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善導”引領新時尚 義烏城西農村垃圾分類成為道德銀行“必答題”

“善治+善導”引領新時尚 義烏城西農村垃圾分類成為道德銀行“必答題”

“垃圾分類投放錯誤2次,扣1分。”“清洗垃圾分類桶1次,加1分。”“本月垃圾分類無差錯,加1分。”近日,城西街道上楊村率先通過將垃圾分類情況納入道德銀行積分體系,讓垃圾分類積分高的村民可通過道德銀行量化體現,村民們自我評比、激勵、約束的思想意識明顯提升,極大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善治+善导”引领新时尚 义乌城西农村垃圾分类成为道德银行“必答题”

據瞭解,前期為進一步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工作,上楊村組建了由網格長、村幹部、專職督查員、環衛所工作人員組成的垃圾分類檢查小組,通過開展環境衛生、農戶源頭分類的檢查與整治,較好的改善了村莊的環境。如何把檢查結果更好進行運用,最大限度激發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上楊村開始了把道德銀行與垃圾分類相結合的嘗試。

“善治+善导”引领新时尚 义乌城西农村垃圾分类成为道德银行“必答题”

“以前村裡參加義務勞動、做些好人好事在道德銀行進行積分,村民都能接受,垃圾分類這些小事、家務事也進行積分,村民開始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上楊村村支部委員楊文生表示。但是當村幹部、志願者挨家挨戶宣傳“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就會產生價值”的時候,村民的想法也慢慢發生了改變。

“善治+善导”引领新时尚 义乌城西农村垃圾分类成为道德银行“必答题”

71歲的村民楊傳榮剛開始總以為垃圾分類兌換道德銀行積分,說出來“不好意思”、幹起來“沒有奔頭”。“現在看到自己因為垃圾分類在道德銀行的積分在慢慢增長,心裡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楊傳榮表示。

“善治+善导”引领新时尚 义乌城西农村垃圾分类成为道德银行“必答题”

目前,每個月上楊村垃圾分類收集員會根據每戶農戶分類準確率進行“優、中、差”三個等級的評定,對獲得優秀或差評定的農戶在道德銀行積分上進行相應的加扣分。這一舉動,推動了村子的風氣轉變了,村民能夠有意識地開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大多數開袋的易腐垃圾裡看不到紙巾、瓶蓋等其他垃圾,從源頭實現了垃圾減量。

“道德銀行的積分結果與村民年終村集體收入分紅是相掛鉤的,所以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能夠與村民的切身利益相關。”楊文生介紹,街道還在村裡設置了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平時村民還可以通過積分兌換一定的生活用品,使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更高了。

“讓有德者有所得”。目前,城西街道各村社圍繞垃圾分類開展積分超市兌換、“紅、黃、白”三色警示單、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等有效嘗試正在全面推進。“下一步,城西街道將結合各村社實際情況,把垃圾分類與道德銀行相結合的做法進行推廣,推動垃圾分類與鄉風文明、鄉村治理齊頭並進,讓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成為美麗城鎮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的有效突破口,形成了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的濃厚氛圍。”城西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