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1987年生於山東省聊城市冠縣。2010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得學士學位; 2019年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薛亮先生。2013年《幽谷雙瀑》《清嵐太行》等作品入選展出。2018年作品《東山高臥》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資助。

山水畫無疑是最能夠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繪畫門類,也是最能夠使人緣情舒嘯、寄情曠遠的門類,成就精神的引渡。青年畫家武晨明正是受到了山水畫這份感召力,放棄了他所熟悉西畫,與林泉為伴,與煙霞為伍,用筆底塑造的丘園去養天地之浩氣。

武晨明對魏晉時人的瀟散曠達的風度,對王維寫景的澄明細膩等,都心嚮往之。這是一份心境的悠然自得,但顯然,以目前國內展覽的空間需求來看,這種古人含蓄的、詩意性的景緻很難滿足大尺幅的創作。武晨明將這份澄明和超然放置於心底,他竭力用澄澈的筆墨去建構一座座大山堂堂的鉅製,有山林氣,也有廟堂氣,難能可貴。

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東山高臥》 180x360cm紙本水墨2018

武晨明對筆墨的駕馭能力很強,很多鴻篇鉅製都處理得遊刃有餘;或許是受到薛亮老師的啟發,他在設色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在筆者看來,他對水墨的運用更為到位。他的用筆挺拔而舒展,用墨空靈,澄碧通透。

由於有西學的背景,使得武晨明在處理丘壑的轉換和空間推移時,既合乎理法又輕鬆安妥,結構的銜接也頗為緊密。或者說,他對山水畫大丘壑的營構與小丘壑的銜接與生髮上有天然的敏感,這也是他能夠在同齡人中特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東山高臥》 180x360cm紙本水墨2018

《東山高臥》完成於2018年,是他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資助,並於2019年順利結項的優秀作品。

關於這件作品創作的緣起,還應該用畫家自己的表述:“東山高臥來源於成語高臥東山,出自《晉書·謝安傳》,東晉時期,賢人謝安堅決辭去官職到會稽附近的東山隱居,經常有文人前來拜訪他,與他飲酒賦詩,從不過問朝政,表達一種隱居不仕,生活安閒之感。因為筆者對這種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很是嚮往,所以想創作一幅清淨自得與世無爭的作品。”

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東山高臥》 180x360cm紙本水墨2018

在這件四條屏中,畫家用純水墨去造境,意境開闊,構圖跌宕恣肆。雖然畫家無意去追求四季的變化,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也頗合“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的審美傾向。在第一件作品中,幾組層層推遠的山巒環繞在一片汀渚間,空曠怡然。在第二件作品中,作為主體的高樹聳峙入雲,參天挺拔;前景設一泓深潭,水波漣漪盪漾,林密處有小路逶迤,兩側花木縱橫,錯雜旁逸,彷彿可以感受到夏木垂陰。

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東山高臥》 180x360cm紙本水墨2018

在第三件作品中,畫家強化了中景,圍繞著山間一徑而展開鋪陳,夾葉、混點、寒林參差交雜,正符合“秋山如妝”的心理感受,其間又刻畫了幾棵千年虯松,搖曳多姿,饒有古意,頗似黃鶴山樵的蒼茫渾厚。在第四件作品中,用略帶裝飾性的處理,著力表現了山間的松杉,既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感,又強化了力度感,精心留取的空白又平添了雪意。

武晨明:85後山水畫畫家的佼佼者,筆墨通透畫風澄澈

武晨明《過香積寺》 180x90cm紙本水墨2018

《過香積寺》是他在2018年完成的另一件精品力作。武晨明非常善於利用生宣紙的特性,積墨、破墨運用得極為純熟,他僅用花青一色就烘托出一片澄明世界,簡約而不簡單。前景、中景的山脈層巒疊嶂,虛實相生,遠山用水墨與淡色相融,如寶玉般通透,在掇山累石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個人鮮明的藝術風格。

武晨明有深厚的傳統功夫,對山水精神也有著獨到的認識和理解,他的筆墨精微到位,丘壑的格局大方,又不乏情致,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作品會成為當代山水畫壇一汪清涼之泉,在與古為徒的砥礪中書寫內斂而別樣的篇章。

​內容整編自:楊豔麗 《收藏投資導刊》2019年8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