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怒批:“深圳灣”環評報告造假,項目恐威脅10萬水鳥生存

近日,深圳市政府官網上公示的一份環評報告,引發人們的關注:有市民發現,在這份為“深圳灣”航道疏浚而作的環境影響報告中,數十次出現了“湛江”等字眼,涉嫌抄襲造假。

央視怒批:“深圳灣”環評報告造假,項目恐威脅10萬水鳥生存

“深圳灣”環評造假,涉嫌抄襲湛江

3月3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在線公佈《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公眾參與公告》。這份徵求意見稿中多處出現對“湛江”的描述,把深圳灣的情況套到了湛江頭上,文中共出現35次“湛江”。這份張冠李戴的徵求意見稿,被指“抄襲忘改城市名”“視公共環境利益如兒戲”,引發公眾熱議。

例如,環評中寫道“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項目建設可實現‘以湛江港為龍頭,充分發揮其作為西南沿海地區主樞紐港的輻射功能,在湛江灣、雷州等地佈局建設若干港口物流基地’的目標”。在項目生態評價上竟然出現了“項目不會對湛江灣現有紅樹林造成明顯不利影響”等字眼。

經統計,這份“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出現“湛江”字眼的次數有35次,以及“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等內容。

有專家也發現,無論是棲息空間的侵佔,還是食物的破壞,以及運營期間油汙噪聲光汙染對鳥的影響,都沒提及,也沒有任何的鳥類保護措施,因此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報告。

據深圳灣航道疏浚項目的主管單位深圳航道事務中心介紹,根據經濟發展需要,深圳市擬對現有的深圳灣航道進行疏浚,將目前的300噸級航道拓展到千噸級,因此需要將航道加深約1.5米。

深圳航道事務中心通過招投標,確定由中交水運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為全過程工程諮詢單位,包括進行環評。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標後,將環評這項工作分包給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公佈的調查過程顯示,從2019年12月底,相關技術團隊就開始投入工作。今年1月19日、3月3日和3月19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陸續將環評報告進行了3次掛網公示,在第3次公示期間,市民發現了環評報告存在抄襲的問題。

央視怒批:“深圳灣”環評報告造假,項目恐威脅10萬水鳥生存

確認抄襲,已進入立案處罰階段

3月27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調查小組對相關情況開展調查。28日晚,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佈消息稱,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涉嫌抄襲、造假一事開展調查。

4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發佈《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涉嫌抄襲調查處理情況的說明,該文認定——

涉事報告書部分內容與該所編寫的環評報告《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定性分析部分相同或高度相似,確實存在抄襲;

涉事報告書負責人徐玉芬未按規範程序經我所審核同意,私自對外提交公示文件,造成惡劣影響,負有直接責任;

該所作為《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海域使用論證、環境影響評價和潮流泥沙數學模型專題報告》技術諮詢合同承擔單位,對職工職務行為監管不到位,導致徐玉芬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未審核蓋章情況下擅自提交成果文件。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經協商,該所立即中止該項目合同,並退回全部費用,後期不繼續參與該項目工作。停止項目直接責任人徐玉芬所有項目工作,進行調查整頓,在徵得委託方同意的前提下,由相關業務管理部門協調其他人接手。

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令第18號),及中科院與該所相關規定,對徐玉芬及相關人員進行處理並啟動問責程序,處理結果後續將對外發布。

目前,各級主管部門已介入調查,項目的建設工作也已暫停。在生態環境部4月15日召開的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事件暴露出抄襲、造假問題,性質十分惡劣,生態環境部已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目前省市聯合調查組已完成對編制單位的調查取證,案件進入立案處罰階段。

深圳灣新航道項目惹爭議

深圳灣是深圳的城市生態名片,作為一個半封閉感潮海灣,有一套完整的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其中,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處在城市腹地、面積最小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的香港米埔-后海灣溼地則是國際重要溼地,每年迎接近10萬隻候鳥。

不少環保組織負責人擔憂,疏浚的航道距離沿岸的溼地只有不到200米,紅樹林的生境、候鳥的棲息、底棲動物的生存將遭受影響。《南方都市報》發起的民意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反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實施,擔心破壞生態環境。當地媒體南方+發起調查,有96633人參與投票,九成受訪者不同意該項目。

據中國新聞週刊,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藍協)的執行秘書長馬海鵬在研讀環評報告後,很快發現一個致命的漏洞:項目地位於最重要的鳥類保護範圍,環評報告卻對此完全忽視、沒有評價,同時也完全忽略了疏浚工程以及日後營運期間對遷徙水鳥的影響。

深圳灣與伶仃洋直接相連,屬於典型的海灣溼地生態系統。潮漲成海、潮退成陸,這種溼地能調節氣候,淨化水質,抵禦颱風等自然災害,同時也養育著豐富的魚類和底棲動物。這讓深圳灣成了一些珍稀水鳥的庇護所。深圳灣的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共有鳥類約200種,其中23種為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如卷羽鵜鶘、海鸕鷀、白琵鷺、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鶚、黑嘴鷗、褐翅鴉鵑等。另外,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線路,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澳大利亞這條線路中,深圳灣是候鳥重要的“加油站”。

央視怒批:“深圳灣”環評報告造假,項目恐威脅10萬水鳥生存

冬季到深圳灣觀鳥,已成了近幾年熱門的活動。有報道稱,1月份,各種鷺、鷗、雁等聚集數量達到峰值,超過10萬隻。為了保護鳥類,深圳市政府專門出臺過相關法規政策,從2014年起,深圳灣被劃為禁漁區,全年禁止一切養殖和捕撈行為,有效期截至2024年4月30日。

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助理教授蔡志揚擔心,航線疏浚,會威脅水鳥的生存空間。“對於來深圳灣過冬的候鳥來說,它們需要的就是充足的食物與空間、安全的活動和休息環境。”

航道疏浚,將徹底改變疏浚區底棲生態環境。“新航道區域的底棲生物喪失,對候鳥來說就是潛在食物的喪失。”蔡志揚補充,不僅如此,疏浚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泥沙,會隨著潮流擴散、遷移,影響更大範圍的海域,懸浮泥沙使海水混濁,區域內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以及魚類數量也可能會下降,對水鳥來說,食物缺失的範圍會持續擴大。而航道營運期間,需要定期疏浚,這代表著影響將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對海岸邊珍貴的紅樹林來說,也不是好消息。深圳紅樹林生態研究專家、林業高級工程師王勇軍告訴當地媒體,施工期間造成的深圳灣水質汙染,也會影響紅樹林的幼苗生長。

央視評論:

把深圳寫成湛江

給抄襲的環評報告來一次“環評”

將“深圳灣”表述成“湛江灣”、“深圳市”表述成“湛江市”,張冠李戴的背後,原來是“抄作業”所致。這種抄法,太笨拙,也太惡劣,讓人啼笑皆非。比如,報告中有這麼一句話:“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實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體現。”如此牛頭不對馬嘴,大有關公戰秦瓊的荒誕,又可悲可嘆可笑。

如此“抄作業”,不是冷笑話,也不能僅把它當作笑話看。究其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而這種抄來的報告,連基本事實都無法保證,談何客觀、公開、公正?

本該嚴肅的環評報告,卻因複製粘貼而變得極為輕佻。這是一起醜聞,對醜聞應有抽絲剝繭般調查。

當前,公眾需要一個解釋,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也需要一個解釋。據報道,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已發佈終止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報告書公眾參與公示的公告,並責成環評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新組織開展環評。無論終止公告還是要求重新開展環評,都極有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必須探究這起醜聞何以出現?造假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直接抄襲,因為他們更偷懶更沒底線。

公眾除了需要解釋,還需要給出解決之道,即如何處理有關責任人?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5日舉行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事件所暴露出的抄襲、造假問題,“性質十分惡劣”,“責成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嚴肅查處,並要求將處理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隨著監管部門的介入,不僅可還原真相,還會依法依規處理責任人。

除此之外,更需“解剖”這起個案。環評報告質量差,環評走過場,並非新聞。生態環境部曾發佈通報顯示,環評文件質量較差佔到問題總數的九成,其中16家環評機構連續兩年被通報。環境影響評價被稱為“卡住違規建設項目的硬槓槓,環境風險的過濾器、安全閥”,如果淪為形式乃至造假,就不可能過濾掉環境風險,也無法捍衛生態環境。

奉行拿來主義,直接抄襲的環評報告,或不多見,但現實中存在問題的環評報告,絕非個別。環評報告弄虛作假,暴露出多重問題,比如環評機構缺乏實事求是之心,慣於敷衍了事;有關機構把關不嚴,不真正重視環評報告,對環評報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外,少數委託機構也麻痺大意,對環評報告的質量也不夠關心。

“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堅決遏制環評文件造假和粗製濫造等問題,切實提高環評文件質量。”有關人士的表態,給公眾吃下定心丸,相信這起事件不會不了了之。遏制環評報告“抄作業”,除了監管強起來,還需法律硬起來,讓法律長出“牙齒”,如果“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終身禁止從業”,誰還敢造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