然将军权轻易的教给了周勃。

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刘章带领着周勃发给他的一千人,对未央宫发动了一次"手术刀"式的进攻,吕产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躲进了厕所,最后刘章亲手将他结果在了厕所里面。吕产一死,这场政变基本上就成功了就大功告成了,再往下就是"肃清叛逆"了。吕家在京的全部成员无论长幼一律杀光,斩草除根;吕家京外势力的代表燕王吕通也是个酒囊饭袋,派一个能干的亲信带着一道兵符就解决了。就这样,烜赫一时的吕氏家族就这样被清洗了。

整个事件,刘章是最大的出力者,周勃却是最大的受益者。刘章像个冒冒失失的愣头青,猛打猛冲,最后胜利的果实却被周勃给摘走了。愿意在哪?没有兵权,虽然城外的刘襄也带着大军呢,但那毕竟是地方军,真正的正规军的军权在政变中被周勃给夺到手了,再者说人家周勃好歹是三军总司令,刘章虽然是皇室宗亲,那在工作职位上毕竟也是周勃的手下,咱们老早就有下属的功劳记在领导头上的传统。

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诛灭吕氏之后,周勃跟陈平一合计,刘章的哥哥齐王刘襄不好控制,得了,咱们还是选一个听话的拥立吧。于是高祖刘邦的儿子里面老实巴交的代王刘桓被拥立登基,是为文帝。就这样,刘章兄弟白白辛苦了一通,结果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刘邦病逝,五月,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太后。吕后见软弱,便觉得有机可乘,渐露专权野心。   

吕后为了排除今后专权的障碍,设计毒死赵王如意,还将刘邦的爱姬——戚夫人的手脚砍断,耳朵熏聋,眼睛挖掉,喉咙弄哑,让她住在厕所里,称之为"人彘",还故意叫惠帝去看,以扬其威。惠帝看了"人彘"后,害怕其母的残酷,于是日夜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盈于未央宫去世。由于当时惠帝与张皇后没有孩子,于是取后宫美人之子作为惠帝之子,立为太子。惠帝死,太子即位,史称少帝。吕后借口少帝年幼,无力执政,便亲自临朝称制,代行皇帝权利,乱汉王室。

吕后专权之后重用吕氏子弟,吕氏一门遂成显贵,虽然吕后死后吕氏一门被周勃等人诛灭,但是汉朝重用外戚的习惯却流了下来。

刘章:我提着脑袋灭了整个吕氏,结果被“老实人刘桓”截胡了?

谢谢关注子寰兄,点我头像查看,更多历史故事,我保证每日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