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能“抄底”買房嗎?

低買高賣,這是買賣獲利的不二法則,於是很多人鍾情於“買低”。

昨晚,我一位程序員朋友又跟我討論深圳房價會降到何時。他去年初就計劃在深圳買房,看好的兩居室只需要找家人再湊30萬就可以入手了,但他來回考慮了一個多月,最終決定先不買,然後到了現在仍然沒買房。


我們真的能“抄底”買房嗎?


為什麼呢,是湊不到那30萬嗎?父母兄長都給他準備好錢了。原來是他“精於計算”,計劃以時間換利益,等待抄底機會。

政府調控給了他抄底的自信,他明白房價長期肯定是上漲的,但他相信政府調控會有作用,因為有限價,因為市場會變冷,起碼種種政策限制下,有些房企會出於資金壓力,為了快速回籠資金而降價銷售。

他一直在關注房價統計數據,那些“環比平穩、微跌”“連續下跌”的漂亮數據,也給了他堅定的信心。多次討論後,他已經開始教導我,作為一名房產投資分析師,應該善於量化測算,抄底入手。他認為我的購房建議太粗略,投資方式太粗放了——房產作為大宗投資項目,一個百分點的漲跌那也涉及巨大的利潤空間,也應該詳細計算的。


我們真的能“抄底”買房嗎?


之前有文章說到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是透支上漲,同時又建議剛需有錢就趕快買房,不要等房價回調,他認為我這是誤導讀者,既然我自己都知道是透支上漲,有大量投資性購房未來退出不易,那為什麼不等房價回調呢。

他更是舉了“深圳新房價格連跌21個月”“8月深圳房價下跌53元”的新聞,證明自己購房觀念的正確性。他給我算了筆賬,根據統計,深圳房價半年下跌400多了,以他想買的80平兩居算,就能省錢32000,快趕上他兩個月的收入了。

我始終未能說服這位朋友,他還是決定等下去,等到深圳房價降的足夠低再買。我發現,很多樓市空軍信徒,以及那些迷戀抄底的購房者有這種奇葩的觀念。但購房真的是這麼簡單的計算嗎?首先是宏觀經濟形勢,我國印鈔機的速度“非”一般的感覺,在通脹道路上狂飆突進,即便房價回調,但回調的那點幅度抵得了通脹嗎,只怕很難。


我們真的能“抄底”買房嗎?


這也是我一直強調房產投資邏輯已變,投資性購房需要更專業選擇的原因——很多房產的價格上漲收益是抵不了通脹的,這就算不上成功的投資。

另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便房價真的下跌——確實也有的樓盤價格看起來大降,我們買房就更划算了嗎,好像也沒有,因為房價下跌的樓盤往往通過車庫、裝修等名義多收錢,還有首付比例提高,房貸利率上漲等因素,我們的購房成本反而要更高。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對這些成本視若無睹呢?講講我那位朋友的經歷,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幹,他的工作還是挺忙的,平時也很少社交活動,所以說單純,崇信基本邏輯,比如供需關係——政府調控,投資性購房減少,即樓市需求減少,所以供大於求,所以急於回籠資金的開發商降價清盤,所以他將能抄底購房。​


我們真的能“抄底”買房嗎?

而且,這類人肯定沒購房經驗,也很少踩盤,就如我那位朋友,從去年準備買房到現在,一年半過去了,他只實地看過四個樓盤,平時就看統計數據或樓盤廣告,這樣得來的必然是片面的信息,是讓他樂觀的信息。

有個詞說得好,“窮思維”,思維的限制才是最可怕的,這在我國的樓市表現尤其明顯,多少等待房價下降的人最終都欲哭無淚,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教訓!

對於以上信息,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