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丰产滞销,白马柠檬如何转型?

白马乡的村民们种植柠檬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然而,这个曾经大家眼中脱贫致富的“金果果”,今年却让村民们觉得格外烫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走进白马乡碑梁村,许多柠檬挂满枝头,但这对村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原本去年11月就该采摘的果子到现在还挂在树上,理由只有一个,卖不出去。白马乡碑梁村村民向海波告诉记者,去年行情不好,他只采摘了两三千斤,其余的柠檬都还在树上。

四川广安:丰产滞销,白马柠檬如何转型?

原来,由于全国柠檬产能的迅速扩张,去年柠檬的市场价格一路下滑,为保障利益,许多村民就选择把柠檬留在树上等待市场回暖。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雪上加霜,价格跌至两三毛一斤都很难卖出去。“碰到行情好的,就卖点钱,行情不好也没办法。”向海波无奈地说。

能不能卖钱靠的是运气,在白马乡,和向海波一样想法的村民还有很多。然而在他们的村主任杨代华看来,眼前的困境并不是偶然。“一是没有技术,二是舍不得投入,舍不得肥料投入、药物投入或者管理投入,关键是质量没搞起来。”

四川广安:丰产滞销,白马柠檬如何转型?

质量才是提高收益的关键,杨代华说,这个观点并非照本宣科,来源正是同在白马乡的广安农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乡里发展了1500余亩的柠檬基地,产品如今已远销海外。负责人游中杰告诉我们,公司种植的柠檬早已被海外市场订购完毕,眼前厂里的果子都是响应政府助农增收号召,以保底价收购的农民的果子。“我们从老百姓那边收集来的果子,拿回来以后慢慢给它清洗,完了后我们还要给它分级,能够在电商平台上卖的,我们就在电商平台上卖,不能在电商品平台上卖的次果,那么,我们就要把它作为加工原料。”游中杰说。

四川广安:丰产滞销,白马柠檬如何转型?

不仅是收购果子,厂里的工人也都聘请了当地农民,保底月收入1650元以上。据游中杰介绍,车间大概有二三十个人,主要是处理收购老百姓自己种植的柠檬,比如在车间里处理分选、清洗、包装、再发货等。

市场不稳定、质量拿不起,是摆在村民面前的“大山”,而龙头企业的带动让大家有了翻山的动力。碑梁村一马当先,成立了村级专业合作社,要和公司搞合作。“把柠檬树算10块一株,土地算500块一亩,折合金额投入到合作社,由集体来指挥,集体来管理,这样会让质量得到提升。”杨代华告诉记者。

四川广安:丰产滞销,白马柠檬如何转型?

有了质量作保障,村里的柠檬也能顺利进入龙头企业的销售渠道,这种“专合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得到迅速推广。如今,白马乡已成立柠檬专业合作社7个,连片规模发展柠檬突破1万亩。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散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加强与企业合作,稳价格,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助农增收。

白马柠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可喜的是,眼下各级党政机关干部正深入一线,多途径帮助找销路;农丰公司加速收购包装,每天数百件农民的果子正从这里销至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民正改变传统分散种植,积极加入合作社成为股民,远离贫困。


全媒体记者:朱 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