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安多藏戲流傳於青海、甘肅南部、四川西北部,因為是用“安多”語演唱,所以稱為安多藏戲;又因為在青海黃南地區、甘肅甘南地區和拉卜楞寺盛行,也稱為黃南藏戲、甘南藏戲、拉卜楞藏戲。安多藏戲的歷史比西藏藏戲短得多。三百多年前,青海黃南地區的隆務寺,在夏日倉一世尕旦尖措主持下,演出了西藏藏戲《赤美更登》,但因語言不通等多方面原因,無法在安多語系藏民區流傳。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20世紀30年代,甘肅拉卜楞寺的加木洋五世丹貝堅贊(1910-1948)赴拉薩學習佛法,常常觀看西藏藏戲。在“雪頓節”上,他看到白麵具、藍面具各種藏戲流派的演出,對藏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年僅24歲的丹貝堅贊思想異常活躍,又富於進取精神,在拉薩學習三年回到拉卜楞寺後,立志創造一種用“安多”語演唱的藏戲,以宣揚佛法,普渡眾生。為了便於本地藏民接受,他強調這種藏戲要有安多地方特色。丹貝堅贊把這一任務交給了中年活佛琅倉。琅倉對藏戲雖不熟悉,但他有自己所熟悉的藝術。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他曾在北京長期居住過,與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等京劇大師有過交往,喜歡看京劇。他曾在蒙古族地區講學十二年,對民間藝術有所接觸。於是他從民間藝術汲取養料,並收集民歌、民間說唱、僧歌、僧曲、民間音樂,在此基礎上設計安多藏戲的唱腔和伴奏音樂。從安多地區的民族舞蹈、藏民的生活和習俗中提煉出安多藏戲的表演動作。由於琅倉活佛喜愛、熟悉京劇藝術,因此安多藏戲在創建初期,從表演、音樂、唱腔到服飾都較多地受京劇的影響。安多藏戲除移植西藏藏戲的傳統劇目,還根據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創作了自己的劇目。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1946年安多藏戲在拉卜楞寺演出了《松贊干布》,琅倉活佛親自扮演唐太宗一角,演員約有六七十人。因為是用安多語演出,當地藏民聽得懂,感到很親切,從而大受歡迎。以後不僅寺廟演出,藏民自己也演出,安多藏劇得以流傳。安多藏戲傳到青海黃南地區後,由於隆務寺喇嘛覺讓瑪·木結荷的提倡,很是流行。演員在月光下看人的影子的變幻,提煉動作身段,使安多藏戲的表演更豐富多彩。安多藏戲雖然受西藏藏戲影響,但由於地域、語言、生活習俗等諸多不同,在形成過程中借鑑的藝術也不同,所以它與西藏藏戲有很大差別。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1.安多藏戲唱、念、白運用安多語,速度較西藏藏戲要慢,唱詞多為八字一句的韻文體。2.安多藏戲誕生伊始就在劇場演出。在形式上由一人向觀眾介紹劇情,並向觀眾致祝詞,然後即開始正戲。3.服裝是用安多地區古代和近代服裝,如碰穩用於鑲嵌衣邊,作為裝飾,與西藏藏民用借穩作圍裙不同。面具運用較少。4.演唱不用幫腔,不沿用西藏藏戲的唱腔,而是自己創腔,屬曲牌聯唱體,通用唱腔多,專用唱腔少。唱腔有[長調]、[短調]、[反調]、[悲調]等,多是由民歌演變而來。有獨唱、領唱、伴唱等形式。伴奏樂器有笛子、揚琴、鼓、擦、扎聶琴(即龍頭琴)等。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5.吸收了京劇、地方歌舞和法會舞蹈的表演,形成成套的程式動作。表演節奏比西藏藏戲要慢一些。有安多藏戲特有的“格爾”(身體動作)和“卓”(腳步動作)。6.劇目除移植西藏藏戲的以外,還有自己創作的劇目。如《阿代合拉姆》,描寫的是格薩爾王妃作惡多端而陷入地獄,後為格薩爾王所救,王妃悔惡從善的故事。再如《噶諧》,這是一個別具特色的愛情故事。國王喝諧與鄰國一位公主真誠相愛,但受到種種勢力的阻撓,一場戰爭勢在必行。於是國王訓練猴子,用智慧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國王噶諧與公主得以婚配。從情節看,訓練猴子參加戰爭等猴子戲是受京劇的影響。此外他們還編演了《旦巴達布》、《赤松德贊》等戲。上演劇目豐富多彩。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安多藏戲很注意在繼承借鑑基礎上的創新,注重塑造人物。《雍奴達美》的再度創作就著重於此。《朗薩姑娘》則把語言變成通俗易懂的口語。這種重視創新的傳統不斷得到發揮。1982年,青海黃南自治州文工團根據八大藏戲之一的《諾桑王子》改編成《意樂仙女》。全劇以意樂仙女下凡搭救五百宮女為主線,刻畫意樂仙女的內心世界,將一個人與神之間的尋常愛情故事,經過提煉、加工,增強了戲劇衝突的力度和真實感。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解救”一場,意樂仙女和諾桑王子的愛情雖然得到了圓滿的結局,但意樂仙女並沒有沉湎於愛情之中,她還要解教受苦受難的五百名宮女,使意樂仙女善良美好的心靈得到充分的展示,既深化了主題,也避免了“大團圓”的俗套。導演注重劇中人的思想交流和人物刻畫,在“出征人”、“陰謀”、“飛昇”、“凱旋”、“尋覓”等幾場戲中,演員運用安多藏戲表演程式,將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複雜感情表現得真實自然。音樂也在傳統基礎上有所加工提高。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唱腔以安多藏戲固有的曲牌為基礎,又吸收了藏族小調、嘛呢調、藏族說唱和酬神的羌木唱詞,並增加了伴奏,又保留了部分清板唱段。舞美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燈光、音響效果,製造神話氛圍。佈景、道具,服裝製作很講究,很精緻,使演出和諧、精美、華麗,給人以美的享受。此劇先後到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江西、山東等地演出,均受到好評。還曾到香港作了訪問演出,將中國少數民族劇種介紹到被稱作“世界窗口”的城市,既宣揚了中國輝煌的文化藝術成果,又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這是很有意義的。

獨具風格的藏戲,安多藏戲,有什麼樣的突出之處和藝術魅力?

安多藏戲的創始人之一,80多歲的琅倉活佛看了演出以後很高興,他邀請文工團到他的住處,鼓勵這種創新、探索,祝賀他們取得的成績,同時也談了加工修改意見。《意樂仙女》(載映青年作家華本加改編)榮獲全國第二屆優秀劇本獎。西藏藏戲與安多藏戲儘管語言不同,風格不同,從形成到發展,走過的路也不相同,但它們都擁有眾多的劇目和觀眾,它們是盛開在藏族同胞中的兩朵並蒂雪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