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貓咪大戰蛇的視頻或者是動圖,這些素材往往給我們一個感覺,貓咪是天生的捕蛇高手,也對它們這個技能感動歎為觀止。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實際上一些小蛇也在部分貓科動物的食譜上面,不過總體來說,這些貓科動物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並不會把蛇作為食物的優先性放在第一位。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而貓咪與蛇之間的糾葛,可是從它們的祖祖輩輩就開始了,甚至連貓咪的一些行為,也是被蛇所影響。

來自祖輩的記憶

我們現在的家貓,基本是由非洲野貓馴化而來,而在非洲野貓的棲息地,同樣也有各種蛇出沒。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非洲野貓們多數以齧齒類動物為主要的食物,偶爾也會吃些鳥類、兩棲類和昆蟲。不是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考慮把蛇當做是食物。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這方面主要還是來自於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當地的蛇大多數都有毒而且兇猛,第二是捕蛇對於非洲野貓來說,風險比收益大,對於天性謹慎的非洲野貓來說,它們寧願去捕捉一些更加溫馴的小動物。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但非洲野貓對上蛇的情況還是會經常發生,而且它們還從蛇身上學到了一個小技能。

有動物行為研究學者認為,貓咪們壓低耳朵,趴下身子發出“嘶~嘶~”的聲音,是向它們的老對手——蛇身上學來的。蛇在攻擊或者是警戒威嚇的時候,也會發生同樣“嘶~嘶~”來企圖嚇退對手,這種行為在生物學之中也被稱之為“保護性擬態”。非洲野貓長年累月、祖祖輩輩與蛇鬥爭,自然也在基因裡面刻下了這一個習慣。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而這個習慣也跟隨著幾千年前的基因,同樣的傳承到了我們的家貓身上,當它們遇到危險或是對手的時候,同樣也會做出這個動作,與蛇鬥爭的記憶,也同樣被保留了下來。

有來有回的戰鬥

可能我們能看到聽到很多家貓們捕蛇的事蹟,但總體來說,貓咪對上蛇的受傷率還是挺高的。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對於蛇來說,貓咪的攻擊技巧要豐富得太多,三維立體式的活動軌跡,敏捷的動作,強而有力的前爪撲擊,這些加起來對蛇來說都是致命的。而蛇的攻擊就略顯單調,只有纏繞和啃咬兩種方式,一些蛇用起來在我們人類視角看上去很快的動作,在貓咪眼裡和慢動作並沒有什麼差別。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而且貓咪平時很多時候注重力都不集中的樣子,但是它們在捕獵的時候,卻很有耐心,不急不躁地慢慢消耗對手的體力,一連串的爪擊下來,蛇的脊索、內臟都會被貓咪破壞,從而慢慢地失去生命,最後淪為貓咪們的口中美食。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不過大家往往容易忽略的一個點就是,大多數成為貓咪們腹中冤魂的蛇們,都是小型無毒的遊蛇,而這些蛇對貓咪的危險,大多數並不高。貓咪天生謹慎,自然會選擇一些小型的蛇類來捕獵。當然也有一些對自己能力產生錯誤認知的傢伙,選錯了挑戰的對象。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根據北美一些寵物醫院的就診記錄,有部分貓咪受傷的原因是來自於蛇咬,這還是屬於貓咪們被無毒的蛇攻擊之後的數據,而更加被毒蛇傷害的貓咪,可能在送院的途中就不行了,因為貓咪並不像“平頭哥”,體內有可以化解部分蛇毒的酶。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而在澳洲的情況就更加誇張了,澳洲的蛇大部分都有毒,而且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任何野生動物都長得特別大,所以貓咪們如果沒有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基本討不到什麼便宜。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這也是貓咪其中一個特點,無論是什麼樣的對手,總有一些貓咪勇於上去挑戰,也許這份勇氣來源於他們身體裡面的冒險基因吧,也正是因為這些冒險基因,貓咪的祖先才會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不過在貓科動物裡面,有一種貓咪的近親,被當地的人們稱之為“獵蛇者”,它們就有著16:9寬屏臉的沙丘貓。

貓咪對上蛇,勝率雖可觀但被反殺的也不少

不過沙丘貓的體型很小,也只能捕獵沙蛇等當地的小型蛇類,遇上角蝰等狠角色還是要乖乖逃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