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野钓环境大多水广鱼稀,要想有所斩获,“打窝”是必做的一件事情,窝料更成了野钓的重中之重。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尤其野钓人,更都有自己的做窝饵料和打窝方法,然而,打窝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多学问和技巧,接下来

咱们就通过湖库野钓的实战,结合以下几点来给大家介绍这款——被许多钓鱼人秘而不宣的“隔夜窝”

  • 具有两层含义的“隔夜窝料”
  • “隔夜窝料”的野钓应用优势
  • “隔夜窝料”选料和制作方法
  • 用“隔夜窝料”的时机和策略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隔夜窝”

顾名思义,“隔夜窝”从字面上理解类似于隔夜菜,隔夜茶等,但钓鱼的实际意义,远不是隔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钓鱼使用来说,实际具有双重意义——提前一天制备+提前一夜打下窝料。比如,在到达钓场的头一天制备窝料(发酵);到达钓场的傍晚做窝、打窝,然后“醒窝”不钓;待第二天一早再钓。更深一点理解其核心意义在于:提前一天制备和发酵窝料,在钓场提前几个小时打窝,并进行必要的“养窝”,而后再择时垂钓

提前制备好的窝料,常温密封保存: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隔夜窝”的实战使用优势

隔夜窝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水广鱼稀环境的“提前诱鱼”——为最佳钓鱼时段(晨钓)做好准备和基础。实际举例上班一族,通常只有在周六日双休时才可能湖库野钓,这在水广鱼稀的大水面,首先就遇到了如何有效短时间诱鱼的问题~

越是水面辽阔、地形复杂,鱼越会在鱼种、鱼体、天气、季节等因素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洄游”……此时,即使半夜到达钓场,一番准备工作下来,打好窝子再开钓,也常见错过了早上最好的上鱼时段,因为在“水广鱼稀”的地方,短时间的“窝子”,很难做到“小中取大”和“鱼诱鱼”的效果——那真成了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但如果条件允许,在天黑前到达钓场打个“隔夜”窝子,一来可以不忙不乱,二来这时的窝料经过一夜的经时(在水里窝料也会继续发酵),更能起到绝佳的诱鱼效果,让鱼洄游至此长时间的逗留,鱼诱鱼会越聚越多——在凌晨3点多再次补一些窝料,待到天亮下竿时,就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上鱼高峰期,常见会明显的提高钓获量。

黄昏下的静静等待: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隔夜窝”的选材和制作

有了隔夜窝料和打“隔夜窝”的优势,就引出了本段要说明的选材和配料——这种窝料首先应选择耐泡,抗小鱼啄食,低“雾化”、沉底性优良的物料,如玉米,麦粒,酒米,玉米碴子,较大的颗粒饲料等,而且配合针对成鱼和小中取大的原则,适合微发酵甚至全发酵。

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打下窝子后先进窝的是小鱼,而后才是体型较大的鱼。耐小鱼啄食的窝料才能更久,更好地留住鱼;而大颗粒、粮食类微发酵物料又会明显的诱留大鱼,进窝后也会久久不散,“小中取大”的效果显而易见。

煮熟煮透的老玉米是“隔夜窝料”的典范: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 “隔夜”窝料制备——上边已经列举了适用的物料范围,本条就实际给大家一款我自己常用的“隔夜”窝料。出钓前至少一天制备:老玉米、陈麦粒、玉米糁煮熟备用;炒香麸一斤为例,在500毫升啤酒中加鱼用氨基酸10克、红糖50克、酒曲适量,之后“浸泡”麸子;再根据钓场鱼种、鱼体、环境等,混合上述物料,而后塑料袋密封发酵。后期到达钓场后,可再配合小麦胚芽、颗粒料、酒米等。

这款湖库实战窝料,可明显地看到麦麸成分: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 “隔夜窝”的使用策略——一般隔夜窝的打窝方式分为基础和补窝,基础即为先期的做窝。一般在天擦黑或前半夜,一些小型鱼可能还很活跃的时候,首次打窝方式是基础窝料混合钓场泥土;用量看水深和杂鱼程度,一般偏黏的泥土加窝料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可以,而后攥成紧实的大球打窝。这是为了使窝料的味道保留和散发得更长久。

加入钓场黏性泥土、岸边的“淤泥”:(如果是明显砂质环境,不加)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 “隔夜窝”的补窝策略——基础窝料打窝2-4小时之后,就可以再次补窝了,此时已经入夜,窝料可以稍大量的进行“纯”窝料的打入,为的是形成窝点的平铺和提升诱鱼效果。之后,越补窝,窝料就要越少一些,越松散一些……一直到开始垂钓之前,一般垂钓前1-2小时是不刻意做窝的。
  • “一次性窝料”的使用要点——有些水域,闹鲢鳙或小型鲫鱼、鲤鱼,这些都是夜间也活跃的鱼种,在这种地方,就需要一次性打足窝料,而不补窝。这里注意,此时惧怕干扰鱼,从而完全规避“雾化”是不对的,而且要让其水中有良好的自然脱落和平铺效果,此时,窝料中加入一些麸皮、超诱类片状物料就会变得更重要,会更好的形成平铺性和大窝点,达到最佳的诱鱼效果。

加彩色酒米配合完成的窝料: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 打窝手法和“方窝料”——这里提醒的是窝点存在较大的缓坡,此时就需要根据水底地型,把窝料握成拳头大小的扁球型或者方型(最好提前风干),打在浮漂内50一100厘米处。如,调整好浮漂、定好位第一时间先打窝,然后再搭帐篷和做其它准备工作,以使窝料发挥更大的时效性。

防翻滚的隔夜风干“方窝料”:

水广鱼稀:从制作和搭配角度,谈“隔夜窝料”野钓时的诱鱼策略

写在最后

在水广鱼稀的地方野钓,打窝看似简单,实则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经过多年野钓的实战经验,我首先给大家介绍这种打“隔夜窝”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我是达奇钓鱼的“放下屠刀”,还是那句老话:钓无定法,钓亦有法。一切方法都来自于必要的前提,切忌生搬套用,只有建立良好的钓鱼理念和认识,才能将钓鱼之乐进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