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濰坊鳶飛路地下綜合管廊已投入使用,它是濰坊首條城市地下“大動脈”,地下深6米,寬高均2.6米,全長3.5公里,目前首條10KV電力線纜已入駐。

濰坊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地下綜合管廊將其覆蓋區域內的供電、通訊等各種地上架空管線全部入地運行,可以消除空中的 “蜘蛛網”線纜,並避免出現城市管線檢修或改造道路反覆被挖開、回填的現象。

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8日,記者來到位於鳶飛路與光明街交叉口附近的鳶飛路地下綜合管廊,這裡是綜合管廊的最南端。記者看到,管廊兩側是密密麻麻排列的支架,已有兩列支架安裝了電力線纜,其餘支架還空著,為後續的電纜和通訊線纜入駐做準備。未來各種管線都會入駐這裡,包括供水管道,同時還預留了城市發展需要增設的管道空間。施工人員可直接入廊進行各種管線的維修、擴容與接入接出。

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管廊中間路面有一米多寬,牆壁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風機控制箱、動力配電箱、應急動力配電箱、照明設備箱、溫溼度和氣體傳感設備、手動報警器、疏散指示燈等,管廊頂部安裝著煙感器、溫感器、乾粉滅火器、紅外線報警器。管廊支架下方安裝著疏散指示燈,地面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放置著手提滅火器。

在地下綜合管廊裡,每隔幾百米就有一道防火門。運維人員馬飛飛介紹,整個鳶飛路地下綜合管廊被分成了19個區,每個區的長度在200米左右,以防火門為分隔。萬一發生火災,關閉防火門就可以防止火情蔓延至其他區域。

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走到二分區 ,運維人員馬飛飛和李光之帶著記者來到了一處逃生口,逃生口安裝著逃生梯,逃生梯非常密。逃生口距離地面大約有6米,順著梯子往上爬就可以直接到達地面。在整條地下綜合管廊裡,共有12個這樣的逃生口。

馬飛飛告訴記者,地下管廊地下深6米,寬高均2.6米,南起梨園變電站、北至中學街,全長3.5公里。“由於距離比較長,有時候我們需要騎專門的電動車進行檢修。” 馬飛飛和李光之每檢查一處設備,都會記錄下相關數據。李光之介紹,他們每天至少要在管廊內人工巡檢一遍,包括排水、消防、照明、風機、橋架等設施,都需要檢修到,巡查一遍要將近兩個小時。

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濰坊首條地下“大動脈”長啥樣 去看看

在管廊頂部記者看到了吊裝口,整個地下綜合管廊設置了6個吊裝口和48個工井及18個通風口,方便後期管線入地作業。吊裝口的面積比較大,適合大規模的入地施工。

從地下綜合管廊回到地上的管理房後,記者來到了監控室。這裡有管廊綜合管控平臺,電子屏幕上顯示著地下綜合管廊內的實時情況。電腦屏幕前坐著監控人員,對地下綜合管廊內的情況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馬飛飛告訴記者,地下綜合管廊內配備著大量的紅外線探測器、報警燈、攝像頭、光纖電話等高科技設備,對管廊實現了現代化的智能監控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