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话读来未免让人感慨诗人的豁达、洒脱。穿过树林时暴雨突至,没有雨具的诗人选择不理会那恼人的穿林打叶的雨声,他在雨中慢慢吟唱,徐徐前行。

在明朝作家吴承恩的笔下,有这么一个神话人物,他相较于不理会雨声的诗人,他活的更为的恣肆、放纵。

他像是个绿林好汉,在他的一生中也接受过天庭的数次"招安",最初的他吃起天庭的俸禄——成为弼马温,却因上一任弼马温倍感羞辱。他选择摘下了官帽,满含愤懑的离去。

他就是会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被骗去做弼马温的孙悟空

孙悟空向菩提老祖拜师后,潜心钻研学问,聪明好学的他很快掌握了菩提老祖的所有武功秘籍。没有东西可以授予孙悟空的菩提老祖特许孙悟空提前出师。

孙悟空法力无边,一跟斗能行十万八千里,他更是精通七十二变,变什么像什么,连人物的神态也能模仿的栩栩如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选择占山为王——他占据了花果山,自封为"美猴王"。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孙悟空就像这蜜蜂似的,可能是猴子天生的好动性,驱使着他向外跑。

要是他跑去无人看管的山头撒野也就算了,但他偏偏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参加龙王的宴会却大闹了龙宫,为获得永生独闯阎罗殿,在生死簿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各种荒唐的行径扰的众仙家苦不堪言,纷纷上报玉皇大帝,以求合理的补偿。得知孙悟空不断的扰乱天界的秩序,玉皇大帝大动肝火,决心派兵捉拿他。

此时,做惯"和事佬"的太白金星看中了孙悟空的能力,于是建议玉皇大帝收孙悟空为己用。深思熟虑的玉帝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建议,向孙悟空递出了"任职天庭的橄榄枝"。

得知要到天庭做弼马温的孙悟空兴奋极了,以为玉帝认可了自己的能力(此时的孙悟空并不知道弼马温是个丢人的职责)。他兴高采烈的拜别了花果山的朋友们,驾着七彩祥云去天庭任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孙悟空深知此道理,在得知自己的工作是照顾马匹后,他翻阅了许多古籍为了马儿更好的生长。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得知真相后愤怒离去

"哎,新上任的弼马温又是个野猴子呢!"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天上的各路小仙们纷纷前来窥探这位新上任的弼马温。

一时间各路仙官给孙悟空贴上了"野猴子"、"无用的官"等标签。起初孙悟空不甚在意,依旧恪尽职守的照顾马匹,直到某日他得知上一任弼马温是一只母猴子时,孙悟空脸色大变,摔了官帽,夺门而出。

那么孙悟空为何得知上一任弼马温是一只母猴子时如此生气呢?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西游记》虽是本神话小说,但是作者吴承恩也是借鉴了明朝的官僚制度,弼马温这一官职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官职始于太祖朱元璋,官职为正四品,并非不入流。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不过让人讽刺的是这个职位只招收太监。在西游记中作者更是把这一官职降到最低,身为弼马温的孙悟空变成了人人可以指使的对象,这使心高气傲的他内心积郁难平。

更使得孙悟空愤怒的是上一任弼马温是只母猴子。《马经》曾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葵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原来在马厩中饲养母猴,母猴的月经流在草上,马匹食之就可以"辟马瘟"。

"弼马温"这三字也是由"弼马瘟"得来的。自己的上任是只辟马瘟的母猴子,自己又成为了弼马温,一瞬间成为各路仙家的笑谈,也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在武学造诣上天赋异禀的孙悟空生起气来可谓是天地间皆变色。

他毫无顾及的报复了曾经嘲笑过他官职的神仙,把他们打的颜面扫地。他一跟斗翻回了花果山,在属下的簇拥下,他占山为王,自封"齐天大圣",这个称谓丝毫不把玉帝放在眼中。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千里马终遇伯乐

玉帝纵容孙悟空回花果山被滋事之人认为是放虎归山,在众多仙家的要求下,玉帝出兵逮捕孙悟空,可惜这两次都是惨败而归。

玉帝再次采取太白金星的话招安了孙悟空——让他看守蟠桃。可惜这次孙悟空也无法胜任这清闲却无聊的职责。玉帝两次招安,孙悟空两次谋反,不是玉帝无识人才之慧眼,是玉帝无知人善用的本领。

千里马与伯乐是人人称赞的美谈,玉帝与孙悟空则是骇人听闻的怪谈。终归孙悟空不是千里马,玉帝也非伯乐。

彼得杜拉克曾说过:"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在孙悟空与玉帝的故事中,玉皇大帝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他只看到了孙悟空不易驯服、难以管教的缺点但他没看见孙悟空本领高强、灵活好动的优点。

怪不得孙悟空不愿做弼马温,你看上一任弼马温是谁?

本来让孙悟空这样的天才去看守马匹和蟠桃就是大材小用了,又如何能指望这样的人才在无聊的工作中真心的服从于你呢?

更何况玉帝还是个听信谗言的昏君,仙官们对孙悟空的污蔑他全部相信,仙官们对孙悟空的惩罚他也全部支持。可那些仙官们怎会知"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的道理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淘金要经过千万遍的过滤筛选才能得到闪闪发光、光彩夺目的黄金。孙悟空便似这沉在河底的黄金,玉帝无耐心、也无慧眼识得此般英雄。

被压在大山下的孙悟空"以天为被,地为床",过了一段苦闷沉痛的时间,在五百年漫长的等待之后,孙悟空终于迎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伯乐,那就是解救他于水深火热中的唐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