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哭訴之後,漲聲一片!剛需者何去何從

儘管不願相信,但事情還是發生了!疫情過後,房價不降反升,當前一片喊漲之聲,那些期盼著房價能因疫情得到控制,趁機上車的剛需者,可能又要失望了!

樓市:哭訴之後,漲聲一片!剛需者何去何從


最近,應朋友之邀考察了當地的幾家樓盤,轉了一圈之後,發現這些樓盤儼然已經從春節之後的蕭條景象中慢慢走了出來,又變得熱鬧起來,前來看房的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對於人們關心的房價,許多樓盤相繼打出了漲價預告,有的樓盤聲稱要在幾天後每平提升三四百元,有的則揚言一週後每平上漲近千元。

樓市經過短暫的低迷之後,似乎又恢復了元氣,重新拾起了霸氣,這到底是真實的市場反映,還是營銷者的故作堅強?

樓市:哭訴之後,漲聲一片!剛需者何去何從


要知道僅僅是在一個月之前,樓市還是一片愁容之色,包括地產從業者在內的眾多人,都對今年的樓市行情持悲觀態度,有些看空者甚至預測今年個別城市的房價不排除大跌的可能性。

大家之所以不看好今年的樓市,原因也很簡單。

其一,樓市經過近幾年的飆漲,疲態盡現,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上漲空間,高房價需要長時間的頂部震盪才能被消化。

其二,一場罕見疫情的發生,對於房地產行業影響巨大,很可能會成為房價的拐點和分水嶺。

前些日,迫於形勢,一些開發商和房地產機構紛紛呼籲救市,而且表示應當把拯救樓市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

但從現在來看,這種哭訴大約只是一種假象,房地產大約還沒有到急著做人工呼吸的地步。

非常時期,地產銷售方並沒有走許多購房者認為的“以價換量”路徑,反而用漲價的方式來應對困局,這的確有些出人意料!

地產銷售方之所以反其道而行,總結起來,大約有幾個主要原因:

一,近幾年房價大幅上漲,無論對購房者還是銷售者,都形成了心一種思維慣性,認為房價會只升不降。

二,在樓市當中,向來就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顯然,銷售者都深諳此道。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以價換量”往往會出力不討好,而漲價卻能激起大量的追漲者,既保住了溢價又帶動了銷量,何樂而不為?

只是在房價高位階段的喊漲,更像是一種死扛,是否還能像先前一樣屢試不爽,現在還不得而知。

從種種跡象來看,企圖用漲價的方式,刺激購房者的飢餓感,從而帶動銷量不容樂觀。現在雖然許多樓盤已經放出風來要漲價,但並沒有帶來搶房潮,成交量仍舊低迷。

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當前的房價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價值窪地效應早已經消失,換句話說,房價已經大大超出了許多人的購買能力,這才是導致成交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所在。

照有些從業者的話講,目前不少地方的房價已經到了“去剛需”的程度!尤其是在不少城市的熱點區域,高昂的房價都早已經把剛需者趕出了市場,許多人只能奔向偏遠的郊區,或者更小一些的城市置業。

當樓市只剩下炒房者在博弈,樓市也就成了無本之木,這不僅與樓市“只住不炒”的定位完全背離,高房價也勢必會失去支撐。

尤其讓人關心的是,面對漲價喊聲又起的樓市,剛需者將何去何從?

如果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當然可以去挑選稱心如意的房子入手。但對不少剛需者而言,當前房價可能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那麼不妨耐心地等一等。

與其追漲,不如觀望,等待房價出現“買點”,等待自己的收入提升到能與房價相匹配。我們必須明白,對於當前的樓市,踏空的風險並不大,一定會有更好的購房時機出現。

樓市:哭訴之後,漲聲一片!剛需者何去何從


樓市痛哭之後就喊漲?剛需者大可泰然處之,安靜地看其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