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4)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4)

教堂建築

前言: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通過軍事侵略迫使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政治上侵犯中國主權,經濟上掠奪中國財富,文化上麻痺中國民眾。列強對侵略,使中國社會發生急劇變化,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四)文化滲透

外國列強利用宗教進行侵略活動,鼓吹“種族優劣論”,為侵華製造輿論。

宗教滲透和侵略。一些外國傳教士一直充當列強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1832年德國傳教士郭士立在中國沿海進行過長達數月的間諜偵查活動,並鼓吹對中國進行侵略。鴉片戰爭期間,他擔任英國陸軍總司令的翻譯,出任英軍佔領浙江定海時的“民政官”,並參與了中英《南京條約》的起草和談判。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京活動的俄國東正教傳教士向俄國公使和英法聯軍提供了有關清軍在大沽口

的設防情況和詳細的北京地圖。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4)

東正教

1860年中法訂立《北京條約》時,擔任翻譯和文件起草的法國傳教士孟振生在條約的中文文本中加上法文原本上所沒有的“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土地,建造自便”的字句。

外國傳教士由此獲得了在中國各地租買土地和蓋房的特權,為外國教會在中國內地霸佔地產,遍設教堂提供了根據。一些傳教士憑藉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庇護,擾亂地方,橫行無理,欺壓百姓。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各地群眾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鬥爭此起彼伏,並非偶然。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4)

羅蘭.希爾


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西方教會中一部分人利用傳教和傳播西學的名義為外國列強侵華製造輿論。他們在中國辦報紙、雜誌,翻譯、出版各種書刊。較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國叢報》和《北華捷報》(後改名《字林西報》)。

廣學會是基督教在中國設立的最大出版機構,英國人李提摩太把“爭取中國士大夫中有勢力的集團,啟開皇帝和政治家的思想”作為辦會的指導思想。廣學會發行的《萬國公報》,除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外,還竭力宣傳殖民地奴化思想,為外國列強侵華進行辯護。

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4)

聖約大教堂


大肆宣揚“種族優劣論”。他們汙衊中華民族是“劣等民族”,應接受“優等民族”白種人的開導和奴役。19世紀末葉,帝國主義者炮製所謂的“黃禍論”,即中國威脅論,鼓吹中國人一旦覺醒並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時,將給西方文明帶來災難和毀滅。


綜上所述,資本-帝國主義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並非要把落後的中國變成先進的中國,而是要強迫中國永遠成為西方列強的附庸國。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對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摘自中國近代史綱要(主編李捷 王順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