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趣事:比皇帝大十七歲的女人,卻得到皇帝一生的寵愛


大明趣事:比皇帝大十七歲的女人,卻得到皇帝一生的寵愛

萬貴妃,青州諸城人(今山東濰坊諸城),明憲宗之妃嬪,明史上第一位受承認的皇貴妃,頗受寵愛,世稱萬貞兒,真假不可考。埋葬於北京市昌平區衛星城西北七公里處的萬娘墳。

萬貞兒之父萬貴,因為親屬犯罪被謫居霸州,為了使日後有所依靠,他託付同鄉把年僅四歲的女兒萬貞兒,帶進皇宮當宮女。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孝恭孫皇后的喜愛。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當時的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以郕王朱祁鈺暫替皇帝位,立朱見深為太子。那時的萬貞兒已長成十九歲的妙齡少女,被孫太后派去照料年僅兩歲的朱見深。至此,幼小的太子與萬貞兒形影不離。

後來,朱祁鈺野心逐漸膨脹,產生了廢掉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的念頭,最後,付諸行動,將朱見深廢為沂王,立己子朱見濟為太子。再後來,朱祁鎮復辟,朱見深又被複立為太子。

朱見深自小不與母親一同生活,而萬貞兒卻時常在身邊照顧,如同母親一般。因此,朱見深對萬貞兒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感情,正如當代所言“戀母情節”。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駕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明憲宗。

當上皇帝的朱見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冊封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后。但是,他的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萬般無奈下憲宗只能屈服,立宗室女吳氏為皇后,改立萬貞兒為貴妃。

年輕美貌的皇后並沒有打動憲宗,他依然與萬貞兒如漆似膠,形影不離。由於憲宗對吳皇后不聞不問,吳皇后一氣之下,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此事很快就被傳開了,並傳到了皇帝朱見深的耳朵裡,不能忍受心愛的女人受苦,血氣方剛的憲宗下令廢后,儘管有太后與大臣的阻攔,朱見深還是廢了吳皇后,並處罰了阻礙他廢后的大臣。後來,升先帝所命的王氏為皇后。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已經三十七歲的萬貴妃,生下了憲宗的第一個兒子,狂喜的憲宗晉封萬貞兒為皇貴妃,並許諾立其子為太子。然而,萬貞兒並沒有高興多久,一年後,她的兒子夭折了,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兒子。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皇貴妃萬貞兒去世,時年五十八歲。得到消息的憲宗,不禁嚎啕大哭,哀嘆道:“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就在這年的八月,明憲宗朱見深駕崩,終年四十一歲。

明朝自太祖起,皇帝死後,都要妃嬪宮女陪葬。但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死後,此例免除,何故?這要從繼位的明憲宗談起。

明英宗死後,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年號成化,又稱成化帝。這朱見深,因父親經歷複雜,他的經歷也隨之複雜。

他兩歲時,發生“土木堡之變”,叔父朱祁鈺做了皇帝,他被立為太子;父親返國被軟禁在南宮,叔父要廢他的太子之位,叔父的皇后汪氏力爭,但無效,他與汪皇后一起被廢去名位。之後,他在生母周貴人及汪氏的愛護下成長,到父親“南宮復辟”時,他僅十歲。由於叔父代宗幾天後死去,英宗要讓代宗的妃嬪宮女殉葬,也包括汪氏在內。

朱見深即向父皇說情,使汪氏得免。英宗臨死前交代,要廢除殉葬制度,朱見深即位後,立刻施行這一舉措,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

朱見深兩歲立為太子時,開始服侍他的,是十九歲的宮女萬貞兒;他十歲再立為太子時,萬貞兒已二十七歲;到他十八歲即位時,萬貞兒已三十五歲。他不忘萬貞兒對自己的愛護和體貼,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長十七歲、顏色漸衰而嫌棄,冊封她為皇貴妃。更難能可貴的是朱見深在位二十三年,始終如一地專寵萬貴妃,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五十八歲的萬貴妃病死,憲宗很傷心,也一病不起,於同年而逝,享年僅四十一歲。他專寵了萬貴妃一輩子。無論怎樣,這都是段千古佳話。朱見深終其一生,都只愛萬貞兒一個女人。

歷朝歷代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誰也比不過大明王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的寵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七歲的女人,從小撫育陪伴皇子長大成人,並做了皇帝的第一個女人,亦母亦姐的奶孃關係,變成了男女夫妻關係,並且牢牢佔領了皇帝的心,擁有他一生的寵幸摯愛,就此說來,除了明憲宗有“戀母情節”外,萬貴妃倒也是個有魅力的女人。

不過,在眾多的野史和影視作品中,萬貴妃也成了妖妃惡女,被世人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