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图/网络

01

第一次接触科幻小说,没想到就被这神秘莫测的科幻世界震撼了,正如作者对科幻的看法,“好看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

毫无疑问,刘慈欣做到了,他用一种平静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疯狂的外星世界——三体,这个灭亡又重生了两百多次的星球。

《三体I》中没有过多描绘这个星球的样貌,但它通过一个名叫三体的游戏将这个星球的历史徐徐展开。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天上九个太阳照得民不聊生,神箭手后羿射掉了八个太阳,保留下了一个,从此日照东升西落,世界一片祥和。然而当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三体星球上,他们却没有那么幸运碰到一个射太阳的后羿了。

在这个星系里有三个太阳,由于三个太阳随机运动,致使三体上分为乱纪元和恒纪元。在乱纪元里,太阳的升落毫无规律,有时久久不见踪影,有时又高高悬挂而不落。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在如此“任性”的太阳运动下,大地时而处于炙烤,一片干涸,时而冰川遍布,哀冻遍野,乱纪元让这个星球的文明一次又一次毁灭。

有乱必有恒,乱纪元后便是恒纪元,在恒纪元里,太阳有规律地东升西落,人们得以拥有正常的日夜,文明得到衍生发展,恒纪元便是他们的人间天堂。

但恒纪元的时间不可预测,有时长有时短,三体世界里的人企图通过各种方法去预测恒纪元,然而都失败了。

经历了两百多次文明的一次又一次尝试,最终他们放弃了,他们开始把目光放向天外文明,希望能通过“移民”的方式拯救他们星球的文明。一次偶然,他们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声音,给予了他们新生命的希望,从此,他们“盯”上了地球。

小说便从他们一步步企图毁灭地球科学开始展开了。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02

如果只是单纯地描述外星人如何占领地球,那么也太轻看《三体》了,作者最让人称道的一点在于,他极擅长借科幻探讨人性,与其说是外星人想要占领地球,倒不如说是人类如何在毁灭中自省。

叶文洁在文革时期深受红卫兵的迫害,她亲眼目睹敬爱的父亲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她什么也阻止不了,只能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发生。

背着“反动思想”的家庭背景,她被流放到大西安岭的建设兵团砍伐树木,本以为人生就该这样平淡无奇地度过,谁想一个转折改变了她一生。

因为好心,她帮助一位记者抄写了一封破坏环境的举报信,可谁想那名记者为了逃避责任将写信的罪责推到她身上,她被冠上了反革命的罪名。

就在她差点死在监狱里时,有两个人救了她,并把她带入了红岸基地,从此她便在红岸开始了物理天体研究。当她一步步走进红岸的核心时,她才发现这是一个与宇宙文明联系的信息发射器。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红岸基地实际的工作其实是探索太空新生命,他们一次次向太空发送信息,以求得到异世界的回应,当然,这个希望是渺茫的,从来没有成功过。

可就在谁也不抱希望的时候,叶文洁收到了一条来自太空的消息,信息来自于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这天,叶文洁第一次了解了三体世界的存在,知道了那个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的文明。

她被震撼了,平静如水的生活再一次泛起了涟漪,她的大脑感受到了久违的刺激,原来太空并非渺无人烟,有一个新的生命在召唤他们。

文革对她的伤害,加上这个世界战火连天的可怖,本来叶文洁对人类文明早已失望透底,新文明的出现再一次给她带来了希望,她甚至冒起了一个念头,如果三体世界的生物能成功到达地球,是否可以帮助地球文明重新改造。

这个念头一出现,瞬间便占据了她的全部理智,在这股意识的驱动下,她瞒着所有人向三体世界发送了一条回复信息。正是这条信息让三体世界准确定位地球,并踏上移民地球的旅程。

叶文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对地球文明希望的泯灭,最终她的人性终于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拯救地球文明的神性。

第一次是文革时期父亲死亡的见证,以及母亲倒戈的指证,她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无情。

第二次是在大兴安岭建设兵团被朋友诬陷,以及在监狱里不愿诬陷父亲而受到文革干部的迫害,她感受到了人性的邪佞。

第三次是在红岸基地里翻阅的世界战乱的消息,当时美国和苏联两国对峙,各国忙于强大自己建造了许多杀伤性武器对人们造成了难以抹平的伤害,这些消息让叶文洁对人性陷入了深深地绝望。

第四次是文革结束后,她再一次见到当时打死父亲的红卫兵,她们对自己曾经的作为丝毫没有悔意,那一刻,叶文洁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丁点希望也终于消散。

她开始坚定地走上背叛地球的道路,她和盟友伊文斯组建了“地球三体运动”,他们一方面招募人员扩大自己在地球的影响力,一方面和三体世界保持联系。

叶文洁终究是高估了三体文明的道德,在她的幻想中,三体文明会是一股新兴的科学力量,帮助地球获得新生,可谁想,三体文明不过是另一股被泯灭的人性。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03

在过去两百多轮被湮灭的三体文明中,三体人总结出了一个法则,能够令三体文明持续延续下去的精神,只有冷静和麻木。

从此,在三体的世界里,恐惧、悲伤、幸福等等情绪都是不被允许的,三体人的生命里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生存,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文学、艺术、爱情,这些会导致他们精神脆弱的东西统统都被扼杀了。

甚至他们没有自我,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星球的繁衍。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在叶文洁向太空发射信号时,一个三体世界里的监听员收到了她的信号,在了解了地球文明的信息后,他被震撼了,甚至是被征服了,这是他从未幻想过的生活,有感情、有梦想,有小人物的幸福,这是三体世界的生活从不曾体会到的。

在这一段描述中,作者运用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他用监听员在监听站的生活和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的生活作对比。

例如下面这段话:

他感到这条无限长的线就是宇宙的抽象,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中间只有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整条线就像所有沙粒排成行形成的沙漠,荒凉寂寥。

这段话第一次出现是在描绘叶文洁枯燥的监听生活里,第二次便是描绘三体监听员的监听生活。

叶文洁和监听员就像是地球和三体的两个参照物,他们虽身处不同的世界,却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选择,可以说,他们是异世界里的彼此。

叶文洁钦慕着三体世界的文明,因此她成为了地球的背叛者,监听员也同样钦慕着地球的文明,所以他选择背叛三体,保护地球。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讽刺。

他们俩都是自身世界里的牺牲品,不同的是,叶文洁是因社会的自私而“牺牲”,监听员却是因为社会的无私而“牺牲”,所以,叶文洁最终选择了摒弃人性,拥抱神性,企图拯救这个自私的世界;监听员的选择是摒弃神性,追寻人性,放弃这个无私的世界。

在讨论人性和神性的话题下,作者还安放了一个人物来见证这个话题的抉择,就是汪淼,他是一名物理学教授,因研究纳米材料而被卷入了三体事件。

为了剿灭三体地球运动者,他们采用了一个极其残忍的方法,将纳米材料铺设成琴弦状安置在巴拿马运河两岸,企图在三体运动者的船只通过时将其切割致死。

汪淼作为旁观者见证了整场行动的发生,作者借汪淼的反应映射了人性的律动过程,不忍、恶心、厌恶、麻木。

这次行动是一场绝杀行动,无论轮船上是否有无辜的人员,都会被其牵连,为了救更多的人,所以只能牺牲少数无辜的人,这正是神性和人性的探讨。

《三体I》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无论是地球世界还是三体世界,看似大家都选择了一个近乎民族大义的做法,用神性的光辉去拯救自己的世界,但在小说的最后,作者告诉了我们,没有人性的拯救永远是失败的。

中国首部雨果奖小说《三体I》:末世下的「人性」和「神性」

那场泯灭人性的巴拿马绝杀行动并没有真正击退三体文明的入侵,最后汪淼等人发现三体世界其实早已向地球发射了两枚智子,用于锁死地球的科学发展,并且还嘲笑人类就是无法与之匹敌的虫子。

科学如果无法进步,他们便永远抵抗不了三体世界的入侵,这才是三体人的最终目的。

就在汪淼等人已经尝试要放弃反抗的时候,警员大史带着他们见证了一场真正的虫子与大自然搏斗的场景,虫子虽渺小,但经过数千年的更迭,强大的人类从来也没有将它们消灭殆尽。

地球文明也是如此,古往今来,人们遭受了多少天灾人祸,最后真正支撑着人类进化发展的,并不是上帝视角的神性,而是每一个作为世界个体的人性在推动着。

人性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不仅有脆弱,还有坚强,有冷酷,还有温暖。

过刚易折,至坚为韧。这便是对人性最好的诠释。

-END-



兜兜先生:每周精读一本书,和你一起向上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