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樓市抄底時機到了?

直指樓市“露底”真相

“底部”三問

廣州樓市近期又傳出“抄底論”:疫情後樓價將觸底上升。理由是參照2003年,同樣受疫情影響,樓價先陷入低谷,然後迅速反轉,並迎來一波大增長。回頭看看,那一年買房的人剛好踏中了此後17年來廣州樓價最低的谷底,疫情拐點與樓價拐點重合。

以似曾相識的2003年那一隻“黑天鵝”為參照,今年的廣州樓市似乎也正走出相似的軌跡:復工後,一二手住宅成交連續八九周錄得上漲,多個樓盤聲稱“馬上漲價”“促銷倒計時”,釋放出觸底反彈的信號。

廣州樓價的真相究竟如何?確實已經觸底了嗎?消費者何時買房更加合適?這些疑問成為近期買家十分關注的熱點話題。

追問1:“價格底”到了嗎?

表現:增城多盤“麵包僅賣麵粉價”

答案:已局部出現

近期,廣州樓市出現“麵包僅賣麵粉價”的樓盤,有開發商以接近甚至低於地價的價格推出促銷單位以拉動市場。有專家認為,廣州樓市經過一年多的高位盤整,價格已調整到位,局部底部已經出現。

“麵包僅賣麵粉價”的樓盤集中出現在非限購區增城。

最典型的是招商臻園,“19×××元/平方米起”的特價單位就是典型的“麵包”賣得比“麵粉”便宜,該盤在2017年3月拿地時,實際樓面價達20195元/平方米。

“不賺錢賣樓”的代表還有:碧桂園鳳凰城雲頂,樓面地價23963元/平方米,目前部分特價單位賣2.4萬元/平方米左右;融信天樾府,樓面地價1.57萬元/平方米,現售價大約2.2萬元/平方米,部分特價單位單價僅“2萬元出頭”;保利中海金地大國璟,樓面地價12489元/平方米,現售價約1.95萬元/平方米,還帶裝修,算一算,開發商同樣沒多大賺頭……

克而瑞廣州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認為,近期“虧血本賣房”的樓盤均出現在增城,是因為增城樓市庫存壓力大,產品同質化嚴重,樓盤之間競爭激烈,打價格仗的現象更為突出。另外,開發商比往年更加迫切需要回流資金,才會祭出這樣的“打骨折”大招。

這樣的樓價是不是“價格底”?專家認為,基本可認定這些已經接近“地板價”,預期這種促銷只是短期行為,因為明顯是“不賺錢的買賣”。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城之外,其他區域暫時沒有出現類似情況,這是由於各區供求情況不一,導致每個板塊“價格底”的表現、出現的時機不同。

追問2:“政策底”到了嗎?

表現:雖趨寬鬆,但“限購、限貸”未變

答案:未到

“價格底”會否進一步擴大範圍、形成整體促銷效應,還要看一項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政策。如今,“政策底”是否已經到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儘管樓市調控漸趨寬鬆,但政策基調並沒有變。

今年2月以來,多地集中出臺了房地產扶持政策,據中指院統計,截至3月底,已有超60個省市出臺了相關政策,不過,扶持政策仍以購房補貼、人才落戶等方式出現,像限購、限貸這樣的調控並沒有放鬆。

同時,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為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寬鬆的金融環境。但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房地產並沒有特別“放水”,與房貸密切相關的5年期以上LPR仍按兵不動,房貸利率下降預期落空,仍保持著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穩定性。

追問3:“成交底”到了嗎?

表現:從最低點慢慢恢復,距離“反轉”尚早

答案:未到

從數據上看,近期樓市復工後的表現確實不錯:3月廣州一手住宅成交4391宗,環比上漲487%;總成交面積47.82萬平方米,環比上升480%。

成交量以4倍以上速度放大,確實鼓舞了市場信心,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廣州樓市即將觸底反彈?

不是!當前樓市離“反轉”尚早。

首先,這是環比數據,參照基數是2月份,2月份樓市成交停滯。事實上,如果對比去年同期,就能發現今年3月還減少了3055套,成交面積減少了30.4萬平方米。

其次,要判斷樓市“反轉”,單以一手住宅數據作為依據會有失偏頗,廣州二手房成交一直佔據市場份額的50%以上。事實上,今年3月廣州二手房成交量跌至近五年來的最低點,中介網籤量僅2469宗,而去年同期超過了5000宗。

所以說,當下的廣州樓市是漸漸從低點恢復元氣,評價為“反轉”“小陽春”仍為時尚早。

專家認為:“U形底”呈現本輪購房窗口期較長

從“價格底”“政策底”“成交底”三個維度來看,當前廣州樓市深度築底特徵呈現。

從歷史經驗來看,樓市底部分為“V形底”與“U形底”,前者觸底後會快速反轉,後者底部運行時間長、觸底後再度回升相對緩和。

有專家認為,眼下廣州樓市的築底行情屬於後者,是表現較和緩的“U形”築底,是更多購房者的入市機會。

廣州世聯市場部經理崔登科分析認為,剛需購房者現在可以考慮出手,因為這次購房窗口期較長,這意味著購房者選擇的空間更大、考慮的時間更加充裕。

廣東中原項目部總經理黃韜也持類似觀點:“從去年開始,這樣的窗口期就已經開啟。如果你看好的房子降價10%-15%,建議不要再等,有合適的就出手,畢竟從長遠來看,廣州房價還是值得看好的。”

這三個原則你不得不看

“捉底”三招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能省一點是一點。”在採訪中,準備買房、又想再等等的林女士笑著對記者說。

“我去年年底看的房子,均價大約2.8萬元/平方米,現在樓盤搞十週年促銷,均價2.4萬元/平方米左右,還送4000元管理費,幸好年前沒買。”準備買亞運城房子的吳小姐很開心地說。

不過,也有購房者覺得,等來的優惠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剛在黃埔某新盤下定的黃先生,從去年10月開始看樓,跟蹤了這個樓盤近半年,近期推出的相同戶型的特價房大概優惠了34萬元,單價約3.1萬元/平方米,比去年10月優惠了1500元/平方米左右,“但特價房在低樓層,樓棟、景觀、朝向都不如之前的單位,如果去年10月買,現在也不算虧”。

從不同購房者的心態來看,要在樓市實現抄底並不容易。一味等待,並不一定能等到底部,何時出手才合適?

我們不妨來看看廣州樓市歷史上,底部到來前會有哪些典型特徵;購房者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才能迅速捉住階段性底部。

原則1:底部總是悄悄地來迅速地去

沒有一個“底”是敲鑼打鼓來的,相反,它總是悄悄地來、迅速地去。如果開發商大聲叫嚷著“漲價了”,那大概率上你不用太當真。出於“買漲不買跌”的市場心理,開發商極力宣傳漲價,往往是為了助推買家加緊入市,很多時候未必真的漲價。

但是,如果開發商悄悄地關起門來搞某些小範圍的“內部員工價”“VIP認購會”等名目的促銷,購房者最好要留意,因為這有可能會放出真的“底價”。

真正“到肉”(粵語,指大實惠)的降價,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藏著掖著進行的,或者是小範圍一對一通知準買家,暗中消化部分存貨,等資金迴流、業績過關後,降價通道就會關閉,重新恢復原價,這是很多開發商的慣用做法。

如果你的意向樓盤出現這樣的降價窗口,建議購房者大膽捉住,否則很有可能會錯過底部。

原則2:看好就買不要奢求最低

從歷史上幾次底部出現的情況來看,底部真正出現的時候,大家都不相信它已經來了,總要等到底部已經過去很久、樓市又恢復漲勢的時候,大家才回過神來:哦!原來那個就是底部!

所以,錯過底部很正常,假如你不是一個職業投資者,而僅僅是一個需要房子居住的購房者的話,那麼不需要有太多的“抄底”奢求,真正的底部是很難從技術上捕捉的。

需要強調的是,剛需買家、改善型買家不用太在意抄底之舉,因為放在更長的時間軸上看,樓價曲線是持續向上的,對自住購房者來說,樓價短期的漲跌和你關係不算太大,你不需要有抄到最低點的執念,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樓市開始進入“U形”底部時,能夠及時地發現市場已經開始處於谷底,能夠買到一套相對筍價的合適的房子,那便足夠了。

原則3:普降不可期有些盤不漲就是降

不少購房者對底部也有誤解,認為一定是非常筍的價格才能叫做底部,事實上,市場的表現往往並非如此。

構築階段性底部的重要信號是出現促銷季:市場出現明顯的、持續的、波段式的促銷,且一波比一波花樣新、力度大,比如變相降價、跌破開盤價、“麵包賣麵粉價”,等等,這些一旦成為一個階段的常態,則可以判斷樓市已向買方市場轉變,這時候出手,任何時間段內都是合適的,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剛好能“捉底”。

以2019年為例,樓市的主題就是促銷,開發商促銷的規模越來越大,不少樓盤降價幅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可以判定,去年樓市正在築底進程。但從均價上看,2019年的樓價卻比2018年上漲了5.5%,這說明在全市範圍內有樓盤降價,也有樓盤還在升價;有樓盤降得多,也有樓盤降得少。所以,購房者一味等待不一定明智,可能你看中的區域和樓盤,不漲價就已經相當於降價了,並不是每個區的樓盤,都會像增城那樣“打折打到骨折”。

增城只是樓市調整期最典型的縮影,代表了庫存量大、消化週期長區域樓價的下調壓力。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廣州樓市的平均去化週期是13個月,其中,去化週期高於13個月的區域有:南沙、花都、從化、增城、白雲。也就是說,這些區域所面臨的庫存壓力較其他區域要大,開發商促銷的動力會比其他區域更足。但是,對於新盤少、庫存消化週期在半年左右的越秀、天河、黃埔等區域來說,讓利空間相對小,甚至仍有樓盤小幅漲價,如果你打算在這些區域購房,對抄底的期望值就不能太高。

第五次底部到了嗎?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四次樓市底部

曾經的“底”

“抄底”一詞來源於股市,但人們對樓市的抄底熱情比股市更加強烈,因為在樓市二三十年的市場化發展進程中,“買入”在大多數時間內都是正確的。

所以樓市的畫風是動不動就“露底”,開發商更善於利用“抄底”心態做營銷,製造“再不買就漲價”的輿論環境。

然而,動不動就“露底”的廣州樓市,之前真正出現底部的總共僅有四次。

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

●當年廣州樓價:3888元/平方米

17年前那個春天的記憶,被反覆提起。2003年“非典”之後,廣州樓市在短暫低迷後便迅速反轉,回過頭來看,那年確實是這17年來的最低點,堪稱“底部的底部”。

那時,廣州最熱門的荔灣區一手房價才5000元/平方米左右;至於珠江新城,也不過是3000-4000多元/平方米。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

●當年廣州樓價:9339元/平方米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波及全球經濟,本來飆漲的房價一下子停住了腳步,並且開始呈現下跌趨勢。

直到那年10月中旬,中國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出臺,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之後市場熱度逐漸恢復,那年年初廣州房價還不到1萬元/平方米,年底就飆升至接近1.4萬元/平方米。

2010年:調控政策出臺

●當年廣州樓價:11397元/平方米

2010年之所以會出現抄底的機會,主要是因為樓市調控政策出臺,特別是銀行收緊資金,很多房企別無選擇,要想獲得資金,只能通過賣房,又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要想“走量”只能降價,於是樓價出現了短暫回調。

不過,這一輪降價促銷很快過去,廣州樓市迎來了第一個連續24個月的上漲週期。

2013年:進入“中場休息”

●當年廣州樓價:13289元/平方米

2013年,樓市又迎來一次調整,這主要是前一個上漲週期的“後遺症”。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次調整不過是樓價上漲的“中場休息”。經歷了這次低迷之後,樓市出現了報復性上漲,後一次樓價上漲週期從2015年3月開始,到2018年三季度才漸漸偃旗息鼓。

2020

2018年,成為廣州樓市最近這一次牛熊市的轉折點。

從2016年開始,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大約出臺了600餘次調控政策,堪稱“史上最嚴調控”,直至2018年三季度,樓價迅速上漲勢頭終於被遏制。

接下來的2019年、2020年一季度,廣州樓市仍在調整軌跡下運行,開發商動用各種營銷手段刺激成交,這會是廣州樓市的第五次底部嗎?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總投資26億的南通醫學中心一期工程建設獲批
  • 溫嶺城東錢江集團192畝土地完成收購!補償款近6億
  • 重磅!領地仁壽再出手,7.72億豪吞五宗肥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