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十年前的五一長假,我們決定去桂林看一看。為節省點經費,那一次選擇了坐綠皮火車,很慢的、站站停的那種。

插曲之一是去的時候,我們買的是普通臥鋪票,記得一個女導遊,一直跟一家人走的很近,原以為人家是一見如故、投緣。但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導遊自己是硬座票,她想跟那一家女主擠在一個鋪位上。但顯然,那一家人收起了面上的親近與客套,冷冷的有了疏離感。導遊無奈又重新走回自己的車廂。這件事遊客的表現沒有什麼錯,但給我的觸動卻很大。

想起了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話:“人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變老的。”而太過晚熟餛飩未開的我,覺得自己是在一瞬間長大了,懂事了,因此至今記憶猶新。從小體弱多病,患有支氣管炎,一到冬季就咳喘的我,幾乎在後來的歲月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挫折,從未請假。走出去、去旅行,才知道:你的所謂不容易也許什麼都不是。每當身體挑戰精神意志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會閃過那位,為了節省一張臥鋪票,百般取悅別人,最後依然坐在硬座位上、打瞌睡的女導遊的身影。

小小的插曲隨著火車的前進很快過去了,當綠皮火車終於抵達了旅遊目的地,大家歡天喜地地、跟著當地導遊(記得當時帶我們過去的導遊已完成了移交任務),開啟了我們的桂林之旅。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據說是為紀念東漢年間伏波將軍馬援,以其名號命名的山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伏波山內一懸掛的巨石,離地一寸許,稱“試劍石”“象鼻石”

清代陳龍元說“看山如觀畫,遊山如讀史。”伏波山集文物、奇石、山、水、洞於一身,是值得觀賞探究的園林式山水公園。當時正趕上五一旅遊旺季,伏波山人流如織,好不熱鬧。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灕江遊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最佳風景在哪裡,美景佳境在興坪。“這是桂林山水最美的一段。

遊船上,有餐廳售賣新鮮的據說是現打撈上來的小炸蝦,還有各種炒菜,當然價位比岸上要貴不少,但遊客們依然興致高昂,大快朵頤。

遊客們還可以找專門的攝影師拍照留念,當時是150元一套,共收錄十幾張,如果再加相片每張再加錢。大家紛紛找遊船上的專職攝像師拍照,畢竟人家常走這條線路,拍的風景和角度都是絕佳的,而作為遊客的我們,也許一生只此一回。值得留念。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銀子巖

著名的銀子巖景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兩座山峰,屬層樓式的溶洞。彙集了不同時期的鐘乳石,閃爍出像銀子似的光芒。洞內雖光線較暗,但我依然時時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撼。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魚鷹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遇龍河竹筏漂流

同團一位看起來很靦腆的男遊客,離開了朝九晚五的辦公室,似乎終於放飛自我,隨著遠處飄來的山歌一起大聲唱了起來。彼時,大家都覺得是件太自然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內心的小鳥都飛出了胸口,跟著這山、這水,起伏飄蕩......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瞧,勇士們逆流而上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古東景區,其中逆瀑布而上是遊客非常感興趣的項目

迎瀑布而上,是遊客很開心的一個體驗。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日月雙塔

桂林之行的兩個插曲

“群象渡河“像不像?石雕的大象栩栩如生

象鼻山,因山形酷似巨象,伸長鼻子在臨江吸水而得名。

桂林有太多值得造訪的景點,6日遊短暫又美好,行程沒有安排龍脊梯田,也罷,給自己再遊桂林一個理由。

而插曲之二,就發生在回來的火車上。因為是站站停的慢車,睡在硬鋪上很不舒服,加上在火車上不願上廁所,因此,也就不敢多喝水,一心盼著快快抵達終點。

夜晚躺在硬臥朦朧睡著的時候,不知做了一個什麼夢,“嗷“的一聲,把自己嚇醒了,坐起來,趕緊看看周圍的旅客,還好,除對面的兩位抬頭看了看,接著翻了個身又睡去,幾乎沒有吵醒其他人,或許,大家都太累了。

自己卻怎麼也睡不著了,想起兒時送父親去寧夏,他坐的就是這種站站停的慢車(那時,快車也很少),不禁難過悲傷的情緒像潮水襲來,二十年的支前,二十年的大西北,二十年的綠皮火車,經常買不到座位,不知道要站到什麼時候才能補上座位票,他老人家是怎麼過來的?怎麼從未聽父親講過!在漆黑的車廂裡,我悄悄的擦去了不自覺留下的淚水。

桂林之旅的兩個不期然的”插曲“,讓我這個心底單純、餛飩未開的成年人開始成長。想必在眾多家庭出遊,基本不受經濟條件制約的今天,它的意義自是不必言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