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格瓦拉”走紅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一個小偷火了!起因是:他偷東西被抓後,發表了一番誇張而又好笑的言論,即“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也不可能打工的……”。

此言一出,迅速引爆網絡,於是,發表這番言論的周某,收穫擁躉膜拜者無數,再加上他酷似“切.格瓦拉”的髮型,於是被網友們戲稱為“竊.格瓦拉”。

他的走紅,絕非偶然,而是背後有很深的社會原因的。那就是關於打工,關於生計,關於成年人的掙扎與彷徨。

當然,我們肯定不認可週某偷東西的行為。

我們關注他,不過是因為他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番言論不僅逗樂了我們,而且也觸及到了我們內心深處的痛點,引起了我們的共鳴。

他四兩撥千斤的誇張言論,也讓我們被各種瑣事纏繞的心緒,得以借他之口宣洩。正如我們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武俠小說中,讓那些無拘無束,快意恩仇的大俠們,替我們實現“仗劍走天涯”的江湖夢那樣。

其實,“竊.格瓦拉”的走紅與前幾年同樣轟動網絡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那首傳唱頗廣,引起諸多人共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核心問題就是,該向現實生活低頭妥協;還是堅持理想,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自由自在地活著。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該如何選擇。

有人說: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也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

還有人說:錢難掙,shi難吃。

這些冷冰冰的“大實話”,也並非是對成年人的惡意,不過只是想說“生活不易”而已。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童話,只有乏味而又沉重的現實。

生活,生活,生下來就得幹活。生活不易,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就像小說《活著》裡的情節那樣,生活中,總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磨難,但生活總得繼續,你除了面對,別無選擇。

多少人,生意失敗,店鋪倒閉,黯然收場;

多少人,受了責罵,委曲求全,陪著笑臉;

多少人,到處求人,受盡白眼,強顏歡笑;

多少人,窮困潦倒,絕望無助,默默承受。

都是因為錢,都是為了錢,為了一家老小,為了生存。

還記得壽光大水,那個因為蔬菜大棚被淹,而服毒自殺的農民嗎?

還記得颱風來臨時,用自己的身軀去支撐傾斜的貨車,而最終被車壓死的那個男人嗎?

還記得那個因為疫情管控,無法轉場趕花期,而絕望自殺的養蜂人劉德成嗎?

還記得那個坐在街頭啃麵包,消瘦的打工男人嗎?

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只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選擇默默承受,不說出口罷了。因為,說出口也沒有用,沒有人對我們的苦難感興趣;更沒有人,能同我們感同身受。

魯迅先生說:“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在弄孩子。樓上有兩人在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的,生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生而孤獨。

所以,當一個唐.吉訶德般,灑脫不羈的周某,用“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也不可能打工的”這樣輕描淡寫,狂傲不羈的口吻,去向現實生活宣戰時,我們當然眼前一亮,會聲一笑。不禁把目光聚集到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夥子身上。

誰願意打工,誰願意整天忙於生計,努力掙錢,被工作牢牢拴住呢?誰不渴望實現財富自由,進而時間自由,追求自由呢?

我們也不喜歡打工,但是,我們沒有勇氣做到像周某那樣的灑脫和倔強。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他是一個敢於向現實生活說“不”的人,敢於和世俗羈絆對抗的“唐.吉訶德”。

即便他是個小偷,但也並非一無是處。我們喜歡的是,周某像唐吉訶德大戰風車般,誓不打工,堅決不向“現實生活”低頭屈服的勇氣。而不是他偷東西的行為。

所以,還是要重申一下:偷東西當然是不對的,是不道德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這個定性,無論何年何月,無論古今中外,都改變不了。

但是,既然周某已經為自己的盜竊行為,接受了應有的懲罰。那麼,他刑滿釋放後,就是一個乾乾淨淨的人了,就是一個和大家一樣平等的公民了。我們不能對他歧視。因為,“改過自新,重新做人”這也是社會的共識。

所以,一碼歸一碼。不管怎麼說,畢竟,周某言論所引發的我們關於“理想和現實”的思考,還是有一定深刻意義的。

但凡有點兒浪漫細胞,感性情懷的人,大多心中都有一片世外桃源,都向往“詩和遠方”,都渴望過上財富自由,閒雲野鶴的生活。

在埋頭走路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忍不住,時不時仰望一下天空。

生活,就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彷徨。

在世間,就註定會被“塵世”所羈絆,就難免會為生計奔波,為老闆或自己“打工”。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光吃甜的,難免也會膩。百般滋味,才是人生。

“竊.格瓦拉”走紅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